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百年科技强国梦》讲述我国探月奥秘,揭开完美能源月壤神秘面纱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百年科技强国梦》讲述我国探月奥秘,揭开完美能源月壤神秘面纱
2021-08-15 15:44:3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古代的天文学家很早就开始观测、研究月亮,1609年,伽利略首次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亮,使人类对月球正面的地形开始有详细的了解。

1957年,当人类正式进入太空开始深空探测之旅,月球便成为首站。据统计,从1959年至2017年年底,人类共发射132个月球探测器,其中美国60个、苏联64个、中国4个、日本2个、欧洲1个、印度1个,成功率约为50%。

2004年,中国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将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等。

嫦娥工程主要包括“绕、落、回”三大目标。目前,嫦娥一号和二号完成了“绕”,嫦娥三号和四号实现了“落”和“巡”,嫦娥四号在全球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重大科技专项三步走发展战略。

探月工程是我国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后,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时至今日,世界航天进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空间科学正孕育着重大发现,空间技术快速迭代突破,空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太空经济成为新兴经济业态。

人类为何要去月球?如何开发和利用月球?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百年科技强国梦》录制现场,讲述我国探月奥秘。

微信图片_20210815151321.jpg

从研究别国的0.5克,到自己取回1731克月壤

2004年1月24日,我国正式批准嫦娥一号探月计划,欧阳自远出任该计划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定首次月球探测科学目标设计,以及规划第二、三期月球探测的方案与科学目标。

在欧阳自远心中,嫦娥一号的探月经历至今难忘。“嫦娥一号是我们第一次离开地球到另外一个天体上,肯定印象是最深刻的。”

欧阳自远回忆道,当时的嫦娥一号并没有直接飞向月球。他说:“就像奥运会的链球运动员,先把球使劲地搅动,松手后球就能跑得飞快。嫦娥一号就像链球绕着地球飞,一边飞一边加速,大约飞三圈后冲出地球,飞行了大约14天才到达月球。”

在整个探月过程中,被月球捕获是任务最关键时刻之一。欧阳自远回忆,当时自己和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孙家栋一起坐在飞控大厅内。

“当嫦娥一号被月球捕获,我咬着他耳朵说,是不是再检查一遍,真的抓住了?几分钟后,经过工作人员的核查、验证,轨道传回的各方面数据都显示成功了,大厅里的掌声‘哗’地响起,我们两个老头激动得抱头大哭。”欧阳自远说,当时自己回答记者采访时,也只是不停地讲:“绕起来了,绕起来了……”

2008年11月12日,嫦娥一号拍摄的中国第一幅全月影像图震撼发布,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包含了月球南北两极的高清全月图。

月球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它如何形成、背面什么样、上边到底有没有二战轰炸机等。

承载着无数科学研究者的期待,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经过23天的太空之旅后,12月17日凌晨2时左右,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壤样品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关键词:探月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