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7位院士、5位顶级专家、51位演讲嘉宾,深蓝烟台何以吸引全球目光?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2-08-11 14:33:14

8月9日至11日,东北亚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论坛暨2022中国海洋经济论坛将盛会启幕,来自中、俄、英、韩、挪威、乌克兰等国的7位院士、5位国际行业顶级专家到会发表主旨演讲,确认参加主论坛和五个分论坛的演讲嘉宾达51位。

向海图强,烟台何以吸引海内外关注目光?1038.14公里绵长海岸线,2.6万平方公里蔚蓝色国土,蕴藏着烟台勇当海洋强国之先锋的梦想!

海工装备,助力“大国重器”问天探海——蓝鲸1号、蓝鲸2号从芝罘湾畔驶向深远海,烟台船舶及海工装备基地是全球四大深水半潜式平台建造基地之一、全国五大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地之一,国内交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80%在烟台制造。

海洋牧场,描摹耕牧“蓝色粮仓”新图景——烟台正式启动亚洲最大海洋牧场建造项目——“百箱计划”,完成4座智能深水网箱建设,全市新增海洋牧场10万亩,目前现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43处,其中国家级18处,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海洋牧场137万亩,保持山东省领先。

海洋生态保护,躬身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烟台市多年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超过90%,自然岸线保有率达37%。长岛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长岛优势,瞄准生态保护修复、碳减排、生物固碳等领域先行先试,大力创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加快打造国际零碳岛。

“烟台制造”助力“大国重器”问天探海

海上升利箭,手可摘星辰。

今年4月30日11时30分,在黄海南部海域,伴随着一声轰鸣,长十一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腾空而起,直上九天,奔向遥远的太空。与前两次海上发射相比,此次实现了本土化总装总测和星箭对接等发射准备,缩短了任务周期、简化了作业流程,减少了运输成本及运输过程中对装备造成影响的风险,东方航天港的优越性愈加凸显。

截至目前,东方航天港已实施3次海上发射、搭载卫星21颗,肩负起我国唯一一个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的重要使命。而正在推动的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项目,计划发射卫星300多颗。

图片

YMG全媒体记者逄苗

山东长征固体火箭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实现了山东省火箭制造“零”的突破;我国首艘专业化海上卫星发射船正式开工建造;九天行歌火箭贮箱产业基地、东方空间“引力一号”商业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中心、星河动力商业固体运载火箭创新研发制造基地三大项目同步启动,壮大航天航空产业链条。

两年间,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超百亿元。重大工程一期被确定为省级重大项目,纳入省“十四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海阳市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被确定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东方航天港被列入中国航天白皮书。

“我们要把海阳打造成海上卫星发射技术服务港,建立一个东方的航天城,就要从做火箭、做卫星延伸到发射、管理、运营、应用、服务等各行各业中去。‘东方慧眼’是一个由几百颗遥感加导航通信卫星组网的计划,在天上建立一个互联网,跟地面的互联网融合到一起,实现对人类各种社会活动的观测,为国家实现航天强国目标做贡献。”今年4月22日,李德仁院士工作站落户东方航天港,他在揭牌仪式上如是说。

不仅是东方航天港,5月16日,“烟台造”全球最大冰级滚装船——由中集来福士为瑞典航运巨头Wallenius SOL公司建造的5800米车道双燃料冰级系列滚装船第一艘RORO1#项目离港启航。该系列滚装船船长241.7米,宽35.2米,车道5800米,航速20节,装备有两个685立方C型LNG储罐,配置高效的LNG双燃料推进系统,可为航行提供清洁能源,显著降低二氧化碳等排放,更加环保且更具灵活性。交付后将在欧洲海域运营,可在冰层厚度超过1米的恶劣海域中正常行驶。

图片

YMG全媒体记者逄苗

在中集来福士,“蓝鲸1号”助力中海油出色完成我国南海首个自营深水气田“陵水17-2”首口开发井作业。“蓝鲸2号”作为我国第二轮可燃冰试采的核心装备,创造了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纪录。“仙境烟台”号开赴挪威北海作业,在这片全球最恶劣海况的国际主流油区擦亮了中国高端制造的招牌。与此同时,中集来福士实现了由钻井到开采的突破,为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建造的大型FPSO P71交付。参与建造的“深海一号”能源站从烟台奔赴南海。

在清洁能源领域,中集来福士为“碳达峰、碳中和”持续贡献力量。推出自主设计的“3060系列风电安装船”,提供平价时代的适用于各种海域的经济型装备。承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风电安装船,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逆势求变,创新弄潮,烟台海工装备制造业继续成为最具活力的增长领域之一:今年,烟台将参与组建中国海洋科技集团北方总部,打造海工装备自主创新集成基地。中集来福士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插桩式抢险打捞工程船顺利交付。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全年累计投资超8亿元。中国火箭公司海阳基地、海上新型发射船等3个项目开工建设,已签约项目10个,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获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描摹耕牧“蓝色粮仓”新图景

乘坐快艇,一路劈波斩浪,挺进深蓝。站在船头遥望,黄渤海交汇处,一座座智能网箱犹如“海上城堡”般矗立在海天之间。

长岛南隍城岛海域,集结了首批亚洲最大量产型深海智能网箱平台——“经海001号”“经海002号”“经海003号”“经海004”等,它们呈“田”字形分布,分立黄海海面。

图片

YMG全媒体记者苗春雷

从陆地到深远海,空间上的迭代为渔业养殖带来革命性突破。“传统的工厂化养殖,简单说,就是在陆地上建造养殖池,占地面积大,养殖规模难以提升,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想提升规模就要产生高额成本,成了一个死循环。”烟台经海渔业有限公司养殖事业部经理吕建国介绍说。

而将智能网箱应用到深远海养殖后,一个网箱就可养殖约70万尾经济鱼类。由于规模成倍扩大,成本组成发生变化,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成本。首批4座深水网箱于2021年12月全部投产,在养黑鲪、花鲈150万尾。

“我们的深远海网箱,水深达到31米,流速达到1米/秒,网箱的水2分钟之内就可以交换一次,海水自净能力强。”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张家瑜说,借助外海水深流大、饵料资源丰富的优势,“经海”系列网箱以人工和天然双重饵料配以清洁水质,真正实现了深远海智能装备化“类野生”养殖。

图片

YMG全媒体记者苗春雷

经海系列深海智能网箱的投用,填补了我国在30米左右水深养殖水域的空白,也见证着海洋牧场建设从近海走向深远海的“烟台速度”:

1

2021年6月,经海001号、经海002号于南隍城海域交付;

2

2021年8月,经海003号于南隍城海域交付;

3

2022年3月,经海004号的成功交付,标志着“百箱计划”阶段性目标达成。

越来越多的智能网箱在南隍城海域争相绽放,一座座“蓝色粮仓”也在加速崛起。

2020年,烟台启动了亚洲最大的海洋牧场建造项目“百箱计划”,将建造100座深远海智能化养殖网箱平台,解决国内近岸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中国深远海养殖提供示范带动效应。

面对浩瀚蓝海,烟台以向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底气和决心,高标准谋划总投资70亿元的烟台经海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推动实施“百箱计划”,配套建设陆地园区,构建从一粒“鱼卵”到一条“鱼”、从一条“产业链”到产业“生态圈”的整个产业体系,剑指万亿级海洋经济产业链。

眼下,“百箱计划”完成4座智能深水网箱建设,全市新增海洋牧场10万亩,目前现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43处,其中国家级18处,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海洋牧场137万亩,保持全省领先。建成大型深远海养殖设施15座,养殖总水体突破70万立方。水产种业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6处,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长岛加速奔向国际零碳岛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烟台始终把海洋生态保护摆在首要位置,躬身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多年未见的大叶藻等藻类在海岸丛生,白江豚、鲸鱼等高级海洋生物频频出现,斑海豹数量增多,北海狮、黑天鹅首次出现,鲍鱼等野生海珍品、渤海刀鱼等传统鱼类资源不同程度出现恢复,东方白鹳、黄嘴白鹭、苍鹰等迁徙鸟类数量明显多于往年。据统计,长岛境内发现的鸟类已占全国鸟类种类的24.2%……眼下,在长岛,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

图片

YMG全媒体记者唐克

长岛综试区立足长岛生态环境保护主体功能区定位,恪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思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长岛优势,瞄准生态保护修复、碳减排、生物固碳等领域先行先试,大力创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加快打造国际零碳岛,建成“山青、海蓝、林茂、岸美、滩净、城靓”的生态海岛。

5月20日,由长岛综合试验区、山东高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发起成立的“长岛海洋碳汇研发实验基地”挂牌。长岛生态环境优良、生物资源富集,拥有海草床、藻类贝类养殖等丰富的蓝碳资源,在发展海洋碳汇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实验基地将充分利用企业资本优势、高校学科优势,加速在国际零碳岛建设、海洋资源、贝类碳汇、渔业碳汇、零碳旅游、绿色能源、蓝碳交易等方面研究突破,推动海洋碳汇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5月27日,黄渤海蓝碳监测评估和研究中心(长岛基地)揭牌,正式启动全省海洋碳汇试点,共同探索长岛双碳发展战略及实现路径。长岛综合试验区牵手省海洋资环院,发挥省海洋资环院的蓝碳平台优势、技术优势和长岛综合试验区的海洋碳汇资源禀赋、工作基础,迅速推动海洋碳汇“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开局起步,加快各项工作突破创新,全力将海洋碳汇产业打造成长岛综合试验区的新兴产业。

图片

YMG全媒体记者秦菲

今年2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对印发的《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提出要持续保护修复自然生态,加快打造国际零碳岛,开展国家公园创建工程、碳达峰碳中和工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生态品牌创建工程、全域生态保护工程、全域生态修复工程等6项主要任务。

点上突破,面上铺开。长岛将持续放大生态优势,创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

全力创建国家公园

编制长岛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组织开展国家公园申报,争取获批首个海洋类国家公园。

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

开展双碳发展战略及路径研究,全面发展零碳旅游、碳汇渔业和绿色建设、绿色交通、绿色能源,推行绿色低碳设施建设,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设零碳生态岛。

开展生态价值核算

争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摸清资源底数,绘制生态资源“一张图”。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海域使用权、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林权等依法依规进行碳汇交易、抵押和贷款,创新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多元化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和转化赋能路径,把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收储和市场化运作。

开展全域生态保护

实施大黑山岛、大钦岛共5.26公里受损岸线整治修复,确保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稳定在85%以上。继续推进全域供暖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新建清洁能源供暖站15个,新增供暖面积37万平方米,同步推进渔村清洁取暖全覆盖。建设城区垃圾分类综合处置中心,完善提升西三岛、北五岛生活垃圾外运能力、垃圾生态化处置设施,实现全域垃圾分类、生态化处置。

烟台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坚定,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烟台完善陆海污染防治体系,建成省内首个入海排污口管理平台,实现入海污染数字化监控。高水平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实施美丽海湾生态修复工程,开发区八角湾入围美丽海湾案例。烟台市多年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超过90%,自然岸线保有率达37%。

(来源:网信烟台)

  责任编辑:林立刚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