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正文

威海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威海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04-13 16:58:1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4月12日上午8:30,威海市新闻办举行展望“十四五”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刘树伟,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于习文介绍了威海市“十四五”期间总体部署和重点任务。

《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近期即将印发实施。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以“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进程中发挥排头兵作用,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

根据国家、省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彰显东部城市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政治担当,把精致、幸福、现代化作为统领各方面建设的核心要求,顺应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望,提出奋力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中争当排头兵,重点在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等五个特色优势领域走在前列,当好排头兵。锚定二〇三五年发展目标,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到2025年,新经济新动能逐渐成为全市发展的主导力量,基本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综合实力更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4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牢牢站稳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发展质量更高,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海洋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建成全国区域性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

发展后劲更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营商环境更加优越,在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基本建成省内领先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人文气质更佳,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相得益彰、融合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更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普及,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治理效能更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日趋现代化,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更富足,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

主要任务

《规划纲要》围绕推进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对“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从13个领域进行了阐述和部署。

深化科技创新引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为方向,以企业为主体,更加精准高效集聚创新要素、人才资源,构建“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展壮大七大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着力优化产业生态,加快制造经济、服务经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实施海洋强市战略,打造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坚持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个导向”,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开发利用向循环利用型转变。

坚定不移扩大内需,高质量融入新发展格局。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战略,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

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精致城市典范。

坚持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增长,强化全域一体统筹发展,加速东拓、西展、南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运行效能,构建生态化组合型都市区。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智能化、网络化、现代化,重点围绕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领域,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立体衔接、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体系。

坚持绿色高效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城市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谐统一,加快建设可持续的美丽生态之城。

创新发展优秀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坚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红色文化、活化传统文化、做优现代文化,进一步提升城市内涵气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

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扩大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打造平安威海法治威海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建立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包容和谐的社会发展新格局。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短板弱项,实施一批具有首创性、系统性、标志性的改革举措,以“改革关键一招”促发展促突破。

指标体系设置主要基于哪些考虑?

“十四五”《规划纲要》设置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5大类23项主要指标,其中15项预期性指标、8项约束性指标,既体现引导市场主体和预期,也明确政府责任和对社会的承诺。在选取和设置指标的过程中,主要是考虑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紧扣全省要求和威海特色。

落实国家、省统一规划体系和上下衔接的要求,省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均纳入我市《规划纲要》,又在具体指标选取时充分体现威海特色、重塑发展优势,比如

“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这个指标,重点体现威海的海洋特色、海洋优势,是我市海洋强市建设的核心指标。比如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这个指标,截止“十三五”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60%,位居全省前列,该项指标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全市产业结构,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同时,聚焦争当全省排头兵的要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等多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体现市委市政府争先进位要求。

引导高质量发展和质效提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设置“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指标;围绕增强创新能力,设置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围绕新型城镇化,设置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等指标,旨在引导全社会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努力提高研发投入强度、经济增长密度和综合产出效益,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突出民生福祉和社会进步。围绕提升生活质量,设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镇登记失业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人均预期寿命等指标;围绕推动绿色发展,设置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等指标;统筹安全和发展,设置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指标。这些指标都是跟民生息息相关的,旨在让全市人民充分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重大工程项目专栏设置有哪些考虑?

谋划实施好重大工程项目,是实现“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规划纲要》共设置20个专栏,并建立了“十四五”重点项目储备库,实行重点储备项目动态管理,集中在科教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共计储备各类重大工程项目500多项。项目论证过程中,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凸显产业转型支撑。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紧扣制造强市战略,围绕七大产业集群实施一批支撑性、引领性的大项目。比如,布局建设全球激光打印机研发生产基地、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碳纤维产业园,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等150多个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暨配套产业园、中韩(威海)跨境电商物流基地、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实施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先进核能技术科研基地等近20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凸显基础设施支撑。

推进莱荣高铁、威海新机场建设、桃威铁路电气化等一批战略性、牵动性重点工程,加快构建胶东半岛1.5小时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3小时联动发展圈。发挥东北亚港口群中心位置的区位优势,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造东北亚海上航运中转枢纽、日韩近洋干线港和内贸中转基地港。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推进长会口水库前期工作,加快黄垒河、母猪河地下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努力解决干旱水患矛盾。抓好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等重大能源设施建设,持续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紧抓国家加快新基建建设机遇,推进5G基站建设和组网服务等建设。

凸显民生保障支撑。针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安排了推动各区市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等任务,推进一批新学校建设,建立大班额防控长效机制。针对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提出“十四五”期间推进市胸科医院改扩建、里口山医院、北京医院威海分院等项目建设,全市全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针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围绕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安排一批生态修复、岸线整治、循环经济等项目,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美丽家园。

社会民生领域有哪些重点部署?

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纲要》顺应群众期盼,对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作了重点部署和具体安排,提出逐步扩大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

围绕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提出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升级完善现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大型场馆,加强文化公园、剧院、电影院建设,新建一批城市书房和乡村书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围绕着力发展优质现代教育,提出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普通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建立大班额防控长效机制,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促进高等教育更快更好发展,提升教育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围绕深入推进健康威海建设,提出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评估咨询和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国际化、高端化中医养生保健基地,打造医养结合示范市。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向基层群众、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

围绕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提出搭建市-区市-镇(街道)-社区四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落实新建小区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机制,实施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增加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

此外,《规划纲要》还对事关民生福祉的居民收入、就业社保、特殊人群等进行了重点安排,积极回应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责任编辑:陈雅雯)
关键词:威海,十四五,2035年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