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抽象艺术,头颅转向与身躯停留——解读著名画家何伟“迁徙”的中国意义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3-01-06 16:15:13


《迁徙_-_悸1》铝板油画120×120×2

当代抽象艺术在中国的跋涉已经有将近40年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初,喜欢吃螃蟹的画家就开始对抽象艺术着迷。因为这不可思议的抽象艺术对传统的美术是一个颠覆性的冲击。美术不写实,没有了人物、地点与故事,画面上什么都没有,只有颜色、点线面和构成,那么这样的抽象画究竟如何理解,如何读懂它,成为一个时代的心结。至今,抽象艺术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仍然是个谜,首要问题还是读不懂,其次是不知道好坏。因为抽象艺术的方法论和价值观至今在中国美术院校中还是盲区,中国的美术教育大部分还只在应付素描和写生,只会遵循主题和奉承历史。还不习惯独立而自由地表达个性。

由于主流教育的缺席,抽象艺术只能自生自灭。投身抽象艺术的画家除了难以割舍的情结,也自觉承担了传播抽象艺术的责任和使命。近几年在上海美术界风生水起的画家何伟,本来在具象绘画的道路上走得一马平川,作品不仅参加过多次全国美展,获奖也如囊中探物。他的传统功底扎实,写实绘画轻车熟路,而且具有超现实的意味。然而,这几年他的画风大变,从写实到写意,从写意到抽象,竟然成功地完成从写实到抽象的华丽转身。

他的理由也简单,就是画了这么多年的写实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你不会觉得有什么顾忌,但是如果你跨出国门,来到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面对他们的艺术,你突然会感到孤独。因为,西方国家艺术的多元化已经到了无所不有,无所不能,艺术是艺术家独立自由表达人格的载体,而人的精神有多元向量,有本能的、社会的、历史的和宇宙的人性多元解构。在一个强权社会,人的独立和自由是有限的,甚至是被剥夺的。而艺术最重要的即是独立而自由的精神。一个不能够做到独立与自由的艺术,就不可能是纯粹的。而纯粹的艺术,就是艺术本体的价值追求。

何伟的个人画展《迁徙》这个题目起得好,非常贴切当代,让我想到了几层和迁徙有关的意味。第一层意味,是西方向东方的“迁徙”。众所周知,世界现、当代艺术的发源地是在西方。四十年前,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后,在西方已经流行百年的现、当代艺术,对封闭了几个世纪的中国美术进行狂轰乱炸,把中国美术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饱受打压的美术界迅速分化成两派,一派是对西方现、当代艺术全盘接受,从模仿出发,成为艺术上的“西二代”;一派是竭力排斥的保守派,固守传统,将西方艺术观视为敌对势力,欲置之于死地。经过将近四十年的博弈,本质上,这两大派系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在锋芒对阵中,分化出第三股力量,“西二代”中,有人开始考虑如何摆脱模仿而走出独立的艺术道路,回到东方,用东方化的艺术风格来演绎当代艺术价值观。保守派中也分化出如何在发扬传统时也能够适应世界潮流,让艺术变得前卫。因为,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艺术创新都是不变的主题。于是,中国美术界的第三股力量在美术观念上的“迁徙”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艺术最靓丽的景观。

第二层迁徙是传统向现、当代艺术的艺术观念的迁徙。经过四十年的自我净化,中国美术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在美术应试教育的壁垒中,依然是奉行着极其迂腐的考试方式,必须以写实的素描和色彩作为衡量一个考生的绘画基础,但是在美术教学和传播上,传统美术的阵地,无论是观念还是绘画实践,都已经节节退让给更为丰富多元的现、当代美术。尽管,在整个中国美术教育界,因为现、当代艺术的师资奇缺造成了教育的滞后,即便是依旧囤行在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师资个体也已经开始因跟不上变化而自惭与无奈。作为庞大体制的尴尬,是头颅已经转向但是身躯还停留在原处。

第三层是具象向抽象的迁徙。何伟的画展《迁徙》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美术表现方式的迁徙。从写实到写意,再到抽象,中国的何伟们正在实践着西方艺术家一百年前的“迁徙”。在毕加索、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年代,他们都是从写实“迁徙”到抽象。尽管,成为一个抽象画家完全不必从素描出发,但是,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每一个进入美术院校的学生都必须经历这么一个“酷刑”,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都得参加素描与写生的考试,一个人美术能力的高低都是以素描写生的能力作为评判标准的,而严酷的素描与写生的训练让许许多多考生从此习惯性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而死里逃生者,通过艰难的自学,才能成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家。这种生命的浪费与尊严的亵渎,是固步自封的应试体制的犯罪。何伟的画展《迁徙》向我们展示出他这代人艺术“迁徙”的悲壮,因为至今,他才有了真正的属于自己独立自由的艺术方向的选择。

还有一种带有投机色彩的迁徙。一个画了三十年具象画的画家,在具象画坛上毫无建树,有点着急,看到抽象画开始流行了,于是,摇身一变,也开始抽象起来。这种“迁徙”的画家近来越来越多。按理来说,是一件好事情,抽象画本来就是人人都可以画,并无门槛。但是,这种没有经过时间打磨和经验铺垫的“迁徙”更像是一种功利的“转向”,缺少个性化的风格演变和积淀,作品模仿的成分更多。他们自己察觉不到自身作品的初级性,把美术史早已公认的公共图式当作自己的“独创”,完全无视抽象艺术的价值标准,按照素描写生的规律,把模仿当成原创。

何伟的《迁徙》步步为营。首先,他在具象画的创作上成就斐然,他完全可以顺风顺水地走下去,他毅然转向抽象会让很多喜欢他具象画的观众感到惋惜。他从具象画中出走,完全是因为美术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其次,他早在创作具象画时,就有意识在培养自己的抽象感觉,在一些具象画的局部,就先行抽象起来。他又经历了意象画的过渡,以表现主义的方式,写意风景,让整体构图和局部笔触都有抽象的意味。即使如今,他的抽象画中依然还有意象或具象的影子,只是让抽象占据了更多的比例。这并不妨碍我们从纯粹抽象的角度来理解他的创造。

何伟的抽象画在材料和技法上,是有突破的,他用了目前国内很少有人用的金属板作画,而工具也几乎不用笔,用刀或刮片,使得画面的笔触很陌生,充满了节奏感和偶发性,这和具象绘画要求精准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抽象画在构成上也要求笔触与细节的精准,那是另一个话题。

何伟的抽象画,和他的具象画画得一样认真,似乎有千言万语隐藏在期间。他秉承了具象绘画的严谨,每一笔都极其讲究笔触的丰富性和视觉内涵,让很多熟悉他过去画风的人有了距离感。尤其是他用黑白灰处理的画面,冷冷的色调,郁郁的情绪,甚至有点压抑的空间意境,都制造了很多的画外音,让观赏者流连。

在西方架上抽象画100年后的今天,对中国的抽象画家最大的威胁就是如何避免重复,如何和西方美术史保持距离。在风格图式上要避免撞车,既要做到具有风格的独创性,又要做到具有东方意味,而非西方风格的变奏。

我的专著《中国抽象艺术学》,2005年开始写作,2009年出版,旨在开创中国抽象艺术学学科。尽管,作为中国美术院校的学科概念直到2016年才刚刚萌芽,中央美术学院第五工作室、天津美院的抽象艺术工作室和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许德民抽象艺术研修班在这一年同时开创了抽象艺术班,开辟了中国抽象艺术学学科的实践之旅。我们对这个学科的提前研究与期待终于有了呼应。书中最重要的一章是关于抽象艺术的价值标准。很多人认为艺术无标准,一旦设定标准就僵化了。这只是一种泛意义上的解读。事实上,任何时代,任何艺术风格都是有评判标准的,关键在于标准是否科学和合理。原创、审美、精致、本土元素、人文精神和艺术家资历,作为一个系统的价值标准,可以大致地评判一幅抽象画的水准高低。每一个画家也可以自查,自己的抽象画是否有价值。这个价值标准不仅是审美的,更是方法论和价值观,是抽象艺术本体论、抽象艺术审美论、抽象艺术创作论、抽象艺术价值论和文化论的系统综合,是艺术家人品、人格与灵魂的集中展现。

何伟,值得我们期待!(许德民)(来源:搜狐号  色彩抽象)

画家简介

何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油画专业,现任教于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冠中美术馆特聘画家,上海抽象画会会员。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吴冠中美术馆、宁波美术馆、贵州美术馆、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美术机构收藏。

  责任编辑:马蓉蓉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