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泺源墨彩期鹏程——邹卫平在张期鹏《墨彩济南》新书分享会上的致辞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2-09-14 15:36:46

图片

——在张期鹏《墨彩济南》新书分享会上的致辞

图片

首先祝贺《墨彩济南》出版发行!这本新书与以往济南出版的类似书籍相比,比如2013年由济南市政协文史委动员组织近百人撰稿,济南出版社出版的《济南近现代书画名家》(上中下册,106.5万字,收录了100位已故书画家),有几个特点:

图片

一是书中所收录37篇的文章都创作于2013年至今的近10年间,其中大多数篇章写于2016年垂杨书院成立后特别是近三年疫情肆虐时段。这些文章都是以一人之力完成的,并且需要现场采访、实地踏勘、查询资料、爬梳整理等,工作量巨大。可以说,这本书的作者是有情怀担当,有艰辛付出的。特别是在“抗疫”非常时期,他不受干扰,潜心写作,实在难能可贵。

二是书中所写的38位书画家年龄跨度大,可以说是写了济南书画界的三四代人。其中,最年长的是生于1907年的画家李半残先生,最年轻的是生于1986年的书法家田超先生,年龄间隔八十年。而这八十年恰恰是中国社会翻天覆地、变化巨大的八十年。其中,除7位往生者外,所写的大都是在世的书画家。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介绍了11位七零后、八零后的新生代书画家,这也恰契了作者的名字,期待他们鹏程。窥斑知豹,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济南书画界近一个世纪跌宕起伏的发展变化,颇有存史资政意义。

图片

三是作者心系故里、桑梓情浓,在书中推介了过去济南书画界不太熟悉的12位莱芜籍书画家。特别是对“莱芜书画六老”李半残(1907-1978)、张寿民(1908-1998)、陈勉甫(1912-1995)、李福崇(1925-2011)、张克利(1929-2020)、鲁民(1930-2020)的介绍更为难得,因为他们的事迹如果不尽快挖掘,很容易被历史埋没。这些文章,顺应了2019年莱芜并入济南后的实际情况,填补了以往同类书籍的空白,也是对《济南近现代书画名家》一书的有益补充。北宋大儒张载著名的“横渠四句”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莱芜书画六老”等虽非传统意义上的“往圣”,但从“红色文化”和地方书画传承的意义上讲,此举也不失为一种“为往圣继绝学”义举。须知有些材料稍纵即逝、极其脆弱,亟需抢救。作者的这番作为,起码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发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线索。

图片

四是对所评论的书画家,无论认识时间长短,相识相知深浅,都是用亲历、亲见、亲访的第一手材料,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真诚地写出一派真诚。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总是以朋友、同道、后学等平等、客观、无间的身份、视角、口吻,和谐友好,炼字成文,夹叙夹议,款款道来。行文不溢美、不偏狭,更不夹杂什么私利。书中对“莱芜书画六老”和对笔者所熟稔的多位书画家及其作品的中肯评论,足以说明这一点。总之,作者对所评书画家和其作品的认知、议论、品鉴都是真诚的、实事求是的。作者首先被感动了,行诸文字后才能打动读者。至少在笔者已读的篇什中,看不出有命题作文的应酬痕迹。

图片

五是有独到见解。艺术欣赏毕竟不像解数学题一样,只能有一个正确答案。艺术欣赏往往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和偏好,常言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每位书画家及其作品有不同评价是很正常的,因为评论家自身的修为、品位、眼光、阅历、偏好、涵养、胸怀、见地等决定了他阅读和解读书画家及其作品的能力。评论是否客观,见解是否独到很重要。好的书画评论不仅能引导读者欣赏,对书画家本身也能起到砥砺升华、启迪开悟的辅助作用,因为有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这一点上,这部新著可以说“时灿光焰”。尤其是作者在借题发挥时的一些精彩议论,更是引人注目。如对崔明泉先生“闳览博物”(司马迁语)的解读,对徐行健先生“徐行自健”和其作品“生命内力”的解读,对张志民先生“为山河呐喊”的解读,对自牧先生“圆融之道”的解读,对吴建军先生惯常用黑白两色特别是黑色作画的解读,对高玉琦先生“清醒与坚韧”的解读等,作者都有着自出机纾的见解和发现。有的还视角独特,颇具深度;有的则自圆其说,不失为一家之言。这些都会为读者更深层次地解读作品提供帮助。当然,作者有些创见囿于信息量和背景资料所限,还有深化的余地;有些观点也不一定能令所有读者接受。这很正常。比如笔者对书中关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孔子所说的“为己”之学联系起来的观点,就别有所见,不敢苟同。

图片

六是由于作者是位颇有成就的散文作家,著有《啊,莱芜……》《淡淡的背影》《做个真正的读书人》《美游日记》《吴伯箫书影录》《王毓铨书影录》《吕剑书影录》《高莽书影录》等多部散文随笔集,这本书画评论集自然也散发着浓浓的散文蕴致。这是这本书的又一鲜明特色。书中许多文章堪称“散文式的评论,评论范儿的散文”,文采斐然,文风端正,很接地气。不少文章有思维深度和情感温度,文学性、可读性强,给读者提供了咀嚼回味的余地。因此,这部新作不像有些书画评论文章(包括古人文章)那样,或侧重理论,枯燥分析;或故弄玄虚,不知所云;或应酬文章,浅议薄评。所以,这本书既可以作为书画评论集悦读,又可以作为散文集欣赏,值得荐读。

图片

另外,也借此机会提点建议,供作者参考:

第一,作者在跋文中说《墨彩济南》“是不经意间想到的一个书名”,建议再版或再出新集时斟酌一下。一是“墨彩”作为专用名词,是指“瓷器釉上彩的一种”(以艳黑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彩料在白釉面上描绘图案,经彩炉烘烤而成。墨彩为五彩、珐琅彩、粉彩瓷器中常见色彩之一)。二是书中所介绍的所有作品,几乎没有一幅是以济南风物为题材的。这一点济南的文化人、书画家应当向我们的先贤学习。今年是“元人冠冕”赵孟頫逝世700周年,任职济南730周年。他的《鹊华秋色图》和《趵突泉》诗和李白、杜甫、苏轼、曾巩、刘鹗、老舍等创作的济南题材的文学作品,都已成为济南永远的靓丽文化名片、文化瑰宝。壬寅中秋刚过,历代中秋词作的“天花板”、苏轼“兼怀子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在密州(诸城)任职的词人写给当时正在济南任职的胞弟苏辙的。可说是与齐鲁、与济南关系密切。著名文学评论家宋遂良教授最近就多次主张济南应当很好地研究宣传一下这首词。最近由侯林、王文编辑出版的《济南泉水诗全编》(上中下册),就收录了清代以来300多年间近千位诗人的咏泉诗3437首。可见历代先贤以济南为创作题材的作品不绝如缕、汗牛充栋、习为传统。

所以说,济南非常值得书画家施展创作才华!我非常赞同期鹏先生在跋文中把济南比作母亲的那段充满乡土人文情怀的话。期鹏先生说他要把这一题材再写三十年,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建议期鹏先生再写书画家评论时,注意多侧重、关注、介绍一下他们以济南为主题的作品,用文艺评论的导向助推作用,倡导鼓励当下的济南文化人、书画家以及济南以外、世界各地的文艺家们多多的画济南、写济南,多创作以济南为主题的立得住、叫得响、传得远、留得久的精品力作。

第二,可能与时间仓促、缺乏资料有关,书中首篇高度评价了李半残先生的泰山主题创作,特别是山水巨作《泰山名胜图》,可惜没有图示。所用两幅图片均与泰山无关。其他文章也有此类情况。希望今后再版或出新书时聊补缺憾。

图片

第三,如果说“莱芜书画六老”加于希宁先生都是老革命、老战士兼书画家,或称为“红色书画家”。那么用统一战线视角和大文化的观念,祖籍济南莱芜、一贯主张并致力于祖国统一的台湾著名书画家李奇茂先生(1925-2019)不应被忽略,也应当好好写一写,再版或出新著时补充进书中来。由于当时莱芜尚未并入济南,李奇茂先生生前在大陆齐鲁故里所建的艺术馆、纪念馆都设在了聊城。好在都在省会都市圈的范围内。

第四,建议主办这次活动的垂杨书院、象阅书店等与图书、阅读有关的民间文化机构,为迎接今年10月下旬将在济南举办的202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多做些工作,为使济南成为“中国公共图书馆发祥地”和中国首个“图书馆之城”做些民间和社会层面的努力,多多鼓与呼!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把汉代济南伏生、明代“前七子”万卷楼主人边贡、清代创建济南和北京藉书园的周永年、桂馥等先贤爱书、藏书、护书、传书、著书、印书、借书、读书、用书的宝贵书香传统,传承、广大、发扬下去。自下而上、以民促官、舆论先行、集腋成裘,可能是古往今来文化发展的规律之一。所有努力都不会白白付出。

图片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李清照《渔家傲》句)。人如其名,文如其名。殷切期待、期望、期冀期鹏先生健笔如鹏,写出更多美文丽章,为“文化济南”加墨添彩,再增光妍。(邹卫平,中共济南市委原副秘书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原副会长2022年9月11日)

  责任编辑:陈雅雯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