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李想集锦】⑮丨沂蒙精神的弘扬,特别要重视新时代这8年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1-12-03 15:07:49

【李想集锦】⑮丨新时代条件下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基本经验

12月1日,临沂市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第二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给我们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提出了三项任务,一是“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二是“把党的建设抓得更扎实、更有效”,三是要“希望大家发扬光荣传统,总结实践经验”。这里提出“做什么”“怎么做”“怎样总结”的问题。这是总书记给我们下达的具体任务。几年来,我心中总想着这样几件事情。

【李想集锦】⑮丨新时代条件下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基本经验

11月30日中午11点多,一个临沂的电话号码出现在手机屏幕上,一个亲切的临沂口音,“大哥,我是于爱梅啊,明天召开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换届会,你得空吧?”我忙说,“得空,得空,我今天就去,我马上买票”。

其实这两天都有事,和别人约好的。我觉得沂蒙精神的事,天一样大,其他的事情,再调一下时间吧。很快地吃了一点东西,就打的奔车站。上车后我的心平静不下来。

沂蒙精神,就是我的事业

沂蒙精神,就是我的事业。从1971年11月,我第一次到沂蒙,那时是作为部队的报道员到这里来的。到费县牛岚一个叫韩家庄的地方。从那开始,我的身影就没有离开过沂蒙。从文革时期到思想解放,又到脱贫攻坚,一次一次来。当然印象最深的是1989年那个特殊时刻。

在九间棚住了52天,后来有了九间棚精神在全国的传播,有了莱西会议,有了沂蒙精神。一件一件事,就把我的心留在这片土地上,不管走到哪里,一说起沂蒙山,比我的家乡还亲。仅仅1990年,我就到九间棚16次,来了走,走了来。只要是没有什么事,我就到村里来,有时嘉坤一个电话,我就赶来了。临沂供销社调查,花埠圈的调查,沂水养猪的调查,赵志全的调查,临沂模式的调查……一件一件事,我的根深深扎在这里了。到外面总像是出差似的,匆匆去,匆匆回到临沂。一晃50年下来了。我在临沂没有待够,心里总装着临沂,因为沂蒙精神在我心中。

到了临沂,秘书长支富增在沂州宾馆等着。支富增是临沂当地成长起来的干部,人很好,能力很强,是办实事的人,当了多年旅游局长与市人大副秘书长,为临沂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立了功。他到九间棚来看我几次。他说我“是九间棚精神的主要总结推广者、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推动者”,是会议特邀嘉宾。在主持会议时,他的介绍,代表了沂蒙山区干部与人民的声音,这是对我的认可与最大鼓励。临沂人把我当亲人,我感谢他们给我这个情分。

沂蒙精神的代代绵延传承

沂蒙精神不仅仅局限在过去的岁月里,无论是战争年代的“红嫂精神”、“支前精神”,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厉家寨精神”,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九间棚精神”等,沂蒙精神都能随时代一起脉动,不断汇入新的时代内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会长于爱梅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长期的家庭熏陶和影响,使她对党和人民军队有着特殊感情。自2004年,从教师岗位离岗后,她自费走上拥军优属的道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沂蒙精神的弘扬、践行上。先成立红嫂拥军协会。2016年发起成立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组建了20多人的沂蒙精神宣讲团,广泛开展宣讲活动。从2011年开始主讲,到现在保守估计有3000多场了。最多的时候一天讲5场沂蒙精神报告。她特别能吃苦,别人说她坐火车都要坐二等座,她说不管坐什么座位,还不是一样到站下车。她的奶奶王换于老人,在战争年代照顾几十个部队领导的孩子,而自己孩子饿死,事迹催人泪下,感天动地,教育了千万人。而于爱梅不愧是红嫂的传人。

当晚,第三代“红嫂”于爱梅和沂蒙精神促进会年轻的同志,一个大桌子,18个人,每个人都站起来敬酒都说一番话,他们介绍自己为传承促进沂蒙精神所做的努力。看到这些孩子们20多岁,30多岁,40多岁的,一个个年轻的面孔,完全是真诚的、发自内心对沂蒙精神的热爱,不乏对我的尊重,我有点陶醉。看一代一代地起来了,更多的人为传承沂蒙精神而奋斗,年轻人对沂蒙精神的感情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沂蒙精神也将代代绵延传承下去。

【李想集锦】⑮丨新时代条件下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基本经验

临沂人是重家乡、重礼节、重荣誉的,对沂蒙精神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戴。沂蒙精神的提出已经30多年了,自从总书记把沂蒙精神列入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沂蒙精神更成为临沂人的”传家宝”。中国革命精神有很多,像临沂人对沂蒙精神这样真挚热爱、发自内心的崇敬是不多的。临沂这个地方是儒家重地,自古出忠臣孝子良将贤妇的地方,对自己家乡出的精神,在全国有一席之地是自豪的,甚至看得神圣。

根本上,是党带领人民一起奋斗

王安德书记来了,上次在沂南见面才半个月时间。

我说,“书记,群众团体的事,你还亲自到场”。他说,“沂蒙精神研究,是大事。你这么远也赶来了,谢谢啊。”我说,“沂蒙精神的事情,无论什么时候,我一叫就到,30年了,一直都这样”。

我告诉书记,今年从立春后一直住在九间棚村。在外面讲课开完会后就回山上。我买的那个房子,现在做成九间棚精神调研展览馆,1989年我怎么调查研究的,包括日记有很多东西都放在那里。现在总书记特别强调调查研究,就是讲了九间棚怎么调查研究的过程,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弄好了。九间棚展览馆二楼的提升工程也完成了。他说,上次去后,我派人去看了。

在休息室,我们自然谈到了九间棚。王王安德书记说,“沂蒙精神,根本的是党群关系,是党领导人民奋斗,人民跟党走,这是根本的一条”。我说,“六中全会决议总结百年来党的经验,人民至上是重要的一条,沂蒙精神便是反映”。

王安德书记说,“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关键的是党和人民群众关系。九间棚艰苦奋斗是表现形式,关键是刘嘉坤和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每个阶段的任务不一样,但是党带领群众为人民幸福而奋斗这个主题是不变的”。

根与枝杈的关系。根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永远代表人民的利益。而枝枝杈杈是丰富的,关于架电、修路、治水,过去叫脱贫攻坚;现在振兴农村,包括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事业,这些都是每一个阶段的任务,是枝杈。而刘嘉坤始终带领群众朝前走,这是根。九间棚群众跟着刘嘉坤和党组织奋斗的过程,形成排山倒海的力量,和革命战争年代一样,就是因为党为人民、人民听党话、跟党走形成的强大力量。这个精神就永葆青春。

在座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云超说,人民日报刚刚登了九间棚的报告文学《党旗飘扬九间棚》,反响很好。

我向书记介绍,建党100周年重点强调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日报这篇文章有九间棚过去的事,更多的是现在的事,是党带领人民继续朝前走,包括种植金银花过程中把沂蒙精神带到边疆地区的影响。王安德书记说,正是有九间棚这样一批典型的出现,代表了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

【李想集锦】⑮丨新时代条件下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基本经验

临沂市委书记王安德、临沂市委常委、秘书长范连生与李锦在会议上。

沂蒙精神的代表人物们

会场前排,集中了沂蒙精神的主要代表人物。于爱梅是“红嫂”的孙女,是革命战争年代历史的传承人;张贵民是鲁南制药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是赵志全的传承人;王传喜是时代楷模,是新一代沂蒙精神的标志性人物;王士岭是临沂商城的代表性人物,是开拓进取的代表;刘嘉坤,我亲爱的兄弟刘嘉坤从平邑赶来了,是改革开放时期脱贫攻坚的代表性人物。沂蒙精神的代表人物聚集一堂,见到他们我感到非常亲切,正是这些人使沂蒙精神传下去了。这么豪华的阵容,这么多精英会聚一起,有一种震撼力量。

会长仍然是沂蒙新红嫂于爱梅,副会长张贵民、王士岭、王顺银、曹继廉、赵玉玺、许庆功、刘嘉坤,秘书长是支富增,监事长王传喜。这些人是当前沂蒙精神的代表人物,都是声震一方的人物,手下多有几千几万人,然而在会场上静若处子,规规矩矩,参加全过程,全神贯注,没有打手机的,没有交头接耳的,也没有中途走的。

王安德书记讲话时指出,这次代表大会,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论述的创新实践,也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具体行动。希望促进会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在弘扬沂蒙精神上取得新突破。要提高站位、与时俱进,深入挖掘内涵,赋予时代价值;规范运行、注重实效,强化传承弘扬,努力把促进会建设成为理论研究高地、红色基因宣传高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盯市委部署,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琢磨王书记“创新实践”这句话,确实概括得好。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的鲜明特色,是以沂蒙精神代表人物为主体力量的群众组织,是沂蒙精神的主体力量、实践力量,是人民的力量,而不是客体力量,以此区别于其它学会协会。这本身便是沂蒙精神弘扬光大的特色,也是临沂市的特色,甚至是中国少有的。

【李想集锦】⑮丨新时代条件下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基本经验

王安德书记与会议代表合影。

“沂蒙+精神”,发生在1989年

中午吃饭时,有人着急办事走了,被挽留下的人边吃饭边说话。我说促进会有两个很撑面子的事情。一个学会的事情,社联来个副主席便是给面子了,市委书记到场并讲话。一个学会,能把沂蒙精神代表人物悉数请到场,也是不容易的。可见促进会的号召力、组织力、影响力与凝聚力。

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职责是加强沂蒙精神的研究,沂蒙精神的传播教育,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成立沂蒙精神宣讲团,进一步把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大家议论的话题不由自主集中到工作上。

鲁南制药的董事长张贵民说了一番话。首先是“沂蒙加精神”,沂蒙这个词是毛主席造的,沂蒙精神是1989年才加上去的。他说,最早是从九间棚典型与九间棚精神开始的。他是老临沂人,是了解情况的,当然对我不乏鼓励。确实,沂蒙精神是在特殊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带着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这个意思,我还得写文章。

前些天,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时我注意了对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评价这一段的评价。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做了三件事情,一件是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件事情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第三件事情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头一件事情是“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九间棚的九柱擎天,就是出在这个时候?为什么用“九柱擎天”?就是共产党人要擎起社会主义的天。当时的九间棚典型与以后的莱西会议、以后的沂蒙精神就是这个背景的重大事件。我们的典型在党史上党的严峻考验面前出现的,是立了大功的。前几天,王安德书记在《学习时报》上发表沂蒙精神文章,还用了“九间棚九柱擎天”提法。沂蒙精神提法诞生的大背景,要讲清楚。

赵志全调研,实现两个“梦”

我们说到赵志全的调研,当时我在企业住了九天。我与我的学生谈了几十个人,我们把企业家列入沂蒙精神,曾经是一个梦想。当时我是中国企业报总编辑,觉得企业家是搞经济的,列入沂蒙精神有难度。但是沂蒙精神的根深深扎在我的心田里,我很自觉的用沂蒙精神这把标尺来丈量。我们是用沂蒙精神无私奉献的价值观来写赵志全的,特别是“传位”这个点是扣得准的。当时文章的标题是《新时代的企业家楷模》,后来被中宣部评为“时代楷模”,这两个梦都实现了。

当时与张贵民的交谈,对赵志全这个典型的认识定位有一锤定音的作用。这件事情没有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贵民的支持,是不可能推出来的。我说当初写稿子还是有点担心的,因为写的是前任董事长的事迹,抬得高了,会不会为新任董事长增加压力?没有想到,在调研的过程中,张贵民是非常真诚地谈了对赵志全的看法。张贵民谈的情节对我的判断起着“拍板”的作用。所以说张贵民身上也体现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为总结推广这个典型,张贵民的功劳是显著的。从这件事情本身,就见出沂蒙精神的光芒。

张贵民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很有思辨力与洞察力,嘴里常说出别人说不出的话。他以“沂蒙十精神”说出沂蒙精神概念的出生,他以“山东精神”说出沂蒙精神的定位,他以“党是核心、人民是中心”点出沂蒙精神的本质,他以水乳交融“党是乳、人民是水”表达党群关系的特征。他说一句话,能让人想好久,新知灼见不断刷新人们的谈资,他的快捷睿智,显露了科研大脑与学者气质,这是与行政领导不同的创造式思维。

【李想集锦】⑮丨新时代条件下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基本经验

会议前排的副会长张贵民、刘嘉坤与监事长王传喜。

要写好新时代的

沂蒙精神发扬光大

饭桌上,我们自然议论起起沂蒙精神传承的事情。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这是总书记来沂蒙山区讲话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两句话。最后的落脚点是“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一个是新的时代条件, 一个是今天。大家学习领悟总书记的讲话,深感责任重大。

我谈了一番看法。于爱梅是把沂蒙精神“传下去”,张贵民是把赵志全精神“接过来”,刘嘉坤是让九间棚精神“走出去”,到边疆各民族人民中去。这三篇文章都是很好的角度,都是2013年以后的事情。总书记提出沂蒙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宣传沂蒙精神的主题。不知道记者们来到临沂那么多,为什么不从这个角度写?

嘉坤说起金银花在西部地区发展的事情,让沂蒙精神“走出去”,事例很生动。2013年后,九棚村在新疆等西部地区脱贫攻坚活动中依靠科学攻关、精准扶贫和奉献牺牲精神,带动当地近20万农民脱贫致富,发展丰富了党群关系这个核心内容,形成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新的经验。就是很好的经验。可是记者们只知道从老材料里找,看不到新的发展。我说过,有的人总是埋怨没有新闻,其实新闻就在眼前,有的新闻把眼镜片撞碎了,还喊没有新闻。

【李想集锦】⑮丨新时代条件下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基本经验

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换届会议的合影。

沂蒙精神研究传承促进会关键是传承。实际上,我们的新闻宣传,我们的理论研究,都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思路,尤其是这九年做的怎么样?用新的事例回答。总书记“希望大家发扬光荣传统,总结实践经验”,我觉得记者们深入采访不大够,对临沂的情况也不了解,最近报纸上登了不少沂蒙精神的文章,当然是好事,但是怎么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总结实践经验”,用最新的事实来回答,还是有差距的。根子在点的选准,这是调查研究的功力。

吃饭几个小时变成了研讨会。

会开完了,微信很快传播了,很多临沂的老朋友问候。我说,已经上火车了,来去匆匆,自然是感谢和抱歉之类的话。不过,说来就来的。

前一段时间,由山东省委党校主管、沂蒙干部学院主办的《沂蒙干部学院学报》出版,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我的文章《新时代条件下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基本经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论述并以2013年来九间棚实践为例》,我是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总结实践经验”指示做的。现将文章转载于后。

【李想集锦】⑮丨新时代条件下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基本经验

【李想集锦】⑮丨新时代条件下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基本经验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邀请我当编委。

【李想集锦】⑮丨新时代条件下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基本经验

新时代条件下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基本经验

——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论述并以2013年来九间棚实践为例

【摘要】沂蒙精神的产生、提出和在全国范围弘扬的三个阶段是围绕党群关系这个主题展开的。

2013年后,九棚村在新疆等西部地区脱贫攻坚活动中依靠科学攻关、精准扶贫和奉献牺牲,带动当地近20万农民脱贫致富,发展丰富了党群关系这个核心内容,形成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五条基本经验,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和更深层次上使沂蒙精神获得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沂蒙精神;九间棚;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0390(2021)01-0047-07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希望大家发扬光荣传统,总结实践经验,把党的建设抓得更扎实、更有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怎样认识“新的时代条件”,怎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结实践经验,把党的建设抓得更扎实、更有效”要求,总结归纳新时代条件下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基本经验,获取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实践力量,对于构建新时代党群关系,凝聚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1

沂蒙精神的产生、提出和发展阶段都围绕党群关系这一主题展开

任何一种伟大精神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从“源头”上找寻其形成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基因密码。从整体看沂蒙精神发展有三个阶段:1938年到1988年,是沂蒙精神的起源阶段;1989年到2012年,是沂蒙精神概念的提出及其宣传推广阶段;2013年10月至今,是沂蒙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得以大力弘扬的阶段。沂蒙精神之所以可歌可泣、永续永存,要义是把党的性质和宗旨通过实践形态升华为价值形态,揭示了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基本逻辑,即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群众真正相信党,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为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

沂蒙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相比较而言,这一概念提出时间虽晚,但与现实联系更为紧密。从时间顺序看,先有九间棚精神后有沂蒙精神概念的提出。九间棚精神的提出是端,是基础。在沂蒙精神概念提出前,平邑县委与临沂地委宣传部相继发出学习九间棚精神的文件,沂蒙精神的首次宣讲也是以九间棚村党支部书记刘嘉坤等为代表。然而,不管是九间棚精神,还是沂蒙精神,其根和魂都是党

的领导、党的建设,是党与人民的关系。提出九间棚精神的大背景,是苏东剧变发生的特殊时期,“让社会主义进历史博物馆”成为一时迅速泛滥的思潮。此时,更需要用崇高信仰重刷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底色,用先进的精神砥砺品质、铸就正气、凝聚力量,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铸牢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关系,更好地凝聚起全党全民族共同信仰的伟大力量,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在第一次沂蒙精神研讨会上发言的题目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所在”,挖掘出村党支部书记刘嘉坤化解风波摆脱困境的过程,写出“九个共产党员九根擎天柱”的调查报告,并根据九间棚村支书刘嘉坤所说的“心里装着老百姓,永远保持先进性”,提出了“只有先进性,才有凝聚力”的思想,同时提出“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九间棚精神,并且从组织建设上提出“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入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思路。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就弘扬沂蒙精神发表的重要论述,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群众需要什么、期盼什么,就努力去做什么,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要把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伟业的根本力量,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和政策。要充分激发一切创新创造的活力,动员带领人民开展新的实践,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沂蒙精神的产生、提出和发展阶段都紧紧围绕党群关系这个主题展开,这是沂蒙精神的本质。我们围绕这个主题去“总结实践经验”,才有可能“把党的建设抓得更扎实、更有效”。

02

新时代传承弘扬沂蒙精神面临党群关系新变化的考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党建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但党群关系也随之产生了一些新变化,这种新变化也为党的高质量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从世情角度来看,由于国际百年之大变局,意识形态的对立加剧,科技竞争以及信息化、城镇化、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加快,党群之间的矛盾形式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特征。从国情变化角度来看,由于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阶层利益诉求多元化,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一些党员没有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给党的建设带来严重的挑战。从党建角度来看,部分党员干部逐渐有意无意地疏离了人民群众。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担当意识弱,不会解决矛盾,不善于解决矛盾,甚至不愿意解决矛盾,一味地推诿、逃避,使党群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对抗情绪,激化了党群关系。而党群关系的不可量化、缺乏操作工具,缺少抓手,也是影响党建效果的原因。从人民群众角度来看,一些群众逐渐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了党员干部。虽然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有些群众对党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已逐渐为公民意识所取代,认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理所应当的责任。我们的部分党员干部也会受到这种心态的影响,认为是群众“不领情”“不知足”,这都加剧了干群关系的疏离。

九间棚村党的建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党群关系。九间棚村在改造生存环境后开始第二次创业,下山进城办厂。刘嘉坤到北京大学学习前,把3家企业相继改制给私人经营,贷款的债务由其承担。没有想到,企业改制后,缺少技术的农民被解雇,回到村里后又没有了土地,重新成为贫困户。九间棚村两名党员干部代表村民给刘嘉坤写了长信,诉说困难。在他们眼里,刘嘉坤就是党,党不会不要穷人。刘嘉坤百感交集,为村里农民出现返贫现象而焦急。没过多久,九间棚村8户人家大大小小20多人,全部来到北京找到了刘嘉坤,年纪大的人直掉泪说“俺就不相信党会不管俺,嘉坤走到哪,我们就跟到哪”。在这种情况下,刘嘉坤重整旗鼓开始第三次创业,突破口放在全民参与的金银花产业上,这是能够解决绝大多数人就业的大产业链。刘嘉坤经受住了考验,代表人民、为了人民,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党为民爱民,人民爱党,演绎出党群“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人间大爱,形成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

沂蒙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识就是那种水乳交融、鱼水深情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弘扬沂蒙精神,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迫切现实要求。实践证明,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九间棚的共产党人在这个问题上经受住了考验。在新疆种金银花时,就面临着民族分裂势力活跃的核心地区、沙漠边缘的艰苦条件与金银花种植的科学技术研究的薄弱环节等三大难题。因为经济上的困难与长期贫困也影响了党的威信,影响了党群关系。但九间棚人是哪里不通打哪里。麦盖提县昂格特勒克乡四村是自治区认定的“深度贫困村”,位于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宗教极端主义渗透时间长,毒害程度深,政情复杂。刘嘉坤认为,九间棚是在党领导下率先脱贫的,应该为党分忧,分裂势力能让他家贫穷,我们得有本事让他富裕,让他觉得跟

共产党干有希望,让他们说共产党好。2018年村里共采摘4万公斤金银花,收入70余万元,种植农户人均增收800-1000元,村上的113个贫困户一下子都因为种植金银花脱了贫。在南疆像这样种金银花的重点帮教家庭有几百户。现在种金银花的200多个村庄,三年来没有发生一例民族分裂与宗教极端主义的事件,九间棚在全国范围内帮助贫困农民脱贫。不可否认,新的变化为沂蒙精神的弘扬与党的高质量建设带来新的考验,但也使得沂蒙精神在解决难题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03

九间棚精神的新变化新发展丰富完善了党群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的讲话,就是当着刘嘉坤等沂蒙老区代表的面讲的。一个是新的时代条件,一个是发扬光大,这使得沂蒙精神不仅仅代表过去,还要面对现实,朝向未来,不仅仅属于临沂,而且属于全中国。怎样发扬光大,就是要解决在新时代面对新的困难,如何为更多的、更大范围的人民服务,如何让水乳交融、鱼水深情变得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问题。

九间棚在发展金银花产业中,主动援助西部贫困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使沂蒙精神“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落在实处,写下沂蒙精神崭新的一章,助推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步伐。在发展金银花产业的过程中,新疆岳普湖县委书记曲连东请刘嘉坤到新疆给全县农村干部做报告,将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拍摄的影视片《九间棚》翻译成维吾尔语,在300多个村庄夜校放映,每放一次都激起强烈反响。一时在边疆掀起了弘扬沂蒙精神、学习九间棚加快脱贫的大讨论,使得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得到化解,推动了脱贫进程的加速进行,使得沂蒙精神走出山东,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力量的代表。

在这中间,九间棚也遇到很多困难,但都一一克服了。刘嘉坤去了新疆30多次,2014年正月初一他又带着煎饼与老咸菜到了新疆。九间棚公司党员庄洪兵,为了帮助维吾尔农民种金银花脱贫,夫妻俩带着三个孩子把户口迁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岳普湖县。九间棚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表现出的是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精神、科学攻关精准扶贫精神、克服困难奉献牺牲精神、振兴民族共同富裕的精神,这使得沂蒙精神在新疆发扬光大,同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九间棚人为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而克服困难奉献牺牲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多少年多少代人的梦想,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沂蒙精神走出临沂和山东地区发扬光大的强大动力与契机。

刘嘉坤过去常说“三个不怕”: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吃气。后来常说“三个永不”:永不停步,永不服输,永不变色,核心是为人民谋幸福。永不停步,是刘嘉坤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断追求“金银花产业”的发展,目标远大,永远在路上;永不服输,是走过的道路千难万险,九死一生,但是,“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永不变色,是严格要求自己,不变“共产党员的本色”,不变“沂蒙山人”的本色。刘嘉坤还有三次辞官的经历,事迹非常感人。1996年,县里让他不再兼任村支部书记,专职担任镇党委书记,刘嘉坤婉言谢绝;2002年3月,原国家电网安排鲁能集团公司和他合作,让刘嘉坤任分公司总经理,给予正处级干部待遇。刘嘉坤说“如果我拍屁股跑了,九间棚村今后的建设怎么办?谁来领头发展?九间棚村的村民穷富差别这么大,谁来负责呢?我离开九间棚了,日子过得很滋润,将来我还能回九间棚村吗?”思考两天后他决定放弃这一机会。2014年底,平邑县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已年满60周岁的刘嘉坤以正科级公务员身份退休。如果享受公务员退休待遇,就必须辞去九间棚村企业的职务,刘嘉坤苦苦地思考了两天,最终决定:放弃公务员身份。我这辈子就当农民了,和村里老百姓一起过日子。苦也罢,甜也罢,与老百姓一起过,这一辈子不离不弃。

“九间棚虽然地处偏远,但风景这边独好”。九间棚最美好的风景,是共产党员刘嘉坤永远和老百姓在一起,是心里的信仰。临沂市委与平邑县委组织学习和弘扬九间棚精神,学习刘嘉坤,就是要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崇高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在实践中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九间棚精神在这些年呈现五个变化。一是内容的变化。九间棚精神作为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援疆中形成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精神、科学攻关精准扶贫精神、克服困难奉献牺牲精神、振兴民族共同富裕的精神,使得沂蒙精神在新疆这个特殊地方特殊时候得到发扬光大,这是九间棚精神的新发扬。二是层次的变化。九间棚精神的核心是刘嘉坤表现出的精神,由刘嘉坤的“三个不怕”到

“三个永不”的变化。三是范围与时间的变化。沂蒙精神概念在脱贫中产生,由沂蒙山脱贫到全国脱贫,沂蒙精神在更长久时间发挥巨大推动作用。四是感受主体的变化。从山东人民到新疆人民现场感受到的沂蒙精神,由汉族发展到维吾尔族、东乡族、土家族、白族、回族、苗族、侗族等多个民族。因为九间棚的金银花产业发展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把九间棚精神带到了全国。五是形式的变化。党的建设由不可评价向可以评价发展。完善党群沟通机制,党员干部在“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方面找到新的思路,科学有效的沟通机制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性和根本性途径。

整体上看,九间棚精神在七年来有了新的变化、新的发展,这就需要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丰富党群关系这个核心内容,改进与提高党建工作,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群众工作措施,永葆党的政治本色,构建新时代党群关系。

04

九间棚村党的建设经验启示是沂蒙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给我们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提出了三项任务,一是“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二是“把党的建设抓得更扎实、更有效”,三是要“希望大家发扬光荣传统,总结实践经验”。这里提出“做什么”“怎么做”“怎样总结”的问题。几年来,我们积累了发扬光大沂蒙精神的新经验。

(一)在思想上固根守魂,坚持为人民幸福奋斗,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一要树立正确的执政观。九间棚村党的建设经验启示我们,党只有时刻以人民群众为重,人民群众才能铁心向党。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深知“为谁当官”和“怎么当官”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时,是立党为公、夺权为民的;掌握政权时,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刘嘉坤的三次辞职事迹告诉我们,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破除“官本位”意识,确立“民本位”观念,实现由“掌权做官”的观念向“执政为民”的观念转变,要实现好这一转变,就应当树立正确的执政观。二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九间棚村党的建设经验启示我们,党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才能全心全意拥护共产党。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从沂蒙精神中汲取正确的利益观,要深知“为谁谋利”和“怎么谋利”的问题。三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九间棚村党的建设经验启示我们,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人民群众才会坚定跟党走。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如何看待和处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只是简单的工作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新时代党员干部弘扬沂蒙精神,要常怀为民之情、常怀爱民之心。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谋福祉。九间棚的援疆金银花产业“扶贫扶在根上,稳定稳在心里”的做法,在南疆引起良好反响。

(二)在更广范围、更长时间、更深层次上推动沂蒙精神得到新的实践认可,使之成为国家兴旺发达的新鲜原动力

对症下药,有效施教,助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九间棚为代表的山东金银花扶贫项目在新疆、甘肃、内蒙古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种植金银花近20万亩,带动5万多户20多万人依靠金银花产业发展而实现脱贫。曲连东书记对来考察的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说,“没有九间棚的精神,我们不会种;没有九间棚的优良品种,我们不会种;没有九间棚的龙头企业,我们不敢种”。刘家义书记说,要发挥沂蒙精神的教育作用,脱贫与扶贫都需要弘扬这种精神。九间棚精神作为沂蒙精神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沂蒙山区伟大的脱贫运动中。1995年,沂蒙人民历经十余年的奋斗,使沂蒙山区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翻开了中国脱贫史上新的一页。九间棚村是沂蒙山区脱贫的代表,也是中国脱贫史上的一面红旗。一时间,几百万人攀上了这里的悬崖峭壁,亲身感悟九间棚人创下的奇迹。“九间棚九柱擎天,我们怎么办”,成了响彻一时的口号。几十年过去了,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九间棚的贫穷也早已成为历史。如果说沂蒙山区的脱贫在中国脱贫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开篇,那么边疆的脱贫则无疑是一个辉煌的尾声,为此,九间棚人努力的无私付出着。九间棚精神在新疆脱贫攻坚中的新实践,既令人感动也让人振奋。脱贫攻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体现,沂蒙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边疆脱贫维稳中发挥的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案例,这是对全国人民的最好汇报。沂蒙精神的形成与提出,能够拥有惊天动地、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实践作用和凝聚亿万群众的强大力量。这种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能够帮助我们赢得民族的独立,在解放战争时期能够帮助人民当家做主人,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帮助国家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推进全面小康的建成,不断向着现代化强国迈进。沂蒙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力量所在,就在于其体现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精髓。就全国范围而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九间棚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难得的典型,沂蒙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把党的建设抓得更扎实、更有效,进入制度与操作层次,使党员干部队伍保持健康发展的活力

“为什么人”的问题,在任何利益观及价值判断体系中一直都是最根本和最核心的问题。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键要扎扎实实地体现在怎么为人民谋利益的执政过程中,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刘嘉坤对密切联系群众非常重视,为此还建立了一套评价考核制度,完善凝聚群众的长效机制。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交给群众评判,交给制度管理,以严明的纪律和规矩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以群众评价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刘嘉坤在管人用人方面始终想着让好党员别吃亏,让落后的人无法落后,设计九间棚独特、创新、实用的管理运行办法,他用了几个月制定九间棚村和企业积分制管理方案,实施“积分制”管理试行奖分扣分,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例都可以奖分、扣分,形成一套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好制度,绞尽脑汁起草全面实施积分制管理试行方案,实施后的效果很好。对于党员干部的得失、优劣,人民群众感触最深也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只有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才能让“隐身人”无处藏身。”以群众参与评判的实际举措,促进党的作风不断改善。这一套制度体系,利于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并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

(四)勇于探索创新,解决党和国家新的难题,从而使沂蒙精神获得强大生命力

九间棚的发展还告诉我们,弘扬沂蒙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必须始终勇于探索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能够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勇于探索创新是重要“密码”。沂蒙精神蕴含创新创造的因子,刻印着山东人自古就有的敢闯新路的传统。建立“战工会”体制,实现党对抗日群众组织的统一领导,是组织体制的创新;总结推广“豆选”方法,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民主制度的创新;开展“满缸运动”,举办“识字班”,教育动员群众,是群众工作的创新;等等。探索创新是中国革命的动力源泉,也必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九间棚在短短35年里四次创业,创造了很多好办法。从党建管理方法看,刘嘉坤创建的党建积分管理法,也是一种创新,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的建设抓得更扎实、更有效”的任务。我们不能不提出,在创新中要有一种风险意识,包括要有对典型的容错机制。在九间棚的发展中,也碰到不少难题,不少困难,刘嘉坤提出的“三个永不”中的永不服输,就包括“输”的过程,对待沂蒙精神典型的发展怎么看,怎么支持的问题,对各级干部也是一种考验。看到沂蒙精神的本质是关键的一条。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人民群众才会坚定跟党走。我们看刘嘉坤,就要看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看他身上那种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如果我们看到这个企业、这个人面临的困难甚至缺点就意图否定,只盯着经济发展中的挫折,不光是认识差别,恐怕还存在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精神的特质内涵,用这八个字衡量,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刘嘉坤是一个硬邦邦、响当当的典型,是在莱西会议上发言的唯一的村支部书记,是沂蒙精神的忠实实践者。九间棚精神作为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的开拓者,是发扬光大的先锋,是沂蒙精神在“风狂红旗舞,雨打青松挺”中的新标志。

(五)坚持唯物主义,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使沂蒙精神的研究获得持久的助推力

沂蒙精神的发扬光大,是实践的结果,存在一个怎样认识、怎样总结的问题。提高沂蒙精神研究能力建设的过程,既是不断提高研究能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深入把握研究规律的过程。因此加强沂蒙精神研究能力建设,首先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解决一个调查观、认识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希望大家发扬光荣传统,总结实践经验”应该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沂蒙精神创建的经验的总结,一层是总结者要会总结经验。对于后者,一个基本的要求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沂蒙精神创建的一线去调查研究。这本身需要有一种精神,就是要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也是对沂蒙精神研究者的要求。1989年,我蹲点住在九间棚52天,写出了调查报告,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的发展思路,在那以后我参加了莱西会议和沂蒙精神的历次研讨活动。我100多次到九间棚村,坚持调研32年。2020年,为了解九间棚精神和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情况,我又到九间棚村住了58天,还专门到新疆帮教户家里访问,了解群众对九间棚金银花产业、对沂蒙精神的看法,亲身感受到边疆人民对沂蒙精神的敬重,写出了《沂蒙脱贫带边疆-九间棚30年建设小康社会》一书,写了沂蒙精神提出32年来的过程、发展、做法和九间棚人的艰辛奋斗,重新接受了一次九间棚精神与沂蒙精神的洗礼。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不能坐在家里搞研究,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无条件地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无私心地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这也是沂蒙精神研究者终身要走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最重要的是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到群众中去,到群众做的事情中去,到现场去。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是共产党的传家宝。新时代沂蒙精神研究者首先要积极践行沂蒙精神,投身到时代洪流中去,从艰苦的调查开始,致力于沂蒙精神的研究深化与提升,使得沂蒙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沂蒙精神从产生、发展到发扬光大,都与中国共产党100年的风雨历程息息相关,与党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先进性息息相通,与共和国兴衰荣辱密切相连,更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得以升华与发扬光大。我们坚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沂蒙精神将发挥强大的作用,永放光芒。(李来源:沂蒙干部学院学报创刊号

【李想集锦】⑮丨新时代条件下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的基本经验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责任编辑:于冬月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