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金融财经 > 商业 > 正文

以城为镜:扶摇直上的宁波,给了青岛什么启示?

以城为镜:扶摇直上的宁波,给了青岛什么启示?
2021-02-17 14:20:3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0年,万亿GDP城市集合完毕,1.2万亿量级城市梯队里,包括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5城。梯队内最强的两个城市宁波和青岛,2020年GDP分别为12408.7亿元和12400.56亿元,相差仅8.14亿元。

同为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中国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宁波和青岛在各自省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宁波经济发展扶摇直上,并于2019年反超无锡和青岛,登顶5城之首。站在青岛的位置来看,万亿体量面前,8.14亿元的差距堪称“毫厘”,在城市角逐的道路上,若稍微放松就可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虽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重镇,但宁波在长三角中的位置比较偏远,一半以上的山脉和丘陵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弊端。近年来,宁波的经济发展不仅没有停滞徘徊,反而令人瞩目。同为外向型经济城市、同以制造业立市,关注宁波经济强势发展背后的拉动力量,对于青岛来说,又能够看到怎样的发展机遇?

宁波:工业增势令人瞩目

1月26日,宁波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发布2020年宁波市经济运行报告:经初步核算,2020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08.7亿元,同比增长3.3%。

五年前,2016年,青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1亿元,一举跨过万亿大关,同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41亿元,全国排名第17;2018年,宁波跻身中国万亿GDP城市,位列15名;2019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85.1亿元,一举超越无锡成为“万亿GDP第十二城”;2020年宁波继续保持同一梯队5城领头羊的位置。

近年来,宁波经济扶摇直上,靠的是什么?

宁波经济的强势发展,源自对制造业的坚持。制造业是社会基础物质生产和产业创新的“脊梁”,“十三五”期间,宁波市工业经济总量规模稳居浙江省第一,并跻身全国城市前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稳定在43%以上。致力于打造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的宁波,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总数达到51家,位居国内城市首位,其中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制造、专用装备和关键基础件类占了绝大多数,这些产业与宁波正在打造的“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相匹配。

以城为镜:扶摇直上的宁波,给了青岛什么启示?

宁波工业不仅有规模,而且产业结构也越来越高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八大新兴产业中,宁波在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工业互联网4个领域的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国前5名。在这八大新兴产业中,能有4大领域企业规模位居全国前5位的城市,只有上海、深圳、宁波三座城市。

分产业看,2020年宁波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042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8.4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93.9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76.4亿元,增长3.6%。

2020年,宁波GDP领先青岛8.14亿元,但是宁波工业增加值(5693.9亿元)却高出青岛(4361.56亿元)1300多亿元,也就是说,宁波虽在其他经济领域输给了青岛,但是工业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打铁还需自身强。依靠强大的工业经济奋起直追,是宁波近年来经济总量一路高走的重要原因。

主动融入,先谋先干

得天独厚的半封闭海湾、世界第三大港口城市、长三角南翼,这些看似优越的区域位置背后,却隐藏着宁波处于“交通末梢”的无奈:在长三角城市群的位置较偏,宁波与“龙头”上海隔海相望;一半以上的土地是山脉和丘陵,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弊端;上有“尖子生”杭州,下有绍兴、温州、台州等地级强市,宁波的发展愈发紧迫。

如何破解发展困境?宁波选择主动融入,先谋先干。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宁波主动靠上去、积极融进去,以实现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

2020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全面启动之年,去年三月份宁波出台了《宁波市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6大领域120项具体任务,以清单式项目化的方式来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从高起点建设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甬江科创大走廊平台,到依托先进制造业和世界第一港口两大优势,部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和“225”外贸双万亿行动,打造“先进制造业+外贸”双翼齐飞的发展格局,再到抢抓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主动融入、先谋先干传达着宁波的态度。

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单靠自己不行,还要通过多方努力牵引共同行动。当协同联动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宁波一边主动接轨上海,一边积极携手杭州、台州、绍兴、舟山等城市,推动深度一体化发展。

宁波市十四五规划中指出,通过唱好“双城记”,推进杭甬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共同打造长三角金南翼主轴;完善浙东经济区协作机制,加强甬台、甬绍全面交流合作,推进甬舟深度一体化发展;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争取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落户,合力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区;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转移,推动科技、产业、交通、金融、人才、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深度合作。

主动靠上去、积极融进去的宁波,一次又一次将自己放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里面,再审视再谋划,通过深层次、高能级的融入,进而连接到全球生产分工和价值网络中,不断破解自身发展之困。

扶摇直上的宁波,让青岛看到怎样的发展机遇

同为沿海开放城市,同以制造业立市,青岛与宁波具备较高的发展契合度。

曾经,“青岛制造”这张耀眼的招牌刻下过熠熠生辉的“青岛坐标”。但是近年来,由于传统制造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新兴产业规模小、更新速度滞后,青岛陷入了发展瓶颈。

2019年,宁波和无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991.5亿元、3753.1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分别为33.3%、31.7%,而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159.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仅为26.9%。2019年,青岛与宁波、无锡GDP的差距是243.81亿元、111.01亿元,而工业增加值却分别比宁波和无锡少了831.64亿元、593.33亿元。同年,青岛被宁波和无锡超越,工业下滑是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20年,青岛大胆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以工业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2020年,青岛的表现可圈可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北汽整车制造总部基地、美锦氢能科技园、上海电气风电产业园、钢研新材料、集成式智能传感器、惠科半导体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或建成投产,成为青岛经济增长的强力支撑;工业互联网为青岛贡献了超过110亿元的新增产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融资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经伟分析道,“工业互联网是新时代条件下中国走向世界绝佳路径,青岛选择了世界工业互联网领域作为发力点,体现出它在寻找自身定位和谋求发展之路上高山仰止和超前布局,有望成为中国北方区域一个亮点。”打铁还需自身强,蛰伏数年的青岛,找到了破局之路。

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作为胶东一体化中的核心城市,身负重任的青岛不仅要做到自身强,还要具备更高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此前,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在胶东半岛的发展规划中,青岛作为“龙头”,亦被要求引领胶东半岛经济圈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迈进。

以城为镜:扶摇直上的宁波,给了青岛什么启示?

在胶东一体化进程中,作为“带头大哥”的青岛更需要发扬带头引领、先谋先干的精神,不断打破与周边兄弟城市的行政壁垒,加速周边辐射,推进协同发展。2021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如何推动胶东一体化发展,青岛也给出了答案,如建设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青岛—潍坊临空临港协作区等。

纵观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上海作为金融重镇,不断为长三角一体化贡献金融力量,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形成,有力地推动了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经济生产的分工协作。与长三角地区相比,青岛的城市能级、辐射带动能力以及胶东五市在产业错位、协同发展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过去一年,青岛频频牵手上海,通过制度创新整合现代服务业优质资源要素,以现代服务业促进青岛、胶东经济圈乃至黄河流域经济方式转变。充分借鉴上海做法,将更好地发挥青岛在胶东经济圈的辐射带动引领作用;积极对标长三角、学习长三角,胶东五市才能担起新发展格局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使命。(来源:风口财经)

(责任编辑:于雅男)
关键词:经济发展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