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青岛承担这些“关键任务”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2-01-24 13:40:07

一张蓝图绘到底,事争一流、唯旗是夺。

1月23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在济南开幕,会上作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山东计划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

图片

图片来源:闪电新闻

2021年,山东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深入推进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加快培育“十强”产业,着力深化落实“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和“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亿元,达到8.3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28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其中,时速600公里磁悬浮交通系统、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电创新中心、国内首台智能雪蜡车、山东港信期货开业运行、上合示范区4个中心加快建设等来自青岛或青岛深度参与的突破成果、重大项目等被着重“点名”。

图片

图片来源:闪电新闻

山东发展的亮眼成绩单,是新旧动能转换已见成效的外在表现,在发展大势向实体经济回归的背景下,山东扎实的底子和不断优化的结构,需要在新的一年不断巩固优势、扩大成果,为经济社会民生等方方面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今年是山东发展的又一个关键之年。

2022年,是“十四五”深入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关键之年,山东要着力破解全社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动能转换仍待加力、基础设施仍有短板等不足之处。作为山东经济龙头的青岛,在这个关键之年里自然也承担起了关键任务。

在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建设等多个重点领域任务中,青岛的名字被频频提起。每一次提及,都是一项重点任务部署,需要青岛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坚定落实。

图片

图片来源:闪电新闻

1

项目是重点,技改是关键

2022年重点工作部署,第一笔就落在了项目和技改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山东要持续扩大项目投资,谋划推出2000个省级重点项目。同时大力推进工艺技改,设立技改专项贷款,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工艺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创建国家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区,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在山东省政府日前发布的《关于下达2022年省重大项目名单的通知》中,青岛有44个项目在列,其中包括35个实施类项目和9个储备类项目。

图片

1月10日,青岛市2022年市级重点项目经市政府同意,以青政字〔2022〕1号文正式印发实施。2022年,全市安排市重点项目416个,总投资9282.1亿元。其中,重点建设项目300个,总投资6395.6亿元;重点准备项目116个,总投资2886.5亿元。

这批项目紧密结合“十四五”规划,围绕“四新经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实体引领,突出高端装备制造,大力向数字产业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倾斜。

416个重点项目中,“四新经济”项目238个,总投资4155.06亿元,个数和投资占比分别为57.2%、44.8%。从产业领域看,数量前三位的产业领域为高端装备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分别为67个、34个、32个,占比44.33%。

图片

来源:《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技改是转型升级,尤其是传统产业向高质量迈进的关键。

根据青岛去年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省支持八大发展战略财政政策加快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青岛对实施技术改造并达到一定标准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奖补资金总额最高600万元;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技改,奖补最高100万元。

图片

2

科创是重点突破领域

2022年,加强科技创新依然是山东的核心工作之一。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山东要通过攻克一批新技术、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壮大一批创新企业、引入一批创新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支撑。

其中,明确提出要启动基础研究10年行动,省级财政基础研究投入增长10%以上,突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氢能等关键领域,开展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公共安全、高端芯片、智慧农业等领域;同时,全力争创海洋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等重点工作也被直接“点名”。

这些均与青岛密切相关,也是青岛全力投入的核心领域。

图片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跑出地表最强“中国速度”,“青岛造”特种绳缆随着“天问一号”“蛟龙号”等大国重器上天入海,无水印染激活产业绿色动能,液体黄金打破魔鬼三角难题……一批突破性创新成果的脱颖而出、一批引领性创新平台的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型企业的快速壮大等,正在展现着青岛的科创实力。

根据《实施“沃土计划”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青岛既要建立培育库、组建专家团,又要建设创新载体、激发平台效应;既通过奖补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又引导社会资本,打通金融服务堵点、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力争到2024年,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翻一番,超过10000家;高企数量翻一番,超过8000家;上市高企数量翻一番,超过60家。

图片

3

工业互联网被重点提及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做强做大工业互联网,扎实推进山东半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支持海尔卡奥斯、浪潮云与龙头企业共建行业子平台,分行业重点打造100个典型应用场景,累计培育15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工业互联网园区。

目前,青岛共上线运行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和26个垂直行业平台,发布1000余个“工赋青岛”“未来城市”场景,培育11家智能工厂、86个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13个“机器换人”项目,推动1000家企业实施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可以说,数据驱动着产业全方位数字化,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拉满基础支撑,更使得传统制造业正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图片

海尔、海信、青啤等头部雁阵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

青食股份、德固特、云路股份、百洋医药等8家制造业企业成功上市,完成了接入社会融资网络的“成年礼”;

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公示名单;

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卡奥斯获评“工赋强国奖”,海尔、青啤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在中国31个“灯塔工厂”中,青岛企业贡献4席……

图片

4

海洋强省建设,青岛要在最前列

在海洋强省建设中,青岛当仁不让要站在最前列。

2022年,山东海洋强省将在3个方面发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积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其中,山东港口青岛港无疑是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绝对主力。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山东港口青岛港202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3亿吨,同比增长4.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71万标箱,同比增长7.8%,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双增长。

图片

作为港口城市,青岛的港口辐射带动力强劲,而自贸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等国家战略优势的叠加,更是让青岛进一步敞开了开放合作的大门,为航运、金融、贸易提供了更大利好,提升了青岛作为海洋名城的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上,青岛在航运代理、金融保险、船舶管理、海事仲裁、海洋旅游等临港涉海服务业发展领域优势明显,深度契合山东海洋强省战略需求。

同时,青岛的海洋经济总量较大,占到全市GDP的近30%,经略海洋、逐梦深蓝,是青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走之路。国家发改委网站2021年12月20日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438号建议的答复》两次“点名”青岛,把青岛列入“沿海基本具备建设海洋特色现代化城市基础条件的城市”之一。明确提出,下一步,国家将依托有条件的沿海城市,打造若干具有影响力的海洋城市。

图片

在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专门有一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以全球城市网络和海洋城市网络为坐标,深化国际城市战略,突出海洋优势,彰显海洋特色,持续提升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的能级,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战略支撑。

在去年2月23日召开的全市海洋发展工作会议上,明确把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作为“十四五”乃至未来十到十五年青岛市海洋发展的总目标,并确定了今年要集中推进的110个涉海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达3600多亿元。2022年,青岛还将针对青岛市海洋类制造业项目偏少,新项目、外资项目储备不足,特别是缺乏具有突破性、带动性的产业类大项目等短板,重点招商、精准招商。

图片

5

发挥国家战略赋予的青岛力量

点名青岛和西海岸

国家战略是时代大势的承载者。山东作为诸多国家战略的承载者,如何最大化发挥出国家战略力量,也是2022年的工作重点,其中多处直接点名青岛。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山东要积极打造沿黄高质量发展标杆,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一群两心三圈”协同发展。支持青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推动西海岸新区全面提质。此外,建设好上合示范区,加快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也是直接“点名”部署给青岛的重要任务。

图片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当下,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国家经济乃至城市经济,都亟需开放与合作的力量,让经济全球化的新韧性带来更多新机遇、新希望。青岛作为山东这个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是开放战略的天然承载地,也是开放风口的缘起港。

去年,山东省政府印发《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先期行动计划》,实施“20条”,涵盖创新发展货物贸易、着力拓展对日合作、加快构建贸易物流“黄金大通道”、全面深化投资与服务贸易双向合作、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其中,落实口岸“6小时通关”、设立国际邮件作业中心、打造集装箱国际枢纽、推广整车运输模式等多项重磅措施均直接点名青岛。

图片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则是刚刚成立不久的新成果。

1月13日下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正式揭牌。学院将以上合示范区为推进主体、青岛大学为实施主体,整合国内优质资源,进一步加强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人才队伍建设,为多边经贸合作发展注入新动能、搭建新平台。

对于青岛而言,也代表着这座城市又一次承担起了“关键任务”。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上赋予青岛“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助力本组织多边经贸合作发展”的重任。2022年,将上合示范区围绕打造绿色生态园区,高标准完成上合国家博览区建设,打造具有浓郁上合风貌的现代化国际新区,全力推进核心区建设。

路线图已经明确,2022年,青岛要不负重托,奋力走在最前列。

(来源:回澜听涛)

  责任编辑:林立刚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