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守护安全 关爱生命——著名作家李富胜赞不起眼的“口罩”

守护安全 关爱生命——著名作家李富胜赞不起眼的“口罩”
2022-11-07 14:30:4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口罩,起初只是医务工作者防病菌瘟疫所必须的专用护具,性能简单纯粹,早期亦多用于化学实验室,而在民间,戴口罩只是为了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传播。2020年春天,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打破了人们正常生活的平静,为了抵御病毒的侵袭,在医务工作者的倡导下,人们纷纷戴上口罩,自那时起,人们外出尤其是到人群密集处,必须戴上口罩,口罩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从特殊工作环境的防护工具,到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用品”,其用途前所未有的广泛。口罩似乎成为一个历史阶段的神圣之物。

口罩,算不上人类的重大发明,并没有过多详细的记载,至今也不过百年历史。据有关资料表明,口罩是法国化学家德罗齐尔发明的,早期多用于化学实验室。德国病理学专家菜德奇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口罩,防止细菌感染,19世纪末,口罩开始用于医护领域。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流感”,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死亡人数至少为2500万,人们开始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自此,一旦意识到有可能发生传染病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戴口罩。也有资料记载,1910年,中国哈尔滨爆发东北鼠疫,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医生发明了“伍氏口罩”。当时那场震惊世界的瘟疫,由贝尔加湖传播到我国东北地区,伍连德被任命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设计了一种双层纱布制作的口罩,以此阻止细菌传播漫延。从历史情况分析看,口罩的防护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虽是寻常之物,但对人类抵抗瘟疫起到了非凡而显著的作用。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一场新冠肺炎瘟疫突如其来地袭击了整个世界,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生活节奏被打乱,正常的社会活动变得困难,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此时口罩再次派上大用场,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人们纷纷重新戴上口罩,阻挡瘟疫的侵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无论是重大活动,还是普通聚会,人们都不得不戴上口罩,但总有些国家相悖逆行,“戴与不戴口罩”争论不休。中国人民面对疫情临危不惧,按照党和政府的统一部署从容应对,积极响应疾控部门的倡导,全员戴起口罩。医务工作者第一时间戴上口罩,战斗在抗疫前沿;志愿者戴上口罩,在不同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戴上口罩,坚守岗位防止传播。中国的抗疫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卓越成绩,一个小小的口罩,却诉说着一个传奇的故事。著名词作家曲波,在抗击疫情中有感而发,创作歌曲《口罩后面的美》,引起极大轰动,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歌词中写到“你那柳叶的眉,弯着岁月静美,一双清澈的眼睛,闪耀圣洁光辉”“口罩后的美,我不知道你是谁,面对病魔不后退,身后是兄弟姐妹。口罩后面的美,我知道你为了谁,感恩的人最敬佩,苍生心中树丰碑”,通过口罩写出人性之美,更写出了中国人生动的抗疫故事,抒发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疫精神和博大胸怀!口罩后面的美,是一种高尚纯粹的人性大美。在抗疫中还有一位艺术家以“口罩”为题材,巧妙地创作出“被遗弃的口罩系列”,独辟蹊径,用手中的画笔画出“口罩”的厚重内涵和新的气象意境,他就是著名画家,中国美协理事、中国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陈坚,他用理性的思维和深度的思考,用纯黑白相间的色彩,以强有力的线条和丰富饱满的构图,创作形态各异的近七十幅关于“口罩”的作品,他画出了“口罩”的复杂性,也画出其纯粹性,视觉冲击力极强,给人们带来深刻思考和无穷回味。著名文艺评论家胡少杰说:“在陈坚这里,无论是具象绘画,还是带有表现性的抽象绘画,都是对精神的描绘,是一种精神与灵魂写实。”陈坚坦诚表达,“希望这组关于口罩的作品,能够给大家一个对寻常之物的别样的观看方式,同时,期望能够引发大家对生命、对人生、对世界更为深刻的思考。”这是艺术灵魂的跳跃,精神世界之闪烁。艺术家敞开自己宽阔的胸怀,以厚重的艺术理性思维,释怀着灵性洒脱的艺术倾诉。

关键词:李富胜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