“一守”:就是坚决守住疫情不反弹的底线。我想大家都是有深切感受的,一稳皆稳,一失皆失。这方面我们山东认真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精准施策,目前来看还是效果比较好的,截至7月21日零时,已连续95天无本地确诊病例。后续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地把这件事情做好,并且这件事情要做好需要大家齐心协力,该做的事情要做好。
“六保”:就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这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中央作出部署后,我们第一时间制定“六保”工作方案,逐一明确目标任务、责任部门、完成时限,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比如,保市场主体,上半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800亿元;到今年年底,地方权限内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免除一切税费。由于保护和激励政策力度大,效果也很明显,上半年,新登记企业38.9万户,同比增加14.5%,比一季度的-9%提高了23.5个百分点。今天的新企业,就是明天的新财富,这也是我们对后续充满信心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促”:就是扩消费、强投资、稳外贸外资,我们找准工作着力点,分别做好“扩”“强”“稳”的文章,不断增强“三驾马车”动力。拿投资来说,我们抢抓政策机遇,全方位提高重点产业、基础设施、新基建、社会民生等领域投资强度,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然,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比如,就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同比下降20.6%,城镇调查失业率达到5.8%,保居民就业的压力不断加大。消费方面,旅游收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反映出消费回暖的基础比较脆弱。投资方面,上半年数据整体不错,但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同比分别下降5.6%、0.4%,整个投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进出口方面,受外部环境影响,月度间起伏波动加大,不确定性在增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都一一采取措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您提的建议很好,山东在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方面,确实有很多探索,也创造了不少亮点和经验,需要总结提炼,更好指导我们自身今后的工作,当然也会与大家交流分享,相互学习借鉴。
新华社记者: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国之利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然而当前人才面临着明显的虹吸效应、马太效应,人才越来越向发达城市集中。山东和不少北方和西部省份类似,同样面临着人才吸引力不足问题。 虽然当前山东各地也出台了引进人才的多项措施,但总体来看,面对着各地激烈的人才争夺战,效果并不明显。对此,山东将如何破解?
建议:大力度激活各地干部干事创业干劲。俗话说,杀头的买卖没人做、赔本的买卖没人做。建议充分学习对标南方发达省份,大胆采取高效、科学考核机制,通过充分的物质激励措施,使企业发展、经济发展与干部收益激励相容,从而破除官本位、不作为等问题,形成干部真正为企业着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
李干杰:您的这个问题,正中山东发展靶心,十分精准。习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靠人才。山东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