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通人书法”研究的开山之作——山艺教授王谦著,《从“通人之学”到“通人之书”:沈曾植书法研究》出版

“通人书法”研究的开山之作——山艺教授王谦著,《从“通人之学”到“通人之书”:沈曾植书法研究》出版
2022-05-12 17:02:0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通人书法”研究的开山之作:《从“通人之学”到“通人之书”:沈曾植书法研究》出版 。沈曾植为清晚期学术通人,其书学理论、书法造诣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一席。2022年为沈氏逝世100周年,王谦著《从“通人之学”到“通人之书”:沈曾植书法研究》近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通人书法”和“寐草”是此书的两个关键词,作品主要创新也由此体现。其一,首次提出“通人书法”的概念,以沈曾植为近代“通人书家”之典型,对其诗学、诗功和书学、书艺进行研究。作品从“学人之诗”入手,聚焦于沈氏晚年书风的形成轨迹与定型范式,探讨其书学理论、书法成就与学术之间的多重回互关系,作者的分析和立论基本不离“通人”层面,知人论世,沈曾植书法研究由此而进入新的阶段。其二,作者借鉴当代学者将王蘧常章草命名“蘧草”的理路,将沈曾植(号寐叟)晚年书风定名为“寐草”,借此厘清书法界多年存在的书体混淆,并将“寐草”视为对王献之所倡导的在“稿、行之间”“改体”主张遥隔1500年之后的首次成功实践。作者认为,沈曾植以其并不完全遵循章草规范的寐草,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开放范式,昭示出书法创新的无尽可能性,这种贡献历久而弥新,对当代书法创作亦具启发价值。

此外,作者的贡献还体现为文本解读方面的正本清源。对书法理论界影响较广而与沈曾植其书、其学并不相符的观点,如沈氏“晚年主要师法黄道周”,沈氏主张并实践“古今杂形,异体同势”等等,均作出理据充分的辨驳。

著名美术理论家、书法家李一先生认为:“此著作以‘通人之学’与‘通人之书’为主线,围绕一显一隐两个主题展开。显者为沈曾植书法研究,隐者则是中国历世相传的‘通人书法’传统。显性主题条分缕析,层层深入;隐性主题大处勾勒,处处可见,两者彼此融通,互为表里,显隐交织,斐然成章,具见作者的历史考据功力与学术思想深度。”

著名书法理论家、书法家叶培贵先生认为:“作者将沈氏之书这一个案研究拓展为整个中国书法统绪的重新梳理,事实上‘重构’了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脉络乃至价值体系。扎实的文史功夫,使作者的解读常常能够超越书法本身而深入文化的深处。其精彩处,尤其集中在第二章《书学理论》。作者的文献解读能力,保证了本书真正具备了追问沈氏思想精粹的可能性。”

本书作者王谦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全书40万字,作为博士学位论文,曾获得首届“中国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沈鹏奖学金”特等奖,并同时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学术出版基金”和“人美学术文库”。

图片

【书名】:从“通人之学”到“通人之书”:沈曾植书法研究

【作者】:王谦

【ISBN】:9787102086132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3

【定价】:98元

目录

序一李一3

序二叶培贵7

绪论两个主题的交织与融合1

第一章从通人之学到学人之诗9

第一节一生行迹10

第二节晚清背景下的通人之学29

第三节诗学与诗功56

第二章书学理论87

第一节晚清书法变局88

第二节沈曾植书学概况与书论特色114

第三节碑帖研究151

第四节书法研究174

第五节书学主张193

第三章书法造诣213

第一节书风嬗变分期214

1234...全文 7 下一页
关键词:王谦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