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做生活的先觉者,做时代的记录者——著名画家韦辛夷创作历程访谈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1-01-26 11:55:49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汇,相互融合,无论是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能量,使人们从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当然,作为上层建筑文化形态的美术领域也籍改革而鹈鴂先鸣,扬鹢帆而风信有声——韦辛夷就是这改革大潮中的一位手把红旗向涛头立的弄潮儿。他的一幅中国画《小岗村之夜》就向我们揭示了改革的先声。邓小平同志曾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就说过,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

微信图片_20210126113618.jpg

▲韦辛夷先生创作中

艺术家韦辛夷作为中国画界的佼佼者,领衔山东画坛人物画创作。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人物画的探索中,他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并旁及西方艺术,从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两方面双向崛进。韦辛夷以笔墨造型能力强而为人称道,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中国画鸿篇巨制来反映这个鲜活的时代,恰与改革开放相脉动、相契合。

微信图片_20210126113620.jpg

▲小岗村之夜195cm×223cm 1999年

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刚刚下过雷阵雨,湿润的空气沁漾着花木的气息,我们一行三人来到韦辛夷先生工作室,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听他叙说,因为他是一位有故事的画家。

“说来也巧,恰在二十年前,我画了又二十年前的一幅历史画,这幅画恰恰是反映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个起点。”

韦辛夷先生的这个开场白,让我们饶有兴趣地听他讲下去。

微信图片_20210126113624.jpg

▲韦辛夷先生在小岗村村口

“那是在1998年,为了搞好第九届全国美展的创作,我遍寻选题,这天有媒体刊登一篇题目为《小岗村,神州改革的第一声春雷》的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这篇报道是介绍小岗村的,说的是在1978年11月24日,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手印签下生死状,承包土地实行大包干的事情。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大理解了,不就是分田到户嘛,有什么了不起?真是事过境迁!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你去分田?那是有可能要掉脑袋的。”

微信图片_20210126113627.jpg

▲采访当事人严宏昌(右)

微信图片_20210126113630.jpg

▲采访当事人严俊昌(中)

我们这些八零后、九零后出生的一代人,的确不能深刻了解了,有些隔膜了。

辛夷先生接着说:“我就想了,今年是1998年,恰是二十年前的事情,这是个好选题!我应该在这个节点上走一趟,到现场采访,现场考察,抓住这个题材。于是我就行动了,先到济南市委宣传部开了工作介绍信,再约画家王良同往。收拾停当,11月22日出发,第二天上午到凤阳县宣传部换了介绍信,再租车来到小溪口镇,记得一位叫张从安的副镇长接待了我们,他同时兼任小岗村书记。到了小岗村,首先采访了当年发出动议的小队长严宏昌,24日也就是18位农民签生死状20周年纪念日当天,再到小岗村采访第二位当事人严俊昌,掌握了第一手素材后,对我的选题和创作心里就更有底了。”

微信图片_20210126113634.jpg

▲就是在这间草屋里签的手印字据

“回来后完成小草图。为了画好这18位改革勇士,我再赴山东沂南山村,根据画面需要收集了创作所需的生动形象,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这幅《小岗村之夜》(曾用题目《小岗村1978年11月24日夜》)顺利完成了,并在山东评选中胜出,一举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这件作品在构图上采用团块状构图,18位开拓者围着一张矮桌,桌上有一盏用墨水瓶改装成的油灯,众人神情肃穆,都注视着那张决定命运的、按满手印的小学生练习簿撕下的一张纸。背景采用抽象手法做了肌理,如同斑驳老墙壁,也如同升腾的火焰,把按满红手印的字据叠印在背景上,汇同下面人物的组合,就有了干柴烈火的意象,寓示着这寒夜僻乡的一星灯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而映照全中国。”

微信图片_20210126113637.jpg

▲在沂南县拍下的创作形象

听了韦辛夷先生的讲述,面对这幅凝重的画图,好像打开了一扇窗户,对四十多年前的过往,对那春雷隐然涌动的时刻有了形象的认识。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的18户农民,以宁要吃饭也不怕掉脑袋的气概,按下生死印,宣布要按自己的意愿分田种地,由此引发了一场随后席卷全国的打破农村旧的经济体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第二次革命”。在今天审视那场变革,虽说渐行渐远,却也日渐日近,我们今天的姹紫嫣红,不正是那凌寒的一枝红梅引来的浩荡春风?我们也感谢韦辛夷先生创作的敏锐性,让我们通过二十年前的跳板,再向前跳跃二十年,让时空穿越,让时空给我们以真切的思索。

微信图片_20210126113640.jpg

▲草图和正稿

谈过《小岗村之夜》后,我们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在创作生涯中,辛夷先生您始终有“大我”情怀,创作了一系列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作品,您还创作了哪些代表作品?

韦辛夷先生说:“这几十年来,我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无论事务工作多么繁忙,都不能丢下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抓住创作不松手,力求让创作贴近时代,与时代相谐振。”

微信图片_20210126113643.jpg

▲在那个夏天290cmx340cm 1992年创作

“我在1991年创作了《鸿蒙初辟》,这是为建党70周年表达的一份心声;1992年创作了《在那个夏天》展现了钢铁企业女工的风采;1995年创作了《蓄须明志》表达了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意愿。这一年还创作了数幅钢铁企业题材作品《这个冬天不太冷》《钢城日记》等,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是对在济南钢铁厂深入生活三年,辅导基层美术试点创作的一次汇报;1996年创作了《日出日落》,展现了济南交警的英姿;1997年创作了《好日子》喜迎香港回归;1998年创作了《小岗村之夜》,刚才已经详细说过了,不再赘述;2004年创作《谁持彩练当空舞》,为我国第一位载人飞船宇航员杨利伟造像;2008年创作《拯救希望》,歌颂汶川抗震救灾中的解放军战士;同年创作《大地之子》,塑造袁隆平先生巨幅头像;2013年创作巨幅历史画《闯关东》;2014年创作《拾荒者》;2015年完成重大题材历史画《稷下学宫》;2016年创作红军长征题材《苟坝的马灯》;2017年创作大幅风俗画《腊月二十三》和历史画《鞌之战》等等,后来的这些创作因年头比较近,大家也熟悉,就不啰嗦了。”

微信图片_20210126113647.jpg

▲谁持彩练当空舞230cmx200cm 2004年创作

“总之,这几十年来,我在创作上遵循关注现实生活、体现人文关怀的指导思想,努力创作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积极向上的作品。我还要继续画下去,多创作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用画笔展现人生,为社会奉献丹青。”

微信图片_20210126113649.jpg

▲好日子185cmx195cm 1997年创作

记者心语:

在艺术的道路上韦辛夷先生是一位修行者、探索者;在文化感知上,先生是一位思考者、布道者;在责任担当上,先生是一位美好生活的引领者、美丽国家的讴歌者。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纵向去看,韦辛夷先生是一位记录者、先倡者;从现实生活的横向去看,先生是一位先觉者、定格者。总之,韦辛夷先生是一位时代的歌者、思想的智者、寻梦的行者、命运的强者。我们期待着在这新时代,他更多地用手中的画笔展现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炽热的心,以传世之作去感动社会,以扛鼎之作去昭示未来!

画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01226162631.jpg

韦辛夷,1956年生于山东济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中国人物画,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1992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刘国辉教授工作室,为首届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成员。曾任第四届、第五届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第五届、第六届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书画学会副会长,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责任编辑:林立刚、陈雅雯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