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这就是山东·青岛丨76.34%之后,看“双万”青岛突围“新城镇化”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2-01-17 11:32:30

城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又往往与城镇化率正向相关。

2019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并在2020年升至63.89%,城市数量达687个。

根据2021城镇化率排行榜,深圳以100%的数据稳居第一;此外,前十名中广东省内城市独占四席。

当然,考量城市高质量发展不单单有“城镇化率”一个维度。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仅列第7,落后乌鲁木齐两个身位;北京位列第9,山东省经济龙头青岛以76.34%的成绩位列第35。

图片

参考GDP和人口数据,这个坐标系显然会更加丰富立体。截至目前,城镇化率领跑全国的城市中有14个实现了“常住人口超千万”、“GDP超万亿”的“双万”指标,青岛和苏州是其中唯二的两个非省会城市。

论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人口和经济是绕不开的两个关键指标。在“双万”头衔的加持下,人口依然会持续流入从而带动经济良性循环。抱存这样的愿景预期、回头看青岛“76.34%”的城镇化率,似乎还有更大发力空间。

横向对比发达国家80%以上的城镇化率,4个百分点差意味着外来人口流入,也意味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市民化。而新市民规模的扩大,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城市居民消费总量,带动整体消费升级。

只不过,近年来全国城镇化速度逐渐放缓,青岛提升“76.34%”的可能性到底藏在哪里?

图片

1、人口普查大数据:

大量中青年进城接近尾声了吗

过去20年,中国的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从30%左右提高到了60%多。但最近几年,城镇化速度有所放缓,一个最直观的反向验证是——“村里似乎只剩下中老年了”。

真的是这样吗?来看两次人口普查的大数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各个年龄阶段城乡人口差距适中,城镇化率在49.68%的均值线上下浮动,峰值出现在30-34岁年龄组,为57.66%。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全国城镇化率达到63.89%,而15到49岁年龄组的城镇化率达到了70.11%,和15岁以下年龄组城镇化率拉开了距离。换言之,十年间有更多的中青年人从乡村走入城镇。那么再过十年呢,是不是可以每年保持“2000万的人口”从乡村进入城镇?

图片

要看内循环的经济大背景——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注定了劳动力素质门槛会越来越高,对于高中学历进城务工的需求可能会相应减少;

要看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已经放开了落户限制,但真正阻碍农民进城的早就不再是户籍制度,而是城镇生活成本远高于乡村;

当然还要看乡村自身的发展需要——乡村振兴不能只依赖大规模机械化农业,不具备相关条件的地方仍然需要大量人力。

三个维度叠加之下看青岛的城镇化率,问题的答案可能没有那么简单。工业立市的青岛早已着手催动产业链向高端延申,相应对优质劳动力的渴求也愈发迫切;而其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过程中,也势必要推进资金、技术、尤其是人才向乡村的流动。

综合考量下来,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不能仅仅在“76.34%”这个数字上使劲儿。

图片

2、城镇化中不能忽视的“镇”

为什么是“城镇化”而不是“城市化”?因为“乡镇”,是不容忽视的关键一环。2020年曹县的爆红,更是让人们看到了“镇”这一级别的巨大爆发力。

被网友归属在“宇宙系列”的曹县,曾经是山东人口最多的贫困县。而短短几年时间,互联网赋能之下,这里已经成为了闻名全国的电商重镇——其中汉服销售,三分国内市场有其二,演出服占到7成,棺材8成。

这样的新经济也给曹县带来了巨大的回报,以曹县大集镇为例,其人均收入10万+,远超去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多元。

图片

图片来源:DM大美曹县cx

可以说在国内大循环的经济体系里,乡镇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转接环。当它运转顺滑的时候,下可接由农业转移而出的农村人口,在机械化大生产提升农业效率的同时,保障移出农民更好地融入二产、三产,提高收入;上可承由于就业机会减少、生活成本过高而回流的城镇人口,更好地缓解城市病,更高质量地推进城镇化进程。

那么青岛是否具备这样完善的中间地带?

去年年末公布的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名单,青岛市有4个乡镇上榜:

平度市云山镇——素有“胶东大樱桃第一镇”之称,大樱桃种植面积达5.1万余亩,年产优质大樱桃3500万公斤,并形成了完整的农特产业链,每年助农增收10亿多元。

平度市新河镇——“中国草编工艺品之乡”,形成了年产值高达30亿元的草编产业集群,全镇草编工艺品企业达120多家,加工户6000多户,从业人员2万多人。

平度市明村镇——发展西瓜、樱桃西红柿、葡萄等特色果品产业,从事果品产业的农户1万多户,占全镇总户数的43.7%,年产值达到26.24亿元。

莱西市店埠镇——胡萝卜小镇,产业产值已经超过20个亿,有效带动辐射周边20多个村庄上万户菜农的种植和销售,成为店埠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低调,却有实力。“镇”的崛起,同样是助推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高效引擎。

图片

3、一体化——“新城镇化”的另一条路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这段表述背后有一个异常清晰的思路: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是不符合客观现实规律的。就业机会多、公共资源质量高决定了人口必然会像大城市聚集,产生所谓的“虹吸效应”。所以“新城镇化”追求的不再是“均衡”,而是“协同”。

图片

什么是一体化?就是将核心城市优质资源的“点”,向城市群、都市圈这个“面”扩散辐射。

《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打造世界知名的青岛都市圈,它比胶东经济圈时空距离更短——由青岛、潍坊、日照和烟台海阳、莱阳构成,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

图片

来源:《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在这个“圈”内,“一体化”部署涉及到交通、产业、平台、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比如,协同建设立体交通体系,畅通青岛中心城区与海阳、日照、高密等周边地区市域(郊)铁路联系,促进青烟海洋经济、青潍临空临港经济、青日循环经济产业协作带和交界地带融合发展,规划建设青岛—潍坊临空临港协作区、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公共交通的一体化,引导着产业布局均衡化,最终实现公共资源共享化,比如医疗保险无障碍转移接续。

按照这个思路,青岛就能实现以点带面带动城市群、都市圈的均衡发展。而圈中的中小城市也将迎来自身发展的重要契机,成为城镇化水平继续提升的主要推动力。

当然,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随着公共交通建设、公共资源配套落地的同步,“双万”青岛会聚拢起越来越多的人气,在“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稳步提速。

(来源:回澜听涛

  责任编辑:林立刚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