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小木偶走向大舞台——莱西木偶戏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1-12-09 16:43:59

图片

偶·

木偶戏的悠长历史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它历史悠久,是我国民间一种深受欢迎的表演艺术。

1978年,山东莱西院里乡岱野村西汉木椁墓中出土了一件大木偶和一批小木偶,其中大木偶高193厘米,由13块部件构成,接合部采用卯榫法,立、卧、跪、坐自如。这一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引起考古界、文化艺术界等部门的关注。经专家考研论证,莱西的这尊木偶,被视为我国古代机关木偶创作之祖,莱西因此也被誉为木偶艺术重要发源地。

图片

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在西汉时期就已有人将“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至东汉末年,其作用由宫廷室中扩展为民间“杂戏”。三国时期,艺人马均所表演的“水转百戏”,则是对汉代木偶人戏的模仿。而在北齐时期出现的“机关木人”制作技艺后,出现了以人物故事情节为主线的“傀儡戏”,技艺高超。据史学家论断,我国木偶戏正式形成由人直接操纵、木偶人物装扮、侩市表演“至迟应出现在550年至577年的北齐时代”,这也说明了木偶戏的形成年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齐之后,我国木偶戏发展始终与戏剧艺术为伴,表演形式和故事内容、情节也丰富起来。在隋唐时期“百戏”中所出现的“水饰”、“机关木人”就是指木偶戏的表演。盛唐时期,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文化艺术异常繁荣,歌舞戏、参军戏争奇斗艳。

宋代木偶戏的表演艺术,比盛唐还要多,同时也有了完整的文字绘画数据记载。据史料记载,宋代“弄傀儡”,班社众多,普及性强,瓦肆宫廷,无处不见。可以说,宋代是我国木偶戏艺术发展鼎盛时期。

元代是我国杂剧艺术光芒四射时期,也促进了木偶戏艺术发展迈上一个新的水平时期。

明代木偶戏的发展,应归属明万历年间为兴旺。例如,以福建为例,福建泉州的提线木偶制作就达到精巧、动作复杂的境地。在清代,杖头木偶盛兴四方。如北京的“杖头木偶”时称“大台宫戏”,实为一种特殊形态的“京剧”表演艺术。

辛亥革命以后,上海的木偶界文化艺人们率先创演“文明新戏”。如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木偶艺人虞哲光等人,力图以现代的声、光、景和新歌剧形式,改革传统戏,创编了《文天祥》、《天鹅》、《长恨歌》等剧目,拓展了木偶戏艺术向现代题材与表演空间迈出的重要历程碑。

图片

解放后,全国各木偶戏班纷纷改组为“木偶剧团”。1955年4月,在北京举办了全国首届木偶戏、皮影戏观摩演出活动。1965年又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木偶戏会演,涌现出了像《大闹天宫》、《小放牛》、《钢铁小英雄》、《海上渔歌》等新题材、新作品、新形式的剧目。由此使我国的木偶戏彻底走出了旧社会“草台班子”的旧套路,发展为一种新型的文艺艺术。

1975年第三届全国木偶戏会演在北京举行,参展剧目均以现代题材为主,在人物造型、音响、舞美等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取得了丰硕成果。80年代初,我国成立了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1981年第四届全国木偶戏会演在北京举办。1992年第五届全国木偶皮影戏在北京举办。上海、北京等木偶剧团的剧目获得了文化部设立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奖”,使这个有着上千年的民间传统表演艺术种类登上了国家级舞台的“大雅之堂”。

莱西木偶戏的特点

图片


木偶的分类,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不同,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撮头木偶)和铁枝木偶四大类,莱西木偶属于杖头木偶,也称撮头戏。

木偶道具的制作,是根据不同戏剧情节所需的人物形象而制成的,并缀以服饰。演出设施比较简单,随时随地搭起一个小舞台,锣鼓一敲便开张演戏。演出时,表演者在幕后用双手操纵木偶,做出各种表演动作。乐队及演唱者根据剧情进行伴奏、伴唱,配合默契,可谓有声有色。

图片

图片

莱西木偶身高0.6米至1米不等,每个木偶主要由头部、身子、手部、操纵杆等组成。木偶头部中空,内藏机关,使木偶面部嘴、眼可动。木偶头部与身子材质为纸浆,更为轻便,身子内部安装弯把式操纵杆,而木偶手部则为实木雕刻。木偶的手根据不同人物形象有平掌、兰花指、拳头之分,有的木偶手还可以灵活抓握东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莱西木偶戏表演时讲究举功、捻功和步功。操纵时讲究稳、准、正、平,并根据戏剧人物的动作有步法、跳跃、翻身、转身等表演技巧。具体形式:杖木偶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杆(与手相连)进行表演。

莱西木偶戏剧目丰富,传统的戏曲节目如《斩皇袍》、《大报国》、《高老庄》、《三娘教子》、《抓放曹》、《空城计》等,也有儿童剧《西游记》、《罗成拜师》、《燕子报恩》、《白雪公主》等,近年来创新的人偶同台剧《人偶双变脸》、《花好月圆》、《嫦娥舒袖》、《梁祝》等非常受欢迎,成为出国演出常备剧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莱西的杖头木偶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1.伴随民俗活动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对民间习俗的依存性特征。2.在参加节庆演出和喜、丧礼俗活动演出过程中,形成了根据活动内容演出不同剧目的灵活做法。3.对杖头木偶戏的传统表演技巧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创新,表演灵活自如。在传承过程中,既保留了剧目的基本情节和主要精神,又融入了同时代的民间语言,语言生动活泼。

莱西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

图片

传·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文化部门已着手将木偶戏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莱西的特色文化进行有序地挖掘保护和继承,对木偶戏进行深层次的普查、记录、拍摄,收集木偶相关资料,抢救记录木偶戏的剧本,录制整理木偶戏艺人的演出过程。保存木偶戏的演出道具,鼓励老艺人传承带人,使莱西的木偶艺术得到有效的挖掘和保护。

图片

莱西木偶戏在傀儡戏中占有重要地位。1978年西汉岱墅墓出土的大木偶人,被誉为木偶戏的始祖。国际木偶协会曾对该大木偶拍摄专题教学片,进行研究学习。目前,存活于莱西乡间的木偶戏,就是古老木偶戏的遗存。发掘、抢救、保护莱西木偶戏,其主要价值有两点:

1.学术价值。

木偶戏是民间戏曲的重要剧种,莱西木偶戏综合运用了“神像”(神似)、“人像”(形似)两种传统木偶塑造角色的方法,很具代表性。莱西木偶戏的剧本均为口头传承,保留了民间鲜活的语言,在文学性基础上,兼具民间性。莱西木偶戏大多为祖传,最真实地保留了杖头木偶这一融雕刻艺术和操纵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2.实用价值。

发掘、抢救、保护莱西木偶戏,对传承、发展民间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立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2010年4月,莱西木偶戏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注册成立青岛大汉偶歌木偶艺术团,招聘年轻演员,改良木偶制作方法,创新木偶表演形式,深受各界欢迎。在山东省文化厅及地方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剧团发展迅速,演出场次不断增加,演出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中国北方地区较大的木偶剧团。

创新使得小木偶走向大舞台。制作工艺的创新让木偶更加轻便、精美,机关多样,彰显神奇。剧本创作大多面向青少年儿童,寓教于乐。舞美设置丰富多彩,更好地烘托气氛,衬托剧情。莱西木偶艺术团还开创了一系列的木偶绝技节目,如木偶变脸、木偶长袖舞、木偶书法、木偶转碟、木偶转手帕等,让现场观众惊喜不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7年以来,莱西木偶艺术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剧团先后到瑞典、日本、美国、新西兰、乌克兰等地表演木偶剧目,所到之处皆受到热烈欢迎,为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交流和弘扬家乡非遗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片

  责任编辑:周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