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范迪安在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赋能:精神生活与产业发展”平行论坛上发表演讲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09-21 14:48:39

9月19日上午,由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并致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出席并致辞。论坛期间,中外政要,文化、科技领域国际机构负责人,中央和各省区市宣传文化单位负责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等数百位国内外嘉宾齐聚北京,深入交流对话,携手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9月20日,中国美术家协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文化赋能:精神生活与产业发展"平行论坛上发表题为"美术创新的文化动能"的演讲。

美术创新的文化动能

在人类各种艺术创造中,美术以独特的视觉形象成为文化和文明的载体。中国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图像印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追求。贯穿在中国美术演变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传承中的创新,尤其是在一个延绵不断的造型体系中,创新成为发展的动力,创新使得艺术的造物具有两种功能的统一,那就是在精神文明层面和物质文明层面都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人类最早的艺术在陶器中得以展现,实际上,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的纹样和图案,既具有图腾的意义,用以维系原始部落的集体意志,也说明早期的人们已经需要以美的艺术来装点生活。在漫长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和纹样既是社会阶层的象征,也在公共文化生活中建立起社会文化认同,在中国西部三星堆发现的大型青铜面具和雕像证明了科学技术与艺术创新的结合是形成社会结构的力量。这种情形在从秦汉到唐朝的帝国时代延续了千年。

创新的来源还在于文化的交融。古代丝绸之路就是一条文化交流与融合之路,由此产生了新的艺术形态,例如敦煌莫高窟就形成了建筑、绘画、雕塑三位一体的景观,这也说明艺术世界是生活世界的理想模式。中国的丝绸、陶瓷、绘画和园林、建筑、家具都是实用领域创新的产物,也是美的理念,它们塑造了精神共同体,也使生活更加艺术化,这大概是美术最重要的文化功能。

回到当代,我们要更加重视美术——当然也包括各种艺术创新的文化动能。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在几个方面凸显出文化功能的价值:

一是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美术馆建设方兴未艾,美术展览热度攀升。在博物馆这个大序列中,艺术博物馆也就是美术馆的建设十分突出。例如在广东省,这两年就新建了有7万平米的广东美术馆、以及深圳美术馆、广州美术馆和珠海市美术馆,形成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美术馆群;在上海,已经有超过100座公立和民营的美术馆,在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新的美术馆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家园,尤其是欣赏艺术佳作,提高文化素养的美育空间。

各种展览使丰富的中国美术遗产“活化”在人们面前,例如北京的民生美术馆就连续举办敦煌和丝绸之路艺术的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这个夏天,在上海展出的古埃及艺术成为一个热点。当然,人们需要欣赏古典艺术,也需要欣赏最新的国际性的艺术成果,在上海、广州、济南、武汉、成都等城市,都连续举办国际艺术双年展。

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海报及现场观众(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城市流体——2024武汉双年展海报

这些展览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展现艺术的创新趋势,特别是现在属于全球热点的科技艺术、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二是营造互动的、体验的、沉浸式的观展氛围,让人们在观赏中从好奇上升为理解,从接受上升为想象,在理解艺术创新中增进创新意识。

在我的家乡,也就是处在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的一个小县城,也建起了美术馆,让偏远山区的人们可以看到古代和当代的艺术精品。这是公共文化服务朝向均等化的一个缩影。

福建浦城美术馆观众

二是今天中国的美术创作突出地体现出对时代风貌和生活变迁的描绘。向世界开放的中国使中国艺术家了解世界各国的艺术,努力吸收借鉴优秀的经验,但艺术的社会作用在于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在于描绘了人们能够共同感知的社会现实。因此,当代中国的美术有大量属于新现实主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新的现实,塑造了社会生活中的劳动者、奋斗者的典型形象,彰显出新时代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使观众从作品中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从而形成精神的共鸣和文化的共情。即便是山水画、花鸟画,表现的也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想,这种理想是中国古代传统中追求“天人合一”理念的传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要达成的目标。

张义波《心愿-高原雄鹰拉齐尼·巴依卡》

油画200×240cm

严伟琪《开宴》

水彩粉画130×170cm

黄佳茂《江山自雄丽》

中国画240cm×240cm

王巍、邱佳《异域同天—同心》

水彩粉画136×174cm

三是“大美术”时代的到来,设计艺术成为今天艺术创新的重要体现。中国有着悠久的造物传统,尤其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美学,设计艺术突出地在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体现出文化的动能,也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增进生活美学,由此促进文化产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在北京文化论坛召开的昨天,北京的文化品牌——新一届北京国际设计周也拉开了帷幕。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有两个创新点,一是京津冀三地联动,更加聚焦设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二是启动设计生态链建设,把艺术、科技、产业、不同设计专业联合起来,形成融合发展的可持续模式。

2024北京国际设计周海报

设计作为一种创新力量,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许多作品成为一种兼具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文化符号,在传播中发挥文化和经济的双重价值。例如北京冬奥会的标识、奖牌、火炬、服装的设计,就彰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而冬奥会吉祥物更是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产品。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设计与制造的结合,设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再生,设计与今天中国的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以融合为驱动的美术创新是一种绿色和持久的动能,是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的发展的文化力量。

文/范迪安,来源:北京美术家协会)

  责任编辑:康裕新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