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母子情深,孝道传承——著名作家李富胜写作《母亲教我什么了(一)》

母子情深,孝道传承——著名作家李富胜写作《母亲教我什么了(一)》
2021-06-12 15:42:0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著名作家李富胜写作《母亲教我什么了(一)》,以下是文章全文:

时常思考一个问题,暗地问自己:“母亲教我什么了?”打记事起,到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踏上社会,站在人生舞台自己所处的位置,一路走来,和母亲相依相伴的那些过往琐事,无不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痕,影响着我,滋养着我。母亲教我的太多太多,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牵领着我,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征程。

七岁那年,我的姥爷去世了,母亲带着我回到山里西庄村奔丧。姥爷的遗体装在漆红的大棺材里,人们慢慢用绳索,把棺材放进深深的墓穴,母亲跪在地上,捧上三捧泥土,分三次撒在棺材上面,而后又磕了三个头。我害怕地畏缩在母亲身边,小手紧紧地扯着母亲的衣襟,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经历恐惧和压抑。

姥爷生前无子嗣,膝下四个女儿,小女儿不幸夭折,剩下三个女儿,母亲排行老二。三个女儿都出嫁了,姥爷走后姥姥成为村里的五保户,由谁赡养,当时成了村里人们议论的焦点。母亲和父亲商量后,决定把姥姥接到我家,“父母没有儿子养老送终,我就是儿子,我负责母亲的后半生!”胶东民俗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在老人去世时,谁为逝者捧上三把土,谁就担当起作为儿子赡养老人的责任,母亲这样做了。

出殡那天,母亲额头和腰间扎着白色布条,身上披着麻袋皮,手里拿着一根粘着白纸条条的棍子,紧跟着姥爷的灵柩,走一会儿,跪下磕一个头,一直这样磕到墓地,母亲脸上汗水和泪水相融一起,不停地流着,那一幕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永远定格。母亲承担起一个儿子的义务“为父亲披麻戴孝”,这就意味着女儿要尽到儿子的责任和孝道。

葬礼办完,母亲把姥爷遗留下的家具农具和房屋如数清点好,交给了村里,答谢了帮助办丧事的邻里乡亲,一切办妥,母亲用一辆小推车推着姥姥,走了十多里路,来到了镇上的葛家集,从此,母亲担负起一个儿子义务和责任,赡养姥姥。

此后三十多年,姥姥的衣食住行,饥饿冷暖,都挂在母亲的心上。家里再怎么艰难,也没有亏过姥姥,有一点细粮要给姥姥吃,有一尺布也要给姥姥用,父亲到月头开工资,第一件事便是为姥姥买两斤桃酥果子。母亲操劳着一家人的生活琐事,家里家外,田里地里忙这顾那的,整日劳作奔波不停,但对姥姥却从来不曾怠慢,照顾得无微不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我的记忆里,姥姥脸上总挂着满满的笑容,逢人就夸她的妮子(母亲的乳名)怎么好,比一个儿子还要强,女婿又如何孝顺。到姥姥八十八岁去世,母亲和姥姥相处了三十多年,从来没红过脸,她们母女之间的感情那样好,温暖着我,温暖着我们这一家。

母亲教我什么了?孝道!她尽了一个女儿孝道的本分,默默地去做好自己,去孝敬自己的母亲,无私地奉献着。三十多年来,母亲的言行举止影响着我,打动着我,当我慢慢长大逐渐成熟,悉心回忆起母亲和姥姥一起生活的过往时,我终于明白,母亲教会我的,是做人要有孝道,百善孝为先!

晚年的母亲曾十分得意地说,我有一个孝顺儿子!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关于孝道的大道理,然而她的一言一行却让我明白了这些道理,“孝道”就这样深深刻在我的心里,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做着一个儿子该做的事。

二零二一年六月十日晨六时二十八拙笔

(责任编辑:于雅男)
关键词:李富胜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