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平生野然无拘束,别有天地非人间——解读著名画家孙博文的鸿篇巨制

平生野然无拘束,别有天地非人间——解读著名画家孙博文的鸿篇巨制
2022-01-16 15:04:1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论语有“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用来阐释道与人之间的关联。递延千年,后人又有“文以人传,人以文传”的论说,辩证人与文的承传内涵。近日,得一机缘回泉城品读乡贤孙博文的画作,在山东省美术馆体量巨大的展厅,面对孙博文留下的鸿篇巨制,我惊叹之余,对画以人传,还是人以画传似有感悟,遂借解读其作品与诗文,从艺术人生、创作状态、笔墨传统、风格面貌等几个视角略陈己意,也权作梳理作者与作品弘传关系的一孔之见。

图片

《秋色无边》

415cm×96cm2002年

释文: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处清入骨,岂如秋色使人狂。

孤身独立观世人

对于孙博文,缘于自己孤陋寡闻,此前对这位乡贤知之甚少。近年有于君学松爱其画惜其人,会同友人一起为他办展览、刊文章、建展馆,一时孙博文声名鹊起,其诗文书画遂彰,艺术人生事迹渐显。由于无缘与孙博文在世时交流,只能通过品读其留下的诗文书画来了解这位乡贤。孙博文有一首题画诗:“山壑脊薄自露根,孤身独立观世人。繁华阅历知多少,不改风骨到如今。”可作为他艺术人生的诗意映射。生于农历戊寅年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的孙博文,名九学,字博闻,号汝阳山人。他曾祖孙天牧,高祖孙墨佛,皆是北派山水画坛翘楚。上世纪60年代,孙博文求学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山东艺术学院),师从关友声、黑伯龙诸先生。毕业后主动到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美术的组织和教育工作。改革开放后,他离开沂蒙莒南回到故里莱阳,其间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最终定居青岛。观其一生,除短暂求学海右古城和晚年定居得风气之先的岛城以外,大多时间独处乡野一隅,这对他艺术道路的选择有莫大影响。尤其是在莒南的十几年时间,正是孙博文艺术修炼的关键时期。而他这些年的沉潜研习,正如同处古莒国一地的前贤刘勰在浮来山千年古刹定林寺的大银杏树下校经一样,积淀着后来爆发的能量。

图片

《北冥有鱼》

123cm×244cm2001年

释文:山壑脊薄自露根,孤身独立观世人。繁华阅历知多少,不改风骨到如今。

《文心雕龙》一出,中国文学理论备矣,其时,天下有几人见其批阅经典的孤灯清影。同样,孙博文在乡野的孤独,锤炼出了一副士人的风骨,为他日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凡俗生活中,世人多追逐的是成功后的荣光,不容易甚或不愿意去经受砥砺的艰辛。这也是画坛偶有黄秋园、陈子庄等野遗让世人惊叹“国有颜回而不知”的缘由。孙博文后来能汲汲于不与世同的泼彩与积彩的绘画创作,主要得益于他在偏僻的乡野苦读深思涵养出的“孤身独立观世人”的卓见。自始至终他一直保持着士人的傲骨,如他在2003年所作的一幅《三友结盟共修禅》题跋中写道:“岁寒结盟多少年,三友共商苦修(菊花)禅,时代变迁性不改,高翁傲霜报平安。”这也印证了前诗所说的“不改风骨到如今”,足见孙博文一生都有一副士人的风骨。虽然孙博文不是所谓画坛的“一线画家”并长期在相对封闭的地域活动,然而远离了浮躁与热闹,才能使他静心沉思,有时间与空间在自己喜欢的艺术领域自由驰骋。而且现代资讯与交通的发达,使他有机会见证“繁华”,在“繁华阅历”后他回到乡野能避开喧嚣,依托艺术家思接千载和视通万里的丰富想象力,再加之早年积淀的涵养,使他成为一位不受时风影响而卓然独立的艺术家。

图片

《袖卷红云水上生》

1234...全文 6 下一页
关键词:孙博文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