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只小虎头戴“和合”,口衔压胜钱——三年半前,华光国瓷的“虎悦春碗”萌动问世,开启了央视与淄博陶瓷的传奇合作。
三年半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内,央视精心打造的“中国之花”在华光国瓷产品上完美呈现。华光国瓷logo与央视三大标识同台辉映,见证两大国家名片的深度合作。
7月17日,上海LEC全球授权展上演陶瓷与国潮的盛宴。华光国瓷与央视总台文创联合发布《花开中国》十二大IP系列陶瓷产品,四大标识体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台文创、CCTV1、华光国瓷)首次同台亮相。
央视主持人月亮姐姐动情诠释合作深意:“《花开中国》展现中华文明底蕴,华光则以千年窑火让这份美永恒。”
国家名片叠加:为何是淄博华光?
央视选择华光国瓷作为合作对象,是因为华光国瓷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在工艺和品牌价值上具有独特优势。央视打造的中国首部自然园艺纪录片《花开中国》,以花卉为媒展现东方美学,已成为全球瞩目的文化名片。而另一张“国家名片”华光国瓷,则是陶瓷行业创新创意的领先企业。
这家拥有60余年国瓷基因的企业,从2009年国庆庆典用瓷、2014年APEC首脑用瓷,到2018年上合峰会元首用瓷,早已奠定行业标杆地位。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法国卢浮宫永久收藏,更有一段佳话广为流传:德国某顶级陶瓷品牌CEO曾亲赴淄博“兴师问罪”供货问题,华光董事长苏同强坚定回应:“贴牌生产,绝无可能!”
央视文创选择华光的逻辑由此清晰:两大国家文化IP的联姻,本质是文化自信的共鸣。当央视推动国家级文化IP战略时,坚持自主品牌的华光,自然成为承载“中国之花”的不二之选。
一朵花的三维文化解码
《花开中国》陶瓷系列通过自然、人文、文明三个维度构建IP矩阵,展现了花卉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自然之花:“华玉女人花”茶器与“华青君子花”茶咖具,将花卉时序变化熔铸于釉色流动中。
人文之花:“爱情之花”婚庆瓷、“金榜之花”恩师礼,让瓷器成为情感载体。
文明之花:“好运连连”敦煌中秋礼、“富贵同春”新春礼,重启传统节庆仪式感。展会现场的敦煌传世中秋礼与观己主人杯,以青金石釉复刻敦煌壁画色谱,引得观众驻足惊叹。品牌总监任歌手持“华青君子花”茶咖具介绍:“器物纹样会随光线产生流动效果,这是现代科技对《花开中国》纪录片里生命律动的陶瓷转译。”
窑火淬炼:千年工艺的科技新生
华光国瓷通过多项专利技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艺术价值:
天然矿物骨质瓷采用无铅釉与抗菌釉技术。
高温釉中彩工艺使色彩耐蚀性提升3倍。
独家华青瓷/华玉瓷釉面实现“透光见影”效果。“虎悦春碗”为攻克“中国红”釉色难关,华光研发团队经历138次配方调整,最终以6次煅烧、70余道工序完成创作。苏同强强调:“创新是最好的传承,我们要让瓷器成为可触摸的文明。”
春碗奇迹:文化IP的商业裂变
从2022年“虎悦春碗”起步,央视与华光连续四年打造春晚生肖福礼瓷,成就现象级案例:
2025年1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
全国17家艺术馆春节销售额创新高。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春碗”已从节庆产品升级为全年性文化符号:作为国礼赠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亮相卢浮宫文创商店,更带动淄博30余家配套企业技术升级,形成“IP设计—高端制造—全球营销”的产业闭环。
国瓷之光:双IP驱动的未来
在入选“好品山东”典型案例的颁奖词中,专家如此评价:“以IP赋能激活传统工艺,用情感营销打通古今通道——华光模式为国潮复兴提供范本。”
未来品牌文化战略已然清晰:
深化《花开中国》IP开发,拓展数字藏品领域;
依托央视国际传播网布局海外高端市场;
政企协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华光国瓷品牌之树常青。
苏同强在发布会结语中表示:“用媒体人与陶瓷人的匠心,让中华大地的自然之花、人文之花、文明之花永恒绽放。”此时,展台灯光照亮了“华青君子花”茶具的釉面,青瓷如玉的质感中,央视“花开中国”logo的柔光若隐若现。
从一只春碗到十二大IP,两张国家名片的相遇,让世界更加清晰地看见:千年窑火淬炼的文化基因,正在这个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来源:博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