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著名民俗文化学者王中和他的乡村三章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著名民俗文化学者王中和他的乡村三章
2021-07-20 09:57:2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倾听着内心深处使命的呼唤,王中先生退休之后,便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家乡的文化事业中。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滕州,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鲁班、墨子、滕文公、孟尝君、奚仲、毛遂、叔孙通等是滕州人引以为豪的圣贤。上溯到20世纪50年代,青年时代的王中就对乡村文化情有独钟。那时候他在家乡务农,口袋里经常装着干煎饼往返五十余里到县城图书馆借阅书籍。他深知农民无文化之苦,带头在村里自办农村图书室、幻灯片放映点、农村业余剧团……或许在那个时候,他的心中就深深地埋下了一颗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种子。

未确认 869928.jpg

未确认 449887.jpg

王中先生先从自己最熟悉最难忘的事情做起。比如,他老家方圆百十里的乡亲年年都祭拜鲁班;比如台儿庄大战前日本鬼子血洗了邻村北沙河;比如他祖上的晚清翰林、“铁笔御史”王东槐一辈子爱吃“窝边草”,每次回家探亲都把山东从上到下的贪官拉一溜清单回朝奏本;再比如生活极为困难的时候,母亲们把土豆当成“豆奶”,才养活了自己的孩子。如此多的“比如”,激励着他和他的乡亲们一起,把国耻做成了“纪念”,有了北沙河惨案纪念馆;把传说做成了“遗产”,有了鲁班纪念馆和《鲁班的传说》《圣匠鲁班》两部专著以及《王东槐传》和帝师王东槐纪念馆。

乡村文化虽然土得掉渣,却深藏丰富而宝贵的传统文化因子,有着不可替代更不可断代的文化原点意义。对于自带使命感的人,如同老马,不用扬鞭自奋蹄,王中先生于六十岁考出了驾照,从此顶风冒雨独自驾车行走在家乡的村镇山川,访老农,问乡亲,做笔记,收集整理散佚于民间的传说故事、风俗逸闻。深厚的乡村文化,像山间小溪清澈而纯粹,像村后绿荫安静而淳朴,像沃野平畴一年四季生生不息。如今,上楼了,进城了,但祖祖辈辈互帮互助的善良品性、勤劳节俭的生活良习、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应该传承下去。他本就是一个强记博学之人,且有着扎实的创作功底,退休前供职于今天的山东省卫健委,创作了许多传播人口文化的作品,还有现代戏《山乡锣鼓》、地方戏《瑞云》《大梁歌》《补龙袍》和大型历史剧《墨子救宋》《墨子与鲁班》等,是国家一级编剧。岁月如梭,他感到必须和时间赛跑,有时吃住在滕州,有时奔波于滕州和济南之间,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把收集和创作的乡村文化素材进行仔细编写,慧眼筛选,匠心分类,耗时三年多,于2016年出版发行了“乡村三章”《乡村童谣》《乡村记忆》《乡村“论语”》。

《乡村童谣》一书的封面上写道:“愿父母重温童谣,让童谣滋润童心。”这是编著该书的初衷。最忆是童谣,最亲是娘音。童谣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不训诫不说教,不虚假不做作,口口相传,朴实无华,是母亲脱口而出的天籁,能教孩子认识真善美,辨别假丑恶,如精神“母乳”一样哺育一代代孩子成长。唱着这样的童谣,听着这样的娘音,沿袭着这样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中国人走过了数千年的农耕岁月。《乡村童谣》虽系“编著”,但需大功夫,从上千首童谣中优中选优选出158首精品,按年龄段的顺序进行分章,图文并茂地捧于读者面前。年逾80的王中老人娓娓道来这些他珍爱无比的童谣,就像面前守着天真孙儿的老爷爷,是那样的慈祥和蔼。他说,别看“小狗小狗等等,搁搁放放冷冷”这样的童谣很简单,却与“心急喝不了热糊糊”“过马路要看红绿灯”有异曲同工之妙,寓意为遇事要冷静,不毛躁。“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觉留一个”,说的是吃东西要让人,男孩女孩都平等。“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要”,教的是说话做事要讲诚信的契约精神。小孩子上学前,该练练脑子和口齿时,就教着说说绕口令一样的童谣,“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一个蛤蟆一个嘴,两只眼睛两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个蛤蟆两个嘴,四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童谣里有大智慧,童谣里有大道理。难得的是,《乡村童谣》采用现代绘本的新颖设计风格,每一篇都配一幅儿童画。那红红的小脸蛋,那翘翘的小辫子,活泼可爱浑然天成,童谣童画相映成趣,珠联璧合为一部极易为大人和孩子都喜欢的当代“小人书”。老人希望这些古老的童谣依然是当代年轻母亲的枕边书床边曲。

关键词:王中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