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赶考”乡村振兴,潍坊肩并肩接续奋战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1-12-15 17:24:19

“这些连栋玻璃温室采用了很多现代技术,伏天定植的新品种网纹甜瓜,10月份上市后卖到30多元一斤。”对今年秋茬瓜菜的销售,青州市九州农庄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金亭很满意。

青州九州农庄蔬菜专业合作社探索采用连栋玻璃温室种植瓜菜

这个合作社探索采用连栋玻璃温室种植瓜菜,跟当地产业扶贫项目的示范带动密不可分。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在合作社落地,辐射带动90户157名群众稳定脱贫,同时推动种植模式加快向现代化转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完成后,接下来就是乡村振兴。两者都是党中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实施乡村振兴是对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提升。因此,做好两者有效衔接至关重要。

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即使在冬日,我们也从不缺少温暖。有明媚的阳光,有亲人的关爱,还有党和政府的关怀。

在峡山区岞山街道岞山村脱贫户王明智的家里,炉火烧得很旺,屋里暖烘烘的。王明智指着院里墙边的几麻袋环保煤说:“都是村里送过来的,足够烧一冬的。”该村干部王墨章介绍,这是免费发放给脱贫群众的,每年每户1000斤。

峡山区岞山街道岞山村脱贫户王明智妻子介绍免费发放的取暖煤

王明智满脸笑容:“现在吃穿不愁,看病也不愁,街道和村里不仅给代缴了医疗保险,还给办了惠民保和扶贫特惠保险,孩子上学也有资助,帮扶人和村干部时不时地来看看,日子可好了。”

群众生活兜住底,生产有起色,精神面貌有改善,是脱贫攻坚的应有之义。为抓好有效衔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议等7次会议,不仅明确5年过渡期,所有到村、到户政策保持不变,还制定“提高标准到每一个贫困群众心里”的10项举措,并在全省率先完成乡村振兴系统机构挂牌,做到队伍不散、工作不断、思想不乱、干劲不减。

潍坊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董序亮告诉记者,今年各级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62亿元,其中市财政已保持连续6年投入力度不减,并向临朐、峡山等原贫困重点区域倾斜,明确资金主要用于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7个方面,全力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以更有力的举措,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全市上下都在积极探索推进,不松劲、再加力、勇争先,促全市5.2万户、9.4万名脱贫人口脱贫质量持续巩固提升。

记者来到临朐县辛寨街道中白沙村。失能特困户马占升在脱贫户朱见祯的照顾下,精神良好。该村党支部书记吕学政说,村里设有两个互助扶贫专岗,雇佣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担负起照料村内12位失能特困户的任务,帮助做饭送餐、帮助清洗衣物、帮助打扫卫生、帮助代购代办,定时上门走访查看服务对象在家庭中吃、穿、住、医方面的情况。

昌乐朱刘街道干部为帮扶对象送去“暖心煤”

在昌乐县朱刘街道,曾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小亮热线”,被继续保留,加上以调处矛盾纠纷为主的“老杜工作室”,再融合多部门职能,共同构建涵盖就业创业、社保医保、劳动监察、法律咨询、困难帮扶、市长热线等功能的新网格化管理系统。

今年4月,都南村一村民通过“小亮热线”反映自己家的低保被取消,情绪非常激动。工作人员迅速赶去走访,发现他家确实已不符合条件,但此人妻儿均身体患病,本人又没有稳定工作,家庭生活面临困难。为此,工作人员依据有关政策为其申请了公益性岗位,让这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

坚持因地制宜、着眼长远

持续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产业是兴村富民之本。我市因地制宜、着眼长远,一方面抓好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一方面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加快乡村振兴。

临朐县五井镇隐士村柿子产业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临朐县五井镇隐士村曾是镇上5个省定贫困村之一。脱贫攻坚以来,该村依靠多年种植柿子的传统,通过“特色产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对柿子精深加工,开辟了一条以柿子种植、产品加工、农业开发等于一体的多业态融合发展之路。

拥有天然“靠山”的隐士村,还将村内闲置房屋、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发展民宿、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入当地“赏红叶、探古寨、登八岐、游隐士、逛石林、品全羊”旅游线路,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

如今的隐士村,遥望绿树葱茏,柿红如霞,不仅摆脱了从前的窘困、实现了脱贫致富,更华丽蜕变成了美丽乡村示范村,村集体经济从2015年不足3万元增长到近3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过万元。

在全市,各类产业扶贫项目已达1466个,并在全省率先探索“党支部+合作社+销售联盟+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337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415家,全市参与帮扶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000多家,带动贫困人口增收12万人次。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过去的产业扶贫项目重点是解决几家几户脱贫问题,而现在的产业振兴,则是注重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不断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成为带动一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10年前,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人均年收入3.5万元。10年前,村集体年收入2万多元;现在,村集体年收入100万元。”这是青州市弥河镇桐峪沟村的一组年收入数字对比。

青州弥河镇桐峪沟村新建的白墙灰瓦两层独门独院“鲁派民居”

桐峪沟村原本是一个贫困小山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村里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推动发生如此变化的,是当地探索实践的“土地规模化经营+美丽乡村建设+三产融合发展”发展模式,通过深化景区村庄共建,把位于大山深处桐峪沟和荒山坡地全部流转给九龙峪景区,并让村民在景区就业,实现了土地流转生“租金”、村民务工赚“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乡村旅游挣“现金”的“一地生四金”。

诸城贾悦镇梅香园大棚葡萄种植项目

记者来到诸城市贾悦镇梅香园大棚葡萄种植项目,大棚内的阳光玫瑰长势喜人,串串缀满枝藤,青翠欲滴,散发出淡淡的玫瑰香味。

诸城贾悦镇,工作人员对采摘的葡萄进行筛选分级装袋

这个项目也属于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脱贫户85户170人,户均年增收1800多元。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带动全镇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收益不断提高。

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该镇谋划实施“三小镇两基地”农业发展规划,依托梅香园大棚种植优势,大力发展葡萄+大樱桃种植,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致富、产业繁荣兴旺的特色发展之路。

坚持及时关注、不留空档

持续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既然摘下了贫困帽子,就不要再戴上。我市坚决守住不发生返贫和新致贫的底线,健全完善以“农户自主申报渠道畅通到位、基层干部排查到位、部门数据筛查预警到位、信访舆情处置到位”为主要内容的“四个到位”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2020年12月,诸城贾悦镇下坡社区草场村村民王海因大病入院,医疗费用支出大,又失去经济来源,家里还有一个上学的女儿,生活陷入了困境。村信息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向镇上汇报,镇党委政府当日即安排工作人员进村核实情况。确定情况属实后,按照规定程序,为王海落实了低保、医疗、教育等相关政策。

为解决群众不知如何申请救助问题,我市乡村振兴部门在各村公开栏公开12317等3部扶贫监督举报电话的基础上,又联合民政、住建、教育、水利、残联等部门公开13部基本生活保障咨询救助服务热线,实现了存疑有解、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网格化”在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靠镇村网格员、村干部、第一书记等入户走访、电话询问等,可随时关注、主动了解网格内困难群众家庭生活情况。3.2万名帮扶责任人也定期上门走访,确保帮扶工作不断档。

比如临朐县,他们健全完善“党建网格+动态监测+精准帮扶”工作模式,用3031个“红色网格”筑起防止返贫致贫底线。全县2.15万名党员共联系群众22.4万户、78.6万人,实现了网格联党员、党员联群众两个全覆盖。

五井镇天井村村民孙开刚,5月份突发脑干出血住院手术,因家庭困难无法承担高额医疗费用,网格员孙侠在日常走访发现情况后,第一时间上报村、镇,经核实评议后,迅速落实扶贫特惠保险等政策,有效防止了该户因病致贫。

临朐冶源街道王舍村网格员徐学才(右)在村民家走访

冶源街道王舍村网格员徐学才负责的网格里,有一户父子均为残疾人的困难家庭。今年,该家庭妻子为照顾两人无法务工,家中经济收入骤减,并出现了困难苗头。徐学才在日常走访了解情况后,立即帮助向村、镇提出申请,经核实评议,纳入动态帮扶。

开展产业扶贫项目规范提升行动,也是持续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重要内容。我市对已建成的1466个产业扶贫项目逐一排查风险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新实施产业类和基础设施类帮扶项目162个,已全部完工,建设进度全省领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力量。

潍坊市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在排查产业扶贫项目风险隐患

持续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开展精准帮扶。今年以来,全市在教育方面,落实各类助学资金资助15.5万人次。在医疗方面,为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购买基本医疗保险,开展慢病签约服务6.92万人次。在住房方面,完成危房改造87户,通过周转房等方式安置脱贫人口2356户,确保住房安全。

目前,全市5.2万户、9.4万名脱贫人口脱贫质量持续巩固提升,为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补齐短板,夯实基础。

(来源:潍坊日报社付生)

  责任编辑:林岳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