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漆艺如何多元化?
自由浪漫、温暖怀旧……
年轻的漆艺创作者的加入,带来了许多有创意的漆艺作品,不仅保留了福州漆艺的传统精髓,更在工艺流程、材料运用、题材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使得福州漆艺呈现更加多元、自由的面貌。
“漆艺可以是深沉的、内敛的,也可以是时尚的、轻松的、浪漫的。”“90后”福州姑娘、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施鹏程便是青年漆艺创作者代表之一,从她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漆艺的多元。目前,她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漆艺专业,并在福州开设了“吾桼工作室”。
不久前,施鹏程的漆器作品《初始》入选全国美展,还获得浙江省美展银奖。该作品在脱胎技艺的流程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巧妙地让大漆邂逅瓦灰、棕榈,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这不是施鹏程的大漆作品第一次惊艳大众。在此之前,她的作品《髹物怀情》(2015年)屡获殊荣。“大漆是有生命的,自带黏合修复属性,能够成为情感治愈的载体。”施鹏程回忆道,读研时她就不断自我追问,大漆还能承载什么?后来,她发现髹缮(使用大漆对旧物进行修复和装饰的工艺)是一种情感治愈的途径,于是,她把思念寄予质朴的劳作,对爷爷的遗物进行了髹补。在日复一日的髹涂与打磨中,链接了人、事、物,髹补之后的物品不但承载了记忆与事件,更是以新的面貌获得重生。《髹物怀情》作品反响热烈,触动人心。
漆艺创作者施鹏程。
2020年,施鹏程创作了《植物记》,通过灵动的线条、明艳的色彩描绘植物,同时勾勒出大漆轻松、自由、浪漫的一面。每一笔,都是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每一色,都是对生命之美的追求与赞美。《植物记》让大家看到了不同于传统漆画的表达:原来大漆还可以如此轻松、浪漫。
在作品不断涌现的背后,和大多数漆艺工作者、李子柒一样,施鹏程也经历过对漆的严重过敏,但在热爱和过敏中,她选择了热爱并坚持。“这10多年来,可以说,我和大漆是一种共生的状态,一起成长。”她说。
在福州,像施鹏程一样的新锐漆艺家还有很多。除了本土人士之外,还吸引不少外地年轻人前来做漆,他们被称为“漆漂”。这些“漆漂”里,不仅有外地来榕求学的大学生,也有慕名专程前来学习漆艺、做漆器的年轻人。
漆艺创作者郭逸杰。
“00后”的泉州小伙郭逸杰是其中一员。“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漆艺人不断精进完善,诞生了许多经典的技法。这些都是吸引我、留住我的原因。”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系漆艺专业毕业后,他拜福建省漆艺大师孙曼亭为师,继续深耕漆艺。在郭逸杰看来,想要更好地传承传统漆艺离不开“古为今用”,他将大漆运用在耳机壳、音响上,希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漆艺、认识漆艺。
注入越来越多新活力
漆艺,未来可“漆”!
福州漆艺未来可“漆”!与漆艺相关的比赛和展览渐渐多了,《福州市漆艺保护与产业发展规划》《福州市脱胎漆器技艺保护规定》出台了,各种漆艺个人工作室、工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去年,福州市脱胎漆器行业协会会长陈天灨接受采访时介绍,福州漆艺从业人员有3000人至5000人,其中近七成年龄在45岁以下,且大多毕业于专业院校,艺术造诣高、思维活跃,推出了不少市场接受度高的创新产品,为行业发展注入“活水”。
“近年来,福建省内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漆艺相关专业或选修课,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漆艺创作,为福州漆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郑鑫教授说。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行走在榕城,漆艺已逐渐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少公共场所都可见漆画身影:火车南站的大型漆壁画《日出闽江》、火车站的大型漆壁画《闽都晨曦》、地铁一号线胪雷站的大型漆壁画《五虎雄姿》等,都在向公众展示着漆画魅力,而一些著名品牌、赛事奖杯也巧妙地融入了大漆元素。
不久前,福州“三条簪”爆火,漆艺从业者方晓辉紧跟而上,创新性地将传统大漆工艺和“三条簪”相结合,让非遗与非遗“强强联手”,在传承创新中碰撞出迷人的火花。
(来源:福州晚报记者陈丹林 舒颖/文 张旭阳/摄)
艺术家简介
郑鑫,1968年生于福州,闽江学院教授,原闽江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闽都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副主任、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委会主任、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州市首届文化名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重要展览并屡次获得高级别奖项,多幅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工艺美术馆、越南胡志明美术馆、福建省美术馆等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在艺术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权威论文9篇),出版专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部。主持国家艺术基金1项,福建省社科联项目2项,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创作项目各1项,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重点项目1项;发明专利3项,参与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2项、文旅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