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后物象艺术的绘画性——著名画家肖素红的“大陆漂移”探索

后物象艺术的绘画性——著名画家肖素红的“大陆漂移”探索
2022-11-30 15:01:0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抽象绘画——这个超越物象之后的绘画,或许就是在当代图像的胁迫中形成的对于绘画创作自身存在价值与意义的一种自省。

至少,后物象绘画开始意识到滤除图像所擅长的形象叙事功能的重要意义;其次,则是将绘画的手感性与媒介的物质感融合为一,从而形成和平薄图像不同的触摸感。

对于前者,不仅需要潜意识的非理性、直觉的超验性来支撑抽象艺术在人们认知对象中的合理性及其独特的价值,而且也发掘了人类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超越物象的主体创造潜能。对于后者,实质上揭示的是人手与生俱来的某种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对于物质世界的反射与对象化。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图像在当代的普世化反而唤醒了人类对于绘画艺术不可被替代的新认知。

肖素红的抽象绘画无疑体现了在电子图像不断胁迫绘画的危机中,她对于绘画自身价值的发掘。

在她的作品里,物象的原始状态被隐蔽,只呈现场景里似是而非的形色关系、结构关系和空间关系,仿佛原始的物象被脑波磁化、然后再被记忆唤醒的那样一种潜在象态。显然,她努力捕捉与再造的正是介于想象与幻觉之间的那样一种主体意识,由此而显现她观物与感物的自主性。

如果说,想象与幻觉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形象思维活动;那么,画家的超越能力,则在于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审美地恢复与构建这种思维过程。肖素红的抽象语言,也就是如此紧密地和她所敏感的媒材联系在一起。

在油画中,她弱化了画面的亮度,使物象处于朦胧与模糊的状态,色彩由此而显得沉暗,她追求的是这种沉暗之中的晦明变幻以及物象边缘可以不断被切换的神秘感。

她作品的绘画性也由此重新获得解放,不论涂写勾线,还是平敷覆盖,那种兴致意趣、舒展伸放、淋漓快慰,也许只有在抽象绘画中可以自由舞蹈。在水墨画中,物象更从自然的空间里得到解脱,画面的形色与现实的距离也显得更加遥远,但这种物象也让人们可以解读到中国山水画图式与城市建筑景观的某种内在联系。

至少,在视觉语言上,画家试图将传统山水画图式与现代城市视觉经验叠合一体的努力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水墨难以预知的渗化奇变、现成品拓印的硬度以及从画面正反两面进行的涂写滴流,也都试图在抽象现实物象的过程中夹入手感性很强的笔触与肌理的绘画性意识。

从中国寒带地区移居上海的肖素红,无疑要在她的生活经历中进行某种变迁。而这种变迁的深刻性,也许超出了她自己当初的想象。我们在她的艺术中解读到的,恰恰是这种文化漂移给她艺术创作带来的一种变革。

从文化的角度,她不仅要经历从寒带文化到海洋文化的蜕变,而且要从相对封闭的地域性文化跨越到极为开放、甚至于殖民文化传统深厚的海派文化。从创作的角度,这种不同文化带来的艺术崇尚与艺术价值已显现出鲜明的差异,她逐渐从绘画的图像叙事转向对于绘画本体的拷问。这种由生活变迁而形成的文化漂移,如此强烈地震撼了她的心灵与情感,她不得不把这种震撼通过抽象艺术记录下来,以此作为她艺术生命的一种承载。

她把自己的这一系列抽象艺术探索命名为“大陆漂移”,以此来描述和展现这种文化漂移在她的文化个体内所产生的剧烈运动。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她移居海上的种种心理反应,体味到了文化差异在她艺术创作中形成的冲撞与重整。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生活变迁与文化漂移又不止于她个体的生存体验,而是我们这一代人在这个时代生活处境与文化遭遇的缩影。

抽象的思想容量已超越了具象的形象体认。肖素红通过后物象艺术所探索的绘画性,让我们触摸到了文化漂移在当代拥有的一种力量。(尚辉,中国美协理事,《美术》杂志执行主编,艺术史学博士)

“大陆漂移雨季系列”作品欣赏



1234...全文 7 下一页
关键词:肖素红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