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蔡拥华艺术之所向:游心方外 东西相生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3-01-20 10:51:13

约访在一个风雨将至的午后,从蔡拥华工作室的窗户望出去,氤氲之气扑面而来,与房间内的朴物相映成趣。不禁猜测,这就是蔡拥华老师一直以来的耕耘之地、心之源泉所在?此情此景,物我两忘,云游方外。对他来说,艺术之所向皆为心灵之所往,东西汇聚,中外交融,游于其中,不甚妙哉。

图片

蔡拥华《玉屏楼》38cm×38cm纸本设色2021年

无问东西

话题难免从个人经历谈起,必然也就绕不开蔡老师从版画到国画的转变历程。从蔡老师执起刻刀和画笔的那一瞬起,所历经的岁月已然将版画的血液与国画的气韵相融,而处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更是让蔡老师对东西方艺术审美的价值观有了独特的感悟。

他认为,东西方绘画并不矛盾,殊途同归。画种之间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虽然各画种的工具不同,理念也不尽相同,画技方法自然也各异,但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对时代、自然、诗意与哲理的完美表达,画种的区分仅仅是本体主义语言表达的一种需要。东西方艺术正是在交融、碰撞中不断进化与演变的,并且这个过程没有止境与终点。

蔡老师讲了一个“东张西毕”的交往轶事,张大千在法国画展期间曾拜访过欧洲画家毕加索,当时毕加索已经75岁了,他对57岁的张大千提出了一个疑问:“我最弄不懂的,就是你们许多中国人,为什么都要跑到巴黎学艺术?”在毕加索看来,东方人应对自己的艺术有所信心,特别是对传统艺术中的精髓更应该仔细研究。毕加索本人也一直很喜欢东方水墨画,并乐此不疲,只是技法思路仍带有明显的西洋油画痕迹。在那个年代,这类东西方艺术交流的例子早已数不胜数,许多西方艺术大师已经在其创作中有意识地融入东方艺术理念,兼容并包,很好地促进整个艺术生态的发展推广。

当下的画家也应如此,融汇东西方艺术精髓,既要熟悉东方传统文化精神,也不要排斥西方的艺术理念及追求,真正做到“无问东西,研古索今,直面当代”。

图片

蔡拥华《飞来石》38cm×38cm纸本设色2021年

“画外之功”

如果说传统的西方艺术是用透视、光影明暗等技法去表现自然、完成一件作品;东方人则是通过深入自然,并将身临其境的感受表现出来而完成作品。蔡老师认为,中国传统绘画从产生一开始就与西方不同,它更注重表现一种意境、感悟。从这个角度来看,东方艺术对艺术家个人的综合素养、他的“画外之功”会有更多要求。

“中国画的精髓在于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因此,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等便成了中国画家的理想境界。要达到“道”的境界,就必须磨炼好基本技术,加上学养相生,厚积薄发,由技入道。而这样的修炼模式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修养与定力。”

图片

蔡拥华《玉屏》34cm×34cm纸本水墨2020年

“比如受文人画影响的国画创作中,强调的是诗、书、画、印。甚至对笔墨纸砚,包括创作的环境与氛围都有要求。一个立足于传统的中国画画家须对这些有一定的研究。这种讲究,有助于画家更好地达到并完成自身的心灵诉求。这种思想的诉求一定是建立在整个氛围、条件、土壤基础上的,最终才能结出好的艺术果实。可以说这种对传统艺术本体语言、艺术精神的追求与掌握,也是衡量一个中国艺术家表达是否到位的标志。

在蔡老师看来,传统绘画更多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一种哲思的表达。就像齐白石说过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复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形神俱见。”也就是说“工”“神”皆需完备。如同白石老人的《发财图》,乍一看,画面中只绘出了一个算盘,让观者不禁猜测是何意思,再细看算盘外的题诗,禁不住赞叹白石老人的深厚底蕴,更衬得所描绘物象将意境衬托得恰到好处。这就是画外之功。

图片

蔡拥华《仙家》34cm×34cm纸本水墨2020年

对于国画家来说,这颗心的培育,不仅要有工与技的沿袭;还要通过观摩历代先贤的真迹。穿越时代,对话古今,去体验和感受,才能真正有所领会,汲取传统审美的精髓。“艺术有时候是无法具体来解释的,而是一种心理感知的真诚表达,这种表达让受众产生共鸣,作品与观者之间产生共振,这样才会产生艺术的震撼力。”所以这一切的发生都关乎于内,无关于外。

这也是蔡老师对自己艺术创作的一个要求,他所要创作出的是通过他的眼睛与内心世界传递出来的心迹。而作为一个东方人,用水墨更能表达他的思维与感受,也更贴近生活。他的水墨作品所传递出来的“金石味”,与之前版画学习阶段所练就的“刀笔”之功密不可分,再加上长期对传统文化的热衷与积累,共同成就了他个性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这些也是他所强调的“画外之功”的一部分。

图片

蔡拥华《始信峰》38cm×38cm纸本设色2021年

赤子情怀

在采访过程中,情怀与情操是蔡老师最常提及的两个词,可见这两个概念在他心目中的分量。他认为,艺术作品应该能触及灵魂,有触动人心的力量,这超越了艺术家的个人体验,体现的是对艺术的赤子之心。这种赤子之心,使之时刻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如若艺术缺乏必要的美学规范,就像再好的土壤,也难免杂草丛生。因此,艺术家对个人素养、艺术情怀的追求,艺术教育对大众的引导必将影响到艺术市场的发展。

在蔡拥华看来,新中国成立后的那批老艺术家们可谓是最有情怀的一代人,例如当时岭南画坛的关山月、黎雄才等大师就提出“用传统绘画语言,去表达热气腾腾的新生活。”同时代的李可染、傅抱石、石鲁等先生也怀揣着同样的艺术追求,因为他们在思考,在不能像古人一样去绘画后,在文人生活模式消失后,还能如何表达生活?他们那一代人是有格局、有责任感、有情怀的,所以产生了沉甸甸的艺术成果。

伟大的时代必定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这对很多艺术家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最值得当下的艺术家去探索、去思考的,时代精神、家国情怀、民族文化之于艺术家和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作为美育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向更多人宣扬“情怀意识”。因为只有情怀才能造就大的艺术家,造就伟大的作品。而这,也是蔡拥华艺术之路不断探索的一个缩影。(琳琅)

图片

蔡拥华《云谷寺怀古》38cm×38cm纸本设色2021年

画家简介

image.png

蔡拥华,1968年10月生,广东澄海人。现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在全国核心期刊和其他专业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出版《21世纪美术家—蔡拥华》等多本个人艺术专著。作品参加多届亚洲国际美术作品展,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版画展,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并多次在全国各重点美术馆举办展览和讲座。

  责任编辑:周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