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让好人有好报落到实处——专访全国道德模范陈光标

让好人有好报落到实处——专访全国道德模范陈光标
2022-11-16 13:55:2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频共振、协调发展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掷地有声的讲话,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发生了全面、深刻、根本性的变化,党、国家、人民、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有了极大提升。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中国人民昂首步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价值引领、文化滋养、精神支撑,更加需要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去提供支撑。近日,《祖国》杂志特邀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中华慈善特别贡献奖获得者陈光标,就如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奉献精神,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热点话题,展开一场广泛且深入的对话。

记者:十八大以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您的认知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陈光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这是一个经常被拿出来讨论的问题。我记得马克思曾经讲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他的意思是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是实现精神文明的前提和条件。对这个问题恩格斯的理解则是,“物质生存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生存方式起作用”,在恩格斯的阐述中,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一种反作用力,能为物质文明提供支撑和动力,甚至影响其发展的方向、道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两位的观点综合起来就能发现,我们应该是以一种辩证的、平衡的、全面的视角来认知和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从现实问题考量,如果没有精神纽带的维系、文化认同的凝聚以及正能量的激励,仅靠经济增长,是不足以保障人民幸福安康、社会稳定发展的。不夸张地说,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因为现代经济具有高风险性,如果人们一味迷恋物质丰裕,一旦危机来临时,没有强大的精神和信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记者:刚才提到了“中国式现代化”,您是怎样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

陈光标:我觉得“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相当深厚。在我的理解中,“中国式现代化”对标的是西方语境中的“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很好理解,经济、物质是主要衡量指标。中国式的现代化,则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它摒弃了西方现代化所遵循的生产力发展单纯服从于资本的逻辑,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主义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而是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简单来说,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关键词:陈光标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