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正文

乡村的歌者——见证岁月沧桑的威海刘公岛东村石碾子

乡村的歌者——见证岁月沧桑的威海刘公岛东村石碾子
2020-11-30 14:52:2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石碾,曾经是乡村的歌者

吱吱呀呀的旋律

穿过时空的隧道

为乡村做着最为直观的人文诠释和历史记录

摄影:于雨晴

东村是刘公岛现存唯一的村落。在村西头至今还保留有一盘旧时留下来的古老而简单的生产工具——石碾子。

过去,石碾子在农村是很普遍的,稍微大一点的村庄都会有一盘,置于碾坊或者村庄一处,是全村的公共财产,也是劳动生产民俗的重要体现。这类应用比较广泛的民俗在生产活动中产生,多方面反映着人们的生活观念,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而如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规划等变化,大部分能体现这类民俗的物品都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过去村民使用的石碾子(资料片)

人类为了生存继而产生了习俗,从简单打制的狩猎工具到磨制的生产工具,石器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承担着重要作用。随着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工具不断增多,无论是在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石器工具无处不在,在小农经济时代的生产生活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即便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还在继续使用着如碾子、磨盘、碌碡、兑臼等,刘公岛东村自然也少不了这些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器具。

清代的刘公岛东村石碾子(资料片)

石碾子结构并不复杂,主要分碾砣、碾盘,再加上碾架、碾座几个部分,本地石碾子多为质地细腻、硬度高的青石或者花岗岩制成,是由一整块厚大的平面圆形石头做碾盘,碾盘上再放置一块圆柱形的碾陀。石匠在碾盘和碾砣上做剁斧条纹,这些条纹可以把碾碎的粮食自然推到碾盘外沿,以便操作人采集。槐木或者柞木等硬杂木做的碾架,以碾盘中心做轴将碾陀和碾盘连接在一起。使劲推动碾子就可以轧碾谷子、水稻、玉米、大豆、小麦、高粱等农作物了。

推碾子光有力气是不行的。一个碾子要前后两个人推,后面的一个人还要边推边扫着碾盘上的粮食。除了给粮食脱粒,压面时每次放多少,什么时候开始箩面也是有讲究的,否则,碾压出的粮食数量和口味都会受到影响。碾到一定时候,就要扫起来,用箩把面筛出来,剩下的渣子继续再碾,反复地把大部分粮食都磨成面为止。春天,可以把地瓜干碾成地瓜碴,一点一点把瓜干碾细,可以熬稀饭喝。到秋天,玉米下来了,照样可以把玉米碾成碎渣。碾子随着季节的变化,为村民磨压着不同的农作物,闲暇之时,碾子周边又成了孩子们玩耍嬉戏的好地方。

摄影:于雨晴

据老人讲,岛上这盘石碾子原本位于东村北街房巷之间,后来被搬运到东村石桥北处。1945年,岛上国民党军队离时,用这盘碾子碾压稻谷几天几夜,作为撤离物资带走。直到1970年前后,随着磨面机、脱粒机、粉碎机等机械化工具的普遍应用,石碾子退出了历史舞台,岛上这盘石碾也同样闲置不用了。

摄影:刘彬

多少年来,它为岛上的居民默默地奉献着,围绕着轴心,不知道转了多少轮回,碾砣和碾盘上的轨道条纹,早已被岁月磨平,碾架也被风雨刻上了深深的裂纹。

如今它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地蹲守在海上的这座小岛,风风雨雨中,见证着刘公岛上的历史,见证着东村的世事变迁。现在,它完成了岛上百姓赋予它的使命,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化作东村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传承着那些久远的岁月。

来源:综合自《坐马扎听故事》

(责任编辑:林立刚)
关键词:威海刘公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