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一看到她,就会想到自己的母亲”——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玉梅的艺术人生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2-04-29 13:58:35

这是一张黑白照片。画面中,一群年轻的姑娘围坐在一位大娘身旁。姑娘们望着大娘,神情中充满喜悦,大娘的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这是一张剧照,悬挂在山东省话剧院中。这里有一座白墙红瓦的西洋风格建筑。走进门厅,步入一侧的走廊,一排排剧照挂满了墙面,如同省话剧院一路走来的足迹。其中一张剧照来自电影《丰收之后》,而那位大娘就是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玉梅。4月13日,这位为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老艺术家永远告别了她的观众。近日,记者采访了山东省话剧院院长董旋,她的讲述,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王玉梅为艺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电影《喜盈门》剧照,王玉梅(右)饰演仁文妈

她塑造的经典形象会永远流传

王玉梅逝世的消息公布后,导演孙周发文缅怀:“她是中国最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我有幸两次与她合作,她的艺术才华和她的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中国戏剧、电影里塑造的经典形象会永远流传。”在网友悼念的留言中提及最多的,便是她饰演过的母亲形象,如《喜盈门》中的仁文妈、《内当家》中的李秋兰。但王玉梅的影视生涯开始之初,并不是出演母亲角色,而是饰演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她的第一部电影是《敢想敢做的人》,她在里面饰演富有书卷气的年轻姑娘姜丽娜。

王玉梅1934年生于山东济南。15岁时,她选择进入部队文工团当一名演员,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六年。1955年,王玉梅加入了山东话剧团(山东省话剧院前身)。因她有舞台表演经验,再加上自己刻苦努力学习,很快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后来话剧团与电影厂合作,作为剧团里的佼佼者,王玉梅开始了她的影视表演生涯。

在话剧《丰收之后》中,王玉梅饰演的女主角村支书赵五婶,是一个“老太太”形象。二十多岁的王玉梅,以她沉稳、娴熟的表演,把一位明辨是非、关心集体的好支书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出来。1963年,王玉梅进京演出,周恩来总理在演出结束接见演员时对王玉梅说:“没想到你这么年轻,把这个老太太赵五婶演得这么生动,你以后要多为人民演好戏!”她始终铭记着周总理的话。这部话剧演出后获得了一致好评,王玉梅的演技也得到了观众认可。于是电影厂决定把这部戏改编成电影,让她再次饰演赵五婶。就这样,王玉梅的戏路发生了转变。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王玉梅作为中央慰问团成员赴老山前线慰问,前线战士称她为“战士的母亲”。1984年,王玉梅参演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上映,这部影片正是取材于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该片中,她饰演梁三喜的母亲梁大娘。梁三喜在部队里是个有情有义、勇敢无畏的连长,他在战场上英勇牺牲。这部电影的重场戏就是接到梁三喜死讯的那一场,谢晋导演在现场拍这个镜头的时候跟演员说,这个镜头的表演我只要求一点,就是梁大娘听到儿子死了,她突然矮了一截。这个“矮了一截”该怎么演?开拍前,王玉梅坐在台阶上酝酿情绪,想着命苦的梁大娘,眼泪就流了下来。满心的哀伤,让她的身体自然而然地缩了下去。最后这个镜头只拍了一条,导演非常满意。这次出演让王玉梅“一战成名”,她的表演使梁大娘的形象深入人心,《高山下的花环》也成为中国战争片的一代经典,豆瓣评分超过9分。

《山菊花》里艰苦卓绝的母亲、《喜盈门》里忍辱负重的母亲、《内当家》里深明大义的母亲、《儿女情长》里坚强刚毅的母亲……王玉梅塑造了无数的母亲形象,不论演什么性格的母亲,都能够将其演绎得有声有色,让观众觉得王玉梅不是在演戏,而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很多观众说:“一看到她,就会想到自己的母亲。”可以说,我们心目中对母亲的所有描述,独立、善良、隐忍、坚强等等,都能在王玉梅的表演中体现出来。

同一年获“金鸡奖”“百花奖”

王玉梅成功地塑造了赵五婶、仁文妈、李秋兰、梁大娘等慈祥善良、勤劳质朴的农村老妈妈形象,但以“东方母亲”著称的她却不只会演“好母亲”。凭借深厚的功力,王玉梅将各类角色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收到出演《谭嗣同》中慈禧一角的邀请时,王玉梅正在拍摄《高山下的花环》。面对刁钻狠毒的慈禧与朴实厚道的梁大娘之间的巨大反差,王玉梅并没有退缩,而是为了演出一个“新”的慈禧开始钻研。王玉梅认为,即使是慈禧太后,也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她要让慈禧这一角色突破模式化、扁平化的艺术形象,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王玉梅抓住了慈禧作为一名母亲与一位掌权者的交叉点,将其展现了出来。电影开头,慈禧端坐在屋内,怀里抱着一只黑猫,轻柔地抚摸,眼皮半抬不抬地听着大臣向她汇报朝中之事。这时的她看起来就是一位位高权重的训政太后,而在面对光绪时,她显示出的关爱之情仿佛又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在戏中,王玉梅用变化的语调和动作,将慈禧复杂的心理活动立体地展现了出来。

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王玉梅怀着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事业的执着奋斗,对生活的真挚和忠诚,在话剧舞台、银幕、荧屏上创造了众多不同年代、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艺术形象,彰显了她深厚的表演功力和艺术才华。

王玉梅参演话剧、电影、电视剧,凭借其塑造人物的出色能力和表演才华多次获奖。1982年在电影《喜盈门》中饰演仁文妈荣获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奖;1984年在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中饰演梁大娘分获第二届大众电视“金鹰奖”和第四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配角演员奖;1985年在电影《谭嗣同》中饰演慈禧荣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同年,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饰演梁大娘获第八届“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在同一年度,用不同的两个角色,获得两个不同的奖项,是对一个演员表演艺术的高度肯定和赞誉。

此外,她还获得过中国话剧“金狮奖”、电影表演艺术成就杯、第十八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和第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第二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一等奖等大量奖项。她是山东唯一一位获得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暨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的人,也是全国范围内以话剧演员身份获此殊荣第一人。2005年,王玉梅被国家广电总局表彰为“优秀电影艺术家”。

“人民教会了我演戏”

王玉梅说:“我由衷地希望自己能上大学,因为我没有这个机会。可是,我也可以说我上过大学,我上的是‘人民大学’,人民就是我的老师,是人民教会了我演戏。”王玉梅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生活、了解群众。和群众永远在一起,这一点她时刻都记在心里。

接到出演话剧《丰收之后》里赵五婶的任务时,王玉梅才二十八岁。因为和角色在年龄上相差甚远,表演的难度可想而知。一开始,王玉梅不想接这个角色,一是因为年龄的差距,二是因为心里没有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形象的概念。领导允许她去体验生活,她便“卷起铺盖”来到了栖霞,在人物原型栾志香家里住了下来。王玉梅在那里与她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了许多栾志香从前经受的苦难和入党经历。从农家生活中,王玉梅学会了挑担、爬山、耕种,汲取了丰厚的艺术养分。王玉梅把栾志香说的所有经历全部记下来,一边写一边落泪。这段经历,使王玉梅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她真正地了解了这个人物,了解了她为什么能当好这个党支部书记。应该怎么演,她心里有了底。王玉梅说,如果当时不去栖霞,不见到她本人,不和她一起生活这么长时间,绝对演不了这个赵五婶。

董旋是王玉梅的学生,她认为王玉梅观察生活之仔细,总结能力之强,无人能比。她告诉记者,以前每次王玉梅结束在外工作回家,大家就都到王老师家吃饺子。王玉梅特别擅长做面食,能摊煎饼、烙葱油饼……尤其是包得一手好饺子,既善于调馅,又包得快,不需要别人打下手。

董旋回忆,王玉梅老师很聪明,学东西快,而她又喜欢钻研,因此各种生活技能都掌握得十分精到。她还会纳鞋底,纳得出能穿的军鞋,这不是拿着针线比画两下就能做到的。学纳鞋底时,王玉梅看到一位大娘拿着针在头发上抹了一下,便思索起了这样做的原因。原来是纳鞋底的时候针发涩,穿针引线很费力。这样抹一下,就会沾上头发上的油分,缝制也就更顺手了。王玉梅注意到这个别人没有留心的细节,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表演中,这一抹,也随着她作品的放映变得家喻户晓,谁来纳鞋底,都会学着她这样抹一下。

拍电影时,大娘把场景当真了!

王玉梅曾告诉学生,表演首先是见人,其次是见情、见神,然后才见功夫。演员演绎的不仅是一个角色,还是一个具体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为了演好一个角色,演员就必须研究角色的感情经历、文化背景,这是见人。另外,还要了解这个角色的种种表现习惯,例如感情、神态是如何流露的,将角色在生活中最本真的反应体现在戏里,这就是见情、见神。获取了大量信息后,演员才进入“见功夫”的阶段,也就是进行过滤总结,筛选有效信息,在演出时精准地把握好表现角色的分寸。董旋说,是王玉梅老师教会了她如何理解剧本文字背后的意义,如何塑造一个立体的人。在话剧的舞台上,纵然有声光效果辅助,但演员如何精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台下观众感同身受,仍然是最重要的。

董旋经常在候场的间隙看王玉梅表演,与她一同参演话剧《冬天里的回忆》时观察到的一幕,她至今难忘。在那一幕戏里,王玉梅祭奠在战役中牺牲的村民。她提着一壶酒,拿着一个酒碗,走到台上,走向倒在地上的村民们,说着:“喝一碗酒再上路吧……”将酒一碗一碗地洒在了村民身边。她蹒跚地走着,一遍遍重复着:“乡亲们你们走好啊……”想到自己尸首无存的孩子,不禁也对着观众,对着天空说:“娘给你送行来了,你喝一碗家乡的酒,再上路吧!”那种母亲的悲痛与无助,瞬间从无力垂下的双手和颤抖的语调中流露出来,令人动容。

拍摄电影《喜盈门》时,有一场戏是王玉梅饰演的仁文妈哭晕在地。拍摄结束后一个老大娘过来,拉着她的手说,大妹子别难受,你得自己想开了。这场戏是夜景,王玉梅问大娘:“这么晚了,您还没睡呢?”大娘回答说,我天天在这看呢。大娘把这场景当真了!可见王玉梅的表演感染力之深。

王玉梅的嗓音有些沙哑,作为一名演员,她的声音条件不是特别好。虽然没有嘹亮或婉转的嗓音作为先天优势,但王玉梅却化自己的短板为长处,锻炼出了极强的模仿能力,善于模仿各种地方口音。在《谭嗣同》中,慈禧与荣禄等权臣对话时的波澜不惊,训斥光绪时的不怒自威,还有流露脆弱一面的悲伤委屈,都通过她的台词和声音活灵活现地传递给了观众。

“这是我干娘,可好着呢”

王玉梅曾在出演《丰收之后》三十多年后,回到当年体验生活住过的村子。一进村,村民就认出了她,纷纷奔走相告:赵五婶回来了!村民们争相让王玉梅去自己家吃饭,最终村长决定,每户拿一个菜集中到场院里,大伙儿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王玉梅始终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人,她对农村土地深沉的爱和对农村妇女的亲近与理解,激励着王玉梅在艺术之路上不懈地探索。她对这片土地的爱是具体的,能摸到脉搏的,能感到温暖的。正是这种爱,使她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与王玉梅合作过的演员,也常记着她的关心与恩情,她心系后辈,就像他们的母亲一样。因缘际会,一次华表奖颁奖典礼,王玉梅先是见到了影片《至高无上》中的“儿子”李雪健,后来又见到了影片《高山下的花环》中的“儿媳妇”盖克。在影片《至高无上》中,王玉梅、李雪健扮演一对母子。当时李雪健身体状况不太好,王玉梅戏里是母亲,戏外胜似母亲地照顾李雪健。颁奖那天,得知李雪健在场,王玉梅便满场找他。李雪健看见王玉梅,二话没说先喊了一声:“哟,干娘!”王玉梅赶紧拉住他的手,一脸慈祥与关切:“我就找你呢,最近怎么样?别接太苦的戏。”曾在影片《高山下的花环》中,演过“儿媳妇”的盖克,听说王玉梅也在北京,便要与这位“婆婆”见个面,叙叙旧。李雪健拍《云之南方》时,不忘把自己的情况讲给王玉梅听,还向旁人介绍说:“这是我干娘,可好着呢。”

王玉梅其实很少出现在颁奖现场,对此她解释说:“名利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得奖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能得到专家和观众的认可我就很满足了,领不领奖并不重要。”她对简单恬静的生活甘之如饴。

作为王玉梅的学生,董旋认为她不论是人格、素养还是艺术造诣都极高,她的身上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王玉梅生前常常说,我一生中曾有过许多坎坎坷坷,但我始终庆幸我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时代给了我创作的机会,创作的激情……我只有将我的全部奉献给我心中最热爱最崇高的艺术事业,才无愧于这个时代!她是这样说的,毫无疑问也是这样做的。王玉梅在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她曾获全国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山东省政府授予的“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的“全省宣传文化系统优秀工作者”等。1985年、1986年、198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省人民政府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历任三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大众日报范薇张春宇)

  责任编辑:陈雅雯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