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的小人书是我最初的美术私塾,《三国演义》连环画里的人物衣袂教会我线条叙事。中考落榜后的自费高中岁月,那群挟着画夹穿梭校园的身影,为我推开另一扇命运之门。徐书瑞学长赠予的安格尔素描集,让我懂得炭笔也能雕刻时光——那些在画室与黄牛拉麦为伴的寒暑,最终化作高考速写9.7分的答卷(满分10分)。另有一个创作科目,即以“假日”为题进行创作,由于我自身切实的生活经历,我描绘了真实的农村劳作场景,作品充满了朴素的乡土气息。在满分30分的试卷中,我获得了28分的高分。当年以全省第六的成绩,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哈尔滨师范大学,该创作中所描绘的满载麦穗的牛车,正是最深情的毕业礼。
备战高考期间画的素描
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求学,我上的第一堂水墨课,授课老师是高卉民教授。面对生宣的晕染特性,我这个握惯铅笔的农家子弟笨拙得像初始学步的孩童一样。八载寒窗叩开国展之门,却始终记得老师高卉民的箴言:写意之魂不在师古人,而在阡陌纵横的乡野。
与老师高卉民教授
2013年到中央美术学院访学是自我突围的艺术战役。我将李洋教授人物画的线性美学注入花鸟创作,与熊晓东、曹巍、夏溢等青年才俊的艺术交流碰撞出新的艺术思想的火花。三年淬炼,不仅让我重塑笔墨语言,更让我在四十不惑之年完成从讲师到教授的蜕变。
与好友徐书瑞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