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天行健——梁江学者书画50年(广州展) | 一项个展何以成为“梁江现象”?

天行健——梁江学者书画50年(广州展) | 一项个展何以成为“梁江现象”?
2025-05-13 14:43:1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天行健——梁江学者书画50年广州展”延期20天后,于本月11日已完美收官,由此带出的话题仍在继续。

开幕式盛况.jpg

开幕式盛况

据不完全统计,“天行健——梁江学者书画50年展”相关讯息已多次登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央广网、中宣部“学习强国”等全国平台,阅读击点量达数十以至上百万。国内专业媒体如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美术报、中华网、文旅中国、文化视界、新浪网、搜狐、网易、百度、今日头条、中国书画报等接连刊发报道。广东的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还有港澳报刊等等,多达百余家主流媒体推出资讯、访谈等连续报道。“一艺之间”的一次直播流量达平日的四倍,多个网络媒体的击点量也因此大增。

“文化视界”的开展预告8万人关注.jpg

“文化视界”的开展预告8万人关注

“央广网”报道一周内达70万观众.jpg

“央广网”报道一周内达70万观众

“中国新闻网”开幕当天报道有42万读者.jpg

“中国新闻网”开幕当天报道有42万读者

《人民日报》网站的报道.jpg

《人民日报》网站的报道

《文化视界》网站的读者5万余.jpg

《文化视界》网站的读者5万余

《新快报》刊出梁江的一份文章转载后也有近18万读者.jpg

《新快报》刊出梁江的一份文章转载后也有近18万读者

本项展事已多次刊登《学习强国》网站.jpg

本项展事已多次刊登《学习强国》网站

新华社报道,阅读量95万.jpg

新华社报道,阅读量95万

作为一项个人美展,近两月展期如此广泛关注,引发热议,成为全国艺坛热点,在近年美术展览尤其个人项目中难得一见。著名文化学者赵景宇近日撰文说,“这已经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一种现象——‘梁江现象’”。

何以成为“梁江现象”?其中缘由,据粗略观察,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作品水准出人意料,气格高远精彩纷呈。“气格高远”是湖南美术界同行评语。“震撼”“刷新认知”是观众留言。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吕品田在《中国文化报》刊出《精彩的艺术‘三板斧’》一文,说梁江一大批出色的书画作品,“让书画界蓦然见识其艺术功业的另一煌煌侧面。这种以学养艺、以艺证学的独特路径,让他的艺术创作带着思想的光华,也让他的学术研究葆有审美的温煦。”有评论说,这是学者型书画家“知行合一”的典范,品位高雅,格调清正,体现出良好修养和宏宽学识,张扬了勃勃生机活力,这样的艺术才能体现当今公众的期待。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吕品田的文章.jpg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吕品田的文章

二、书法真气弥满,让人“大为震撼”。梁江先生尝写《书法艺术的六个问题》长篇论文,在书法结体、笔法、墨法、章法等诸方面有精辟论述。而其长期锤炼而得的书法,能取精用宏,碑帖兼蓄,结体开张,雄强劲健,气韵恣意汪洋,格调疏朗畅达。其最为擅长的行草书中,体势大开大合,硬朗雄强的线条以及富于变化的章法,更充分印证了他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书法之路。恪守传统正脉而能恣意张扬个性特征,这是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流。在当今泥沙俱下的书坛上,尤显可贵。

中山大学哲学系的讲座.jpg

中山大学哲学系的讲座

三、见证和参与了改革开放时代美术的进程。广东美协主席林蓝在开幕式上说:“梁江是从广东走向全国的杰出美术理论家、学者和书画家,其艺术生涯与改革开放时代紧密相连,是广东美术界的骄傲,也是中国美术发展的生动缩影。”作为学者也是实干家,梁江以学术报效国家和社会,他在北京多个重要岗位积极策划和组织全国性学术活动,为广东美术在全国舞台上争取了更多机会。回归广东十余年,推动了学术研究和重大展览项目,还力推口述史项目,为广东美术积累了珍贵资料。王绍强馆长说,梁江是广东美术馆“这座艺术殿堂成长的重要见证者与推动者,持续为美术馆发展注入专业智慧。”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艺术报》刊文说,“梁江先生是改革开放时代迈入艺坛並成名成家的一代美术史论家代表。他具有坚定的文化信念和高远的学术抱负,在艺术治学上视野宽广,学养深厚,思锋敏锐。他始终活跃在中国文化艺术界前沿,曾参与多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策划和主持众多大型美术展览与学术研讨活动,发表的学术专著及论文达数百万字。他的艺术行履和中国美术的当代进程同频共振,在艺术史研究和美术理论建构上著述丰厚,成果斐然,为当代中国美术史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撰文论评.jpg

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撰文论评

四、学养与书画融汇一体相得益彰,成为当今“学者书画”范例。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说梁江“在50年学术积累和艺术实践中,构建了一座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美学桥梁。身兼美术史论家、教育家与艺术家三重身份,艺术创作以学术为根基,以笔墨来问道,艺术实践与学术研究互为表里,作品不仅富于文人趣味,更带有现代思想的思辨深度。”

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撰文.jpg

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撰文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吕品田说梁江《精彩的艺术‘三板斧’》,“坚持学者的在使命担当,潜心问道,笔耕不辍;他学贯中西,视野宏阔,论思精辟,为当代中国的美术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社长兼总编辑程大利说:“梁江是新时期以来有重要影响的美术史论家。他的《中国美术鉴藏史稿》有重大学术价值,一批学术著述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他的书画作品功底深厚、风格鲜明,有学者风范。梁江潜心为学、低调处世,对美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美术出版社老社长程大利贺电.jpg

人民美术出版社老社长程大利贺电

文化学者赵景宇感叹“从梁江先生的身上,我们已然无比清晰地看到一位文化学者的文履心迹,已然无比深刻地感知到一位文化学者的博采贯通,他的艺术,作为学者的个案,呈现得是如此地阔大与丰硕”。

这是当今艺坛一个发人思考的个案。刘斯奋先生曾评梁江“汲北学深厚,扬南学英华”。广州的江冰教授则说,梁江“参与数十年美术运动,兼收并蓄,融会交流,终成学者型书画大家。”

展览现场

方楚雄、郭子良、江冰教授等人观展.jpg

方楚雄、郭子良、江冰教授等人观展

广州美协主席团集体观看展览.jpg

广州美协主席团集体观看展览

广州市委宣传部杜新山部长、省美协林蓝主席等观看展览.jpg

广州市委宣传部杜新山部长、省美协林蓝主席等观看展览

李劲堃及林蓝陪同陈金章老师观展.jpg

李劲堃及林蓝陪同陈金章老师观展

许钦松、许鸿飞、洪晓龙、梁如洁等观展.jpg

许钦松、许鸿飞、洪晓龙、梁如洁等观展

部分作品欣赏

2.jpg

69879b972b8421b424bad48fec943d20.png

3.jpg

69879b972b8421b424bad48fec943d20.png

4.jpg

69879b972b8421b424bad48fec943d20.png

9.jpg

69879b972b8421b424bad48fec943d20.png

10.jpg

69879b972b8421b424bad48fec943d20.png

11.jpg

69879b972b8421b424bad48fec943d20.png

13.jpg

69879b972b8421b424bad48fec943d20.png

14.jpg

69879b972b8421b424bad48fec943d20.png

15.jpg


艺术家简介

“天行健——梁江学者书画50年展”反响热烈,展期延至5月11日

梁江,现为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广州美术学院和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

2016年巴西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评委和论坛召集人、2012年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主任策划委员等。文旅部、教育部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等。

早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后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广州文艺》月刊主编、《美术》月刊编辑部主任、《东方》月刊副总编辑、中国艺术博览会艺术主持等。

硕士、博士学业期间,作为主要执笔者之一参与《中国美术史》《中华艺术通史》《黄宾虹全集》等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撰写。

已出版《中国美术鉴藏史稿》《广东画坛闻见录》《美术概论新编》《美术学探索》《西樵小札》等多种个人专著,发表学术论文400余万字。

50年来,书法、绘画和学术研究相辅而行。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及国外参展。近年来已举办十余次个人书画作品展览,印行《梁江书画选集》等多种画册。

(责任编辑:康裕新)
关键词:梁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