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最耗时的并非路途,而是盖章。“只要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看到我,其他报废车拆解公司的人就会离开。”魏锦玲拿出一份申请材料式样,有11张纸质材料,每一张都需人工盖章,“我每次都要手动盖1600多个章,大概需要俩小时。”她补充道,若有外地车辆,当天还要把纸质材料提交到车管部门。
“报废e网通”上线后,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数据共享。平台打通了商务部门与公安车管部门的信息壁垒,实现了报废机动车信息、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和注销证明等数据的跨系统、跨部门实时共享。
“企业平台端能完成车辆信息识别、电子回收证明签发下载等相关手续,全流程线上办理,解决了纸质证明流转慢、易伪造、易遗失等问题。”魏锦玲说,自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公司拆解量翻了两倍,“报废e网通”上线得很及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一年一台打印机”到“省下500万元”
“报废e网通”上线后,市商务局根据16家企业的拆解量算了一笔账:相关证明基本都需彩印,按每辆机动车报废手续需8元纸张费计算,今年预计回收报废机动车12万辆,光纸张这一项费用全年就可节省近100万元,加上人工、交通等方面的费用,全年就可节省500万元以上成本。
记者在报废车回收拆解企业得到的数据不止如此。新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启超说,公司的打印机价值1.6万元,因近两年业务量大,打印各类证明材料一年就能用坏一台打印机,而现在全程“无纸化”,打印机能用很多年;庆云县超越报废机动车拆解有限公司距离德州主城区较远,每年审核往返途中所需高速费、加油费、人工费超5万元;夏津卫蓝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其岭介绍,材料保管归档也会产生一定费用。
“这些全部纳入计算,即使是产能较低的企业,每年也能节省30万元,而我们公司能省下六七十万元。”孙启超坦言,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支撑,公司已经在进行精细化拆解,并建设破碎车间,进一步延长产业链。

为便于统一协调线上报废申请事宜,在“报废e网通”筹备阶段,市商务局指导全市16家企业成立了行业协会,其中4家今年刚刚获得报废车回收拆解资质。截至目前,拆解企业已覆盖德州市各个县市区,年拆解产能24.5万辆,回收拆解体系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均衡合理。
目前,因上线时间较短,“报废e网通”企业端应用良好,但车主用户端使用人数未达预期,部分群众还担心信息安全问题。对此,德州持续加大平台宣传和推广应用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报废e网通”平台的政策、流程和便利性,引导群众知晓并选择使用。并通过短信、“交管12123”App信息推送等方式,精准告知群众待报废机动车报废途径及“报废e网通”小程序操作流程,不断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
(记者/张双双,来源:德州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