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潍坊寒亭区:海水稻基地建设全力助推盐碱农业综合开发利用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2-05-16 15:36:48

我国盐碱地面积广大,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的矛盾一直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治理改良盐碱地是耕地总量增加的有效途径。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禹王湿地核心区及周边辐射区以海水稻种植促盐碱地生态改良,对改善当地盐碱土壤环境、生态恢复、盐碱农业综合开发利用、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使人与环境协同发展。

中国是人口大国,土地资源相对紧缺,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的矛盾一直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一般耕地在生产力水平强力提高受到制约时,耕地总量的增加,就成了粮食增产的有效途径。我国盐碱化土地面积约有15亿亩,在农业中具有发展潜力的占耕地总面积10%以上。这些宝贵的土地资源在国家后续发展中,应是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改良中拥有极大的承载作用;在可持续发展中,运用资源农业、生态农业思维使其发展成为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持续高效农业生产的有利补充。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北部有大片的盐碱滩涂,仅以禹王湿地为核心以及周边辐射区盐碱地面积就达约18万亩,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重度盐碱地全盐含量达到8‰以上。保护植物优良的生存环境和养分安全,是生态效益产生的重要指标,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盐碱地综合治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有利于国家社会均衡性生态发展。

图片

寒亭北部禹王湿地及周边盐碱地

开发利用现状

地质环境状况

潍坊市拥有1.93万公顷盐碱地,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12.48%。寒亭北部沿海盐碱地分布较多较广,由于盐碱土壤的可溶性盐类溶液含量过高,使农作物在生长时节不仅不能正常吸收土壤里的水分,有时还造成水分从根系中反渗到土壤中,致使农作物凋萎。另外盐碱土壤中过高的盐分含量,更会造成农作物吸收养分的能力降低,农作物营养成分减少了吸收,甚至不能吸收,就会造成农作物死亡。所以盐碱地土壤广泛存在土壤养分含量低、“缺磷、少氮、钾有余”的特性。寒亭北部禹王湿地及周边盐碱地地下淡水资源缺乏,地下水是咸水和卤淡水,地下深层承压淡水储藏较小,表层被咸水层覆盖,不能形成大量淡水供应,由于地处入海口河道较多,地表水卤淡水资源相对丰富,大多数盐碱度在3‰左右,不适合一般农作物灌溉。在经过初步改良的盐碱地上种植的小麦、玉米每亩年产量只有300公斤左右,相比一般土地的亩产量要低。为此,合理生态改良和充分利用盐碱地,是增强当地地域经济、推进资源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需要通过对当地盐碱地特征和规律进行多方面综合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良措施。东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抗盐碱黑小麦、大豆、藜麦等农作物,做出了盐碱地综合利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先试。为了更好地使本土盐碱地生态化高效利用,就应在原有改良盐碱地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改良技术对盐碱地进行进一步再改良,以创造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政府政策支持状况

寒亭北部禹王湿地成片的盐碱滩涂,多年来使用效率低下,如何进一步实现盐碱地高效生态开发利用,一直是寒亭区委区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本地政府立足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充分利用潍坊作为全国最早全面明确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现代产业化的城市,拥有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一批高端平台的特色资源优势,创新探索以海水稻促盐碱地改良的可行办法。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寒亭立足于生态环境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最大化和农业产业效益,抓住机遇,由潍坊滨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汇同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对寒亭辖区内禹王湿地盐碱地实施综合生态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内生态文明建设和粮食增量,“化盐碱地为资源”。

图片

寒亭禹王湿地海水稻

促万亩盐碱地改良的

实践经验与措施

引进海水稻在盐碱地上种植,积极探索以海水稻种植促进盐碱地生态改良,以现代化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的途径。

积极探索突破盐碱地土壤改良瓶颈

对盐碱地土壤有效改良,科技要素应起关键性作用。因为同区域的不同地块盐碱化情况有差异,所以要在对环境考察辩证的基础上,合理改善盐碱土壤质量,更好地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是通过智慧化管控系统,用光纤传感器将地下的灌溉及排水系统网络化、物联化、数字化。形成数字化、智慧化综合排灌体系,将工程改碱用水与农业用水有机融合,达到水、土、盐的平衡条件。二是施用新型的盐碱土壤定向调节剂,以达到调节土壤盐碱度、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活性,改善土壤板结,增加空隙度等效果。同时,也会降低土壤的PH值,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渗透性能,提高碱化土的有效养分含量,增加土壤的生物活性。三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植物生长发育中对微量元素的需求规律,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有机肥合理搭配,使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增加,构建健康的土壤生源要素循环,促进作物生长的同时起到降低土壤盐碱度和重金属危害的作用。四是利用海水稻发达的根系以及抗盐碱性,调节土壤内的有机质,增加土地肥力。

根据种植海水稻盐碱地的特点,将四大要素技术合理应用到盐碱地土壤改良,会使土壤PH值由原来的8.7左右变为8.3左右,土壤盐碱度下降到了6‰以下,从而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和有机质含量。土壤的改良能够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可持续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突破抗盐碱性种子研发关键

抗盐碱性植物在现代盐碱土壤改良、资源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运用科技改良土壤的同时让植物也去适应盐碱环境。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点从盐渍土壤转向抗盐碱性植物的发展,这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才会更为协调。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种子问题也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注的重点,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的端在自己手中。技术研发为了突破种子这一核心关键,滨城公司曾多次与袁隆平院士团队交流沟通,邀请袁隆平院士团队实地调研20余次,围绕“耐盐碱抗逆性海水稻”开展深度攻关合作,通过培育、种植耐盐碱水稻、低镉稻、耐旱水稻等抗逆性较强的水稻,用以适应一定浓度的盐碱地和重金属污染地。近三年以来,利用试验田选取了不同地块种植3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最终选出最适合土地性状的6个品种,自主研发BY0002、BY0036两个适应性强的品种。该品种最适合当地3‰~5‰的盐碱地种植,亩产超过600公斤。

探索科技打造智慧化现代生态农业种植管理

为保证每一粒大米都严格按照相同的高标准生产,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就要用最先进的数字化、自动化农业科技,从水稻的育种、栽培到生产、销售,全面实现可追踪、可溯源、可控制,创建海水稻大数据分析中心,实现海水稻数字化“种管服”体系。一是科学栽培体系。针对育种、插秧、管水等环节,运用高产栽培方法,结合耐盐碱水稻的特性以及区域气候特点,制定出适宜不同地区的栽培体系。二是建立植保体系。建立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自动进行虫情信息、病菌孢子、田间气象信息的图像及数值采集,实现实时监测、精准控制、快速响应。三是配备智能播种、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实现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的管理。四是利用大数据处理平台,运用最先进的环境微型传感器与NS-IOT物联网通讯技术,将海水稻栽培过程中的地下水肥条件、地上植物生长环境、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等信息即时传输至大数据中心,并采用AI和专家化诊断系统处理及远程控制的方法,进行土壤水土肥药的智能化管控。精准化、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管理稻田。

图片

综合治理改良成效

海水稻在寒亭禹王湿地及周边辐射区的成功种植,对改善当地盐碱地土壤环境、生态恢复、盐碱农业综合开发利用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战略。

海水稻促盐碱地改良使粮食增量增值

在大幅提高粮食产量上能够凸显其优势。2018年寒亭区初次引进海水稻种植,在充分改良盐碱地的基础上,联合华为成功建设海水稻数字化管控系统,并利用先进种植技术,当年就实现平均亩产523公斤的好收成。自2019年以来,寒亭海水稻基地亩产分别为536公斤、625.3公斤、691.6公斤,连创新高,产量逐年提升,每亩粮食产量翻一番,2.51万亩海水稻实现粮食增产750万公斤。

海水稻产业链深度开发在增值方面的优势。海水稻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其拥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盐碱地生长出的海水稻硒含量是一般水稻的7倍多,属于碱性食物,发展空间非常大。禹王湿地海水稻从最开始只能销售原粮,发展到现在逐渐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一是海水稻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逐年增加,二是不断拓宽海水稻深加工产品产业链,三是结合禹王湿地资源大力发展农旅产业,运用此种模式来提高亩产值。

海水稻促盐碱地改良在土地流转上促进农民增收

寒亭区禹王湿地的盐碱地面积较大,土地流转率低。通过引进海水稻种植,充分利用当地水利资源优势,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以推进海水稻小镇创建为核心,采用“龙头企业+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快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农民先将现有土地以流动的形式给本村集体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将全部土地统一流转,保证农户获得不低于1000斤小麦价格/亩的农村土地流转费,获取利润最大化,增加农户个体收益。2020年,充分发动周边村民、广泛宣传土地流转新模式,仅利用3天时间成功流转土地1.3万亩,2020年规模扩大到了2.51万亩,为推进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农户还可以在海水稻基地打工获取劳务费用,同时还能得到村集体收益的分红,总收入应该是以前的3倍以上。

海水稻促盐碱地改良带动人才科技创新

海水稻种植项目的成立需要各类人才的参与。充分发挥袁隆平院士团队人才虹吸优势,引进国家重点人才。“以海水稻项目聚人才促发展”,联合李继明等14名专家人才,同时建立由26名科技人员组成的技术辅导团队,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依托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定期组织科学育苗、大田管理等培训,全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管理、有能力的专业队伍,目前已培训200余人,在温室大棚数字化育苗、海水稻种子繁育技术等领域科研攻关,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其中袁隆平院士的儿子袁定阳已签约为项目的技术顾问,通过与袁定阳及团队的共同努力,海水稻种植会实现更好的发展,早日实现袁老的“禾下乘凉梦”。

用产业融合的潍坊模式提升盐碱土地生态改良利用价值最大化

禹王湿地及周边地区拥有核心区40,043亩,海水稻示范区39,957亩,海水稻种植区100,000亩的融合发展示范区。在海水稻成功种植的基础上,以发展百万亩盐碱地生态改良为切入点,以“稻香小镇+农产品深加工终端产业链”的潍坊模式,真正实现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农业现代产业化转型。

农业方面:规模已达2.51万亩,以海水稻种植为突破口,持续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同时探索和创新生态种养,采用虾稻、虾蟹、虾鱼共作等,每亩海水稻纯收益应4000多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特色农业有效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

加工业方面:一是不断创新拉长产业链。在产品深加工方面,精心打造自己的生态品牌,以品牌带动新型农业产业持续发展。以海水稻原粮为主材,进行研发加工衍生产品已达60余种,包括海水稻原米产品、饮料酒、米酒、原米粉、米饼、调味品、化妆品类等。融合生物科技,研发出海水稻+小分子肽系列原海水稻营养素餐粉产品,运用生物酶解技术制备的小分子活性肽,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同时研发生产牡蛎枸杞肽、多营养原米粉等6大系列不同功效、口味的原米粉,根据不同人群需要建立营养解决方案。建设的5000平米的食品级净化生产车间将于2022年初投用,按照自主研发的酶解、膨化新工艺,生产海水稻深加工米昔、米粉等系列产品。一期产能可达3500吨,产值可达5000万元。二是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开拓网络品牌店铺、电视直销渠道等线上销售及KA渠道,代理商、礼品等线下销售渠道,与青岛航空、山东省供销社农产品公司、中百百货、北京净鲜、中粮集团等达成合作,整合区域内特色农产品及衍生产品的冷链物流、销售、大数据产业链条,形成科研、种植、深加工、物流、大数据等全产业链,提升区域产业水平。今年7月,经过选样、检验、实地考察,袁隆平海水稻产品凭借自身优良品质,通过相关部队后勤层层筛选,成为战区部队粮食供应产品之一。

文旅方面:以海水稻促盐碱地生态改良,现已规划水系综合治理108.32万平方米,湿地生态恢复280公顷,改良盐碱地2万余亩,立足于文化视角,形成教育基地,建立科普教育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通过科普教育实践让在校学生更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树立科技强国、为国奉献的精神。形成科普文化,使其发挥特殊的教育职能,从文化普及上升到文化传承。同时禹王湿地盐碱地改良又是一种旅游文化。湿地的特殊地理生态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旅游风光,由于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阻碍了农作物生长,通过综合治理,真正实现生态、经济、文明、文化、农业、旅游共同发展。

海水稻产业融合发展,在缓解耕地红线压力,助力农民增产增收、改良盐碱地土壤、改善生态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使周边村庄由原来的偏远村变成了现在人人羡慕的生态、宜居文旅小镇。

图片

海水稻促盐碱地治理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盐碱地生态综合开发治理,是众所周知的世界难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破解各种障碍,使盐碱地这些宝贵的土地资源在将来大有可为。在寒亭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禹王湿地的盐碱土壤治理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取得了突破性成效,但是,盐碱土壤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工程体系,在治理过程中不免会存在一些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需要积极应对解决的问题

盐碱地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禹王湿地盐碱地生态综合开发治理提出时间短,缺少操作经验,正处在探索阶段。目前,海水稻种植的补贴政策还没到位;农业现代产业化具体发展方向缺少整体性计划规划;海水稻农业绿色科普基地建设深入性、多样性还不够;社会多方面联合开发盐碱地的模式还未成型,盐碱地改良是将非耕地转化为耕地,需要相关部门的验收和认证,给予建设指标以及改良补贴、规划与管理等政策的配套,在现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盐碱地改良配套政策,不利于盐碱地改良的大量投入和推广。

现阶段以研促融、以产促融、以服促融的融合模式还需提升。农业相关研究院所的研究力量和方向需要进一步明确,发挥好院所人才和研究优势。加强对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把现代化农业生态发展、产业发展和服务业提升融合为一体,需要各级部门及研究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做支持保障,将各级、各类资源融合起来共同促进海水稻产业发展方面需加强沟通。

自主研发人才团队尚未建设完整,技术研发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几年在科技改良的情况下有效促进海水稻根系发育,抗病性能力增强,连年曾收。但是通过种植发现,部分盐碱度在5‰~8‰之间的地块上的海水稻产量不够高,目前海水稻种子的主要依赖于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研发能力,没有根据禹王湿地盐碱度梯次分布状况自主研发出适合本地的系列种子,虽然在试种多个品种中选育了适合的种子,但在自主研发人才和创新上突破较小。立足盐碱地实际状况,引进人才,建设自己的育种团队。

深加工配套设施有待于完善。海水稻深加工是增强区域经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由于土地建设指标和资金的限制,导致加工园区的建设规模和产能不足以支撑农业产业的高效发展,不利于海水稻深加工产业的落地。

盐碱地改良中生态治理与粮食安全并重的对策建议

健全综合、长效治理机制。以海水稻的发展促进盐碱地改良,在海水稻推广过程中,建设一个长效可持续的综合性体制机制,用来系统指导海水稻的推广与发展,特别是政策的综合配套,各部门协同和保障机制,为海水稻发展促盐碱地改良做好政策扶持的文章,同时增强宏观发展意识,既要重技术又要重管理,把粮食安全、创造优质生态环境与当地经济协同发展。

盐碱地土壤生态改良技术创新与种子研发共同提高。盐碱地的土壤改良不仅是海水稻种植的基础,也是其他作物和植物生长的基础。在提升土壤的改良技术中融入生态环保的治理办法,从而促进改良技术革新。在土壤改良的基础上,科技育种更为重要,由于禹王湿地的盐碱地的单一性,在选种育种人才的引进有一定的局限性,建立横向多地域联合选种育种的自主人才团队,研发出适合各类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种子,把种植和选育优质种子同改良土壤同步进行,让新的种子在改良的盐碱地中不断优化,培育出更多的耐盐碱种子。

提高盐碱地综合利用的认识,增强土地危机感、生态环境安全感。盐碱地土壤改良要提升到技术创新战略层面,海水稻种子的研发提高到粮食安全的高度。治理与管理并重,把生态环境安全作为盐碱地开发治理的前提,让盐碱地成为产粮的粮仓,从而增加了可用耕地面积,对于我们18亿亩耕地红线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保护作用,有效地缓解粮食问题,耕地危机问题,利国利民。

配套资源整合。做好产业融合,配套资源是基础,规划好海水稻产业园区,将有限的工业用地,粮食仓储用地用于海水稻加工业的发展中来,充分利用周边相关企业的生产和研发能力,联合开发和生产海水稻的衍生产品,发挥加工业附价值高、市场大的优势,扩大产业发展,用加工业的经济价值补充海水稻种植、研发、盐碱地改良的投入上,使海水稻发展促盐碱地改良和农业现代产业化综合利用实至名归。

图片

总结展望

综上所述,盐碱地开发利用一直是现在与将来重要的研究课题,盐碱地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是生态治理与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寒亭禹王湿地以海水稻促盐碱地改良,遵循了人与自然相互协同发展的规律,基于此理念,保障了开发利用盐碱地过程中的环境安全。未来,海水稻产业融合将用3到5年时间,盐碱地改良和海水稻种植规划目标10万亩,更进一步拓宽海水稻深加工产品产业,结合国家湿地资源大力发展农旅产业,实现“生态与宜居、农业与科技、田园与小镇”的相互融合。以潍坊稻香小镇为启航,带动百万亩全国盐碱地海水稻产业基地,聚集亿亩盐碱地的优质农产品及深加工产业集群,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产业带动,生态、经济和谐发展,在我国盐碱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改革报、寒亭区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窦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