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这是平民百姓的本分”——著名作家李富胜回忆母亲的顶针儿

“这是平民百姓的本分”——著名作家李富胜回忆母亲的顶针儿
2022-12-07 15:53:0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中国民间有一种手工缝纫用的物品,叫顶针儿。我最早认识它,还是少年时代,看母亲做针线活时用的。母亲当那枚小小的顶针儿宝贝似的,十分珍爱,每次作完针线活,总是仔仔细细地把顶针儿放在家里唯一一个柜子的抽匣里。从那时起,顶针儿便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打我记事起,母亲总是在不停地忙碌着,地里、灶上、针线笸箩三个点。地里的农活无所不能,回到家里,洗把手开始做饭,农闲时则拿出针线笸箩开始缝缝补补,这几乎成为母亲的生活定式。每年春季,母亲把盖了一冬的被褥拆洗干净,再缝制起来放好,秋闲后以及整个冬季,母亲则忙着为我们兄弟的衣裤鞋袜缝缝补补,我们春节穿的新衣,也是这个时间缝制的。小时候,我喜欢在母亲做针线活时守在她身边,看她一针一线地缝补衣服,灯光剪出母亲的身影和脸上的神态,是那么温和淡定,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每每忆起,总是颇多感慨而情愫悠然。有一次做完针线活时,母亲从手指上撸下一个小圆圈,我疑惑地问母亲,才知道那个不起眼的小圆圈叫“顶针儿”。我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顶针儿反复打量,这个箍形小圆圈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凹痕小坑,母亲告诉我,那些“小窝”是用来抵住针鼻的,这样手指易发力,让针更容易穿过衣物,同时起到保护手的作用。母亲笑着说,顶针儿是平常百姓家女人的必须品,针线活咋样,看你用顶针儿的灵活劲儿,母亲还风趣地说,你将来娶媳妇也得买个顶针儿,儿媳妇必须得有一手好针线活。从那时起,我记住了顶针儿。

参加工作后,我走出家门,顶针儿渐渐地从我视野中淡出。结婚那年,母亲乐呵呵地说,儿子结婚,三铺三盖的被褥,必须由当妈的亲自缝制,这样我心里踏实啊。那天我坐在母亲身旁看她为我缝制被褥,那枚顶针儿再一次出现在我眼前,母亲摸着那枚顶针儿,认真地告诉我,这顶针儿是她出嫁时姥姥送的,姥姥用纺线赚的钱找人打制的,材质是铜的,比一般顶针儿要好得多,姥姥还一再叮嘱她,要好生干好针线活,这才是女人的本分。

当时母亲已是花甲之年,但她飞针走线的动作是那么娴熟老到,干净利落,给我一种“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感觉。看着母亲手指上的顶针儿,我突发奇想随口说到,等我攒够钱给妈买个金戒指,咱戴“金顶针儿”,母亲笑起来,说,千万不要买,那可不是咱平常百姓戴的,那都是大户人家拿来显摆的,再说金戒指有什么用,好看不中用,顶针儿才最实用,用你姥姥的话讲“这是平民百姓的本分”。母亲用朴素实在的话,说着浅显的道理,我记住了。

那年母亲病逝,我急匆匆地从外头赶回老家,跪在母亲遗体前,我失声痛哭悲痛万分。我为母亲擦洗身体时,发现那枚顶针儿戴在母亲手上,这枚母亲用了一辈子的顶针儿磨得亮亮的,它伴随了母亲半个多世纪,母亲要把它带到另一个世界去,因为这是母亲一生最珍爱的物件儿。“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戴着她的顶针儿,打过多少补丁,缝过多少衣服,数也数不清。小小的顶针儿,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物件儿,却释放着浓浓的母爱,映照着平常百姓家的温暖情怀!

华丽高贵的戒指,中看不中用,朴实无华的顶针儿,却最实用,然而如今会做针线活儿的人越来越少,顶针儿似乎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也许有一天,顶针儿最终会走进历史的尘埃,成为人们的回忆。李富胜)

作者简介

关键词:李富胜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