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齐鲁旅游 > 旅游资讯 > 正文

腊月廿九,青岛田横花馍将登上央视为渔家文化“代言”

腊月廿九,青岛田横花馍将登上央视为渔家文化“代言”
2021-02-06 14:16:2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日前,央视《东西南北贺新春》青岛市即墨分会场节目录制完成,具有浓郁海洋文化色彩的田横花馍、晒鲅鱼等渔家文化元素,将在春节期间亮相央视舞台,向全国观众展示厚重的青岛渔家文化。

1月25日,记者从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周戈庄村74岁花馍民间艺人王彩英那里了解到,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田横花馍,在代代相传中不断创新,成为青岛渔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展示着沿海渔民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反映了渔家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1.jpg

花馍寓意吉祥如意

每年春节前都要做花馍

田横花馍面塑,在沿海一带又称香饽饽,俗称面花、礼馍,作为民间智慧的结晶和传统文化的承载,是渔家人生活礼仪、节日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传承了600多年。昨天,早报记者赶到田横岛省级度假区,听74岁的花馍民间艺人王彩英讲述渔家文化的传承故事。

王彩英是田横岛度假区土生土长的渔家人,从小就会制作花馍的她,见证了沿海渔家文化的时代变迁。每年春节前,王彩英都会制作许多各式各样的花馍。在她的记忆里,春节做花馍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这时候虽然忙碌一些,但又觉得十分快乐。

“从记事儿起,母亲就有过年做花馍的习俗,只是过去条件不好,做的花馍个头比较小。我大约从十几岁就开始学着做了,到现在一直没有间断过。”王彩英说,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花馍。但因为家里缺少白面,做出的花馍比较节约,个头很小。馍上面的装饰也极为简单,一般用大红枣稍加修饰,就算是过年用的花馍了。

后来,他们家过年时,母亲会在花馍上雕刻上海鲜一类的小动物,再用蔬菜汁染一下色,整个花馍就变得比较生动,也正是从那时起,王彩英喜欢上了做花馍。此后,每年过年和清明前后的祭海,王彩英都要和母亲一起张罗不少大大小小的花馍。后来嫁到了附近的渔村后,每年做花馍的习惯一直没有间断。

2.jpg

王彩英(右)和儿媳制作的花馍

面塑造型全靠经验和手艺

王彩英说,小时候做花馍比较简单,直到后来的十几年间,随着渔家文化的不断挖掘,田横祭海时家家户户都要用花馍做祭品,这个时候的王彩英便开始钻研制作更为复杂的花馍了。面塑大的有三四公斤,小的也有一公斤。传统的造型有寿桃,如今又在寿桃上设计了“双燕戏春”、“八仙过海”、“梅花”、“牡丹”等饰物,除此之外还有盘龙(渔家人称神虫、圣虫),把它放在粮屯、钱包里取“神圣”的寓意。花馍上的动物有头、眼、身、尾,造型生动,并用各种颜色绘上油彩,不仅给人一种喜庆的视觉享受,吃起来面香浓郁,口感相当有韧性。

“做花馍,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要体现渔家文化,因为祖辈都是以打鱼为生,所以每年不管是过年还是祭海时,都会在花馍上雕刻出各种海洋生物,如鱼、虾、蟹等,象征着一个鱼满舱的丰收好年景。”王彩英说。

王彩英说,制作花馍上的装饰物,并没有模子,全靠自己用手揉捏,这需要长期积累的经验,各种造型全凭想像。将面团捏出基本模样后,再用工具剪出各种形状来,入锅蒸熟后,再用食用色素描上色彩,一个个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花馍就做成了。

关键词:青岛田横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