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教育观察 > 教育资讯 > 正文

从“裂变”到“聚变”——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总校长苗禾鸣的“生意经”

从“裂变”到“聚变”——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总校长苗禾鸣的“生意经”
2021-06-16 16:36:4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5月28日上午,章丘双语学校与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高中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在山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章丘双语学校高中部正式命名为“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章丘双语合作校区”。

“此次由集团牵头促成两所学校合作,附属中学将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多方面为合作学校提供智力支持,期待双方携手建设更加卓越的高中教育。”苗禾鸣说,这是山师基础教育集团签订的第57所合作校。

在集团发展史上,有这样一组数据——

从2014年成立以来,6年,这个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基础教育集团,已帮助青岛、济南、菏泽、泰安、德州、枣庄、淄博、临沂等12个地市新建合作学校57所,包括从幼儿园到高中,涉及不同办学体制、不同合作模式。与云南、新疆、内蒙古等边疆省份的5所学校建立了拉手帮扶关系;在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建立了三个海外教育中心,与国(境)外15个国家和地区的24家教育局或学校缔结了友好合作关系。

有媒体这样评价:“山师基础教育集团实现了从1平方公里到1万平方公里的优质教育覆盖面,成为基础教育集团行业领域内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从联盟到集团,从鲜有人知到“求合作”者“络绎不绝”,山师基础教育集团从“0”到1,从1到“n”,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从规模与数量上的“裂变”到文化与内涵上的“聚变”——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秘密?

预得见趋势:

“见人所未见,做人所未敢”

从上小学起,苗禾鸣就做过很多“出格”的事情。

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男孩,他的兴趣点在哪里——答案不外乎是掏鸟窝,捉鱼,追兔子,打架……。然而,那时小小的苗禾鸣,却展露出了异于常人的“经营天赋”。他发现,小伙伴们喜欢吃的冰棍都是一毛钱买来的,但冰棍加工厂才卖5分钱,于是就跑起了“中间商”的“生意”,结果很快就赚下了“一大笔”零花钱。

1987年,考入山师历史系的苗禾鸣,也同样表现出了非凡的“发现力”与“洞察力”。或者说,他总是善于以其预见性的眼光敏锐地捕捉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在8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舞会刚刚开始流行,也深受大学生们青睐。但当其他同学都忙着跳舞、看电影的时候,苗禾鸣看到的却是这背后的商机。所以他忙的,是组织舞会,是转售电影票,是提供同学们所需要的服务。

工作第一年,苗禾鸣还发现,学校附近的复印小店忙得不可开交,供不应求。“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他意识到,这又是一个机会。于是,利用业余时间,他租下了一个店面,提供文印服务。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就雇了一个文印人员。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一年下来,竟然为历史系净赚了55万!

在那个年代,55万意味着什么?这个爆炸性的新闻,一时间轰动了整个山师。

“敢干,但不是蛮干。”这是苗禾鸣总结出来的“生意经”。有意思的是,如此有经济头脑的他,却似乎冥冥中注定了要为教育贡献出他超卓的眼光、胆识和智慧。大学毕业后作为佼佼者留校的他,1994年起,被委任为山师校党委办公室秘书。然而,谁也未曾料到的是,1996年,发生在山师附小因择校生问题引发央视《焦点访谈》关注的事件,让他迎来了一个人生的转折——在附小一片混乱之际临危受命,苗禾鸣从此开启了长达16年的小学校长之路。

“变局中,登高望远;纷扰中,洞悉大势。”——以此为“利器”,16年间,本来准备“见好就收”的苗禾鸣,非但没有“收住”,而且在迅速收拾好乱局之后,把占地不足9000平米、班不过24个的小学校,办成了一个别人看来是不可能的大联盟——2014年,附小教育联盟已拥有12所直属校(园)区,7所合作校,省内和国外友好校分别有10所和15所,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不断扩充。

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智慧是贯通的。学生时期做勤工俭学,苗禾鸣做的一鸣惊人。困难之际做校长,苗禾鸣一样做的风生水起。于附小在任的16年,他的n个“创举”,很多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沿。

例如,早在2006年,他就大胆地提出了家庭作业“减负令”:一开始,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分别控制在半小时、1小时、一个半小时之内,作业量在学校网站公布,接受家长监督。后来,干脆取消了一二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与此相应,苗禾鸣抓住了“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这一关键点,开启了以教师“少讲、精讲”,把学生的主体性还给学生为基本导向的课堂改课。

再如,2007年,在苗禾鸣的倡导和筹谋下,附小为五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一门备受欢迎的特色课程——户外课堂,一周时间内不上文化课,而是走进军营、企业、农村、产业园、寻访老济南,参观电视台、机场……。与此同时,还在全省率先开起了儿童哲学课、游泳课、形体课、阳光体育健身课、心理健康课等。

这些,只是苗禾鸣在附小16年,紧紧围绕“教育就是服务”这一办学理念,革除积弊,破旧立新,所做出系列探索中的一两朵浪花。

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此间,他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研究企业经营管理,以经营的理念管理学校,所以他总能把握时代的动向和教育发展的趋势。总之,他看到的不是眼前一时的得失,而是更远的未来。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对附小的育人目标有着清晰的定位:“为20年后的中国社会培养具有民主意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看得见需求

为基础教育体制改革探路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群体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矛盾聚集之下,均衡之路该怎么走?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走向多元化,增加选择性,拓宽办学渠道,形成教育服务市场,促进教育资源的丰富与辐射力。”苗禾鸣认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

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领域开始涌现出集团化。在山东,隐隐听到了召唤的苗禾鸣,正是看到这一现状并迈出了探索的脚步,去“先行先试”的那一个。

他认为,通过集团化办学,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将优质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分配,可以盘活资源,打破校级壁垒,使优质教育资源保持平衡。而山师大建立基础教育集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一整套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这些都为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保障。

从“裂变”到“聚变”——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总校长苗禾鸣的“生意经”

事实证明了苗禾鸣的判断是正确的——从2014年2月集团开始筹建,半年时间内,已经在山东省内7个地市拥有22所学校,覆盖学前教育到高中4个阶段。

“集团成立以来,全省各地政府、企业和个人与我们的联系络绎不绝,皆希望通过与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的合作,大大促进和带动了当地学校的快速发展,体现了当代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强度。”苗禾鸣认为,集团的成立,远不止于扩大优势教育资源,也是对僵化教育体制的冲击。尤其是集团在办学体系、教育质量、改革创新三大领域内不拘一格,求新求变,同时又稳扎稳打,促进合作校不断获得实质性提升,正是对其成立意义的生动诠释。

譬如,集团创新采用了“矩阵式”管理:校部联动,融合发展;纵横交错,职责对接。实践证明,与科层制管理模式相比,矩阵式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管理效能,加强集团与校园区互动,更好发挥部门专业引领和服务学校的作用。

再如,随着集团的诞生,苗禾鸣对于原来附属中小学所创立的学校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同时,对用人机制进行了重新界定。采取“集团聘、学校用”的方式开展新教师聘任,将教师由“学校人”变为“集团人”,根据学科、编制需求,灵活调配,有效盘活教师队伍资源。

2019年,集团人提炼出了转型中的“六字箴言”:瘦身、强体、迭代。“瘦身”就是由科层制结构向扁平化结构型转变;“强体”就是由规模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迭代”就是由管理组织型向资源平台型转变。

目前,集团成员校多是城郊结合学校或者农村薄弱学校,更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的注入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但从长远来看,合作办学只是集团发展的第一层次,将来要将教育集团打造成校长、名师的“资源库”,成为课程“资源库”,帮助更多学校进行课程设计或管理团队打造,提供优质的教育咨询和培训等。

在苗禾鸣看来,集团之所以呈现出蓬勃生长的态势,原因有三:“一是遵循了教育本身的客观规律,二是尊重了学校管理团队和教职工队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调动了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办学的积极性。”

播撒下信念:

“虎狼之师”的成长密码

“我们是一支名副其实的‘虎狼之师’!”

“忙并快乐着,累并充实着。”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最多的,就是每个受访者似乎都是激情满满斗志昂扬的状态。

是什么力量在激励着他们?

这背后,当然离不开集团内的各种有效制度驱动。比如充分体现了民主与尊重,从附小一直延续到集团的“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比如对年轻后备干部进行“多地域、多校区、多学段、多岗位、多学科”的五多培养模式;

比如在集团校之间开展“联学、联教、联研、联考”的“四联”优质资源共享模式,比如新进教师都要在总校培养锻炼1—2年之后,再分配至分校工作并进行跟踪式培训等。

活力充沛的团队,更有效激发了集团直属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在完善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基础上,各校进一步思考文化建设:以校本课程、社团活动、课外实践等为依托,进行特色活动校本教材的研发,提升学校特色发展力。

“这就是集团旗下各校快速发展,但教育质量没有受到很大影响的关键。”集团副总经理张亮告诉记者,这不仅让年轻教师得到锤炼和提升,也保证了学校优秀文化的传承。

“虽然,对于一个庞大的集团来说,制度是重要的,但很多时候,能起到凝聚人心作用的,却不仅仅是制度。”

张亮的话不无道理。山师基础教育集团的发展“秘笈”,除了制度,还有“文化+价值引领”的力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信心,信念,信仰。’的力量。”苗禾鸣说。从附小开始,他就提出了“专业、尊重、协作、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他希望,这不仅仅是4个词语,而是一种看不见但一直流淌在空气中的文化气息。

在他看来,一名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在集团内营造一种“人心齐,风气正,干劲足”的文化氛围,才是深层次的推动力。

“不只是在集团内,我们到一个地方办学,更多的也是特别关注教师精神气质的打造。”苗禾鸣说。对此,时任红岛实验小学的校长陈仁波感受特别深刻。本已考上公务员的他,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进入体制,选择了山师基础教育集团。

“在这里,苗校长给予了我们更开阔的成长空间,每天都有新的挑战,每天也都是新鲜的。”而今,40出头的陈仁波在瑞华合作校做的有声有色,也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社会以及来自家长的交口称赞。

“做领袖的人有两种,一种使人慑服,一种使人悦服。毫无疑问,教育工作者应当使人悦服,因为教育的出发点是爱。”这是任敢先生评价梅贻琦的一段话,苗禾鸣正是后者。

“他以自己的品格、修为与智慧,让粗糙、冷硬、严肃的管理变得丰富、柔软、细腻,从而有了生命的温度。”王敏告诉记者,发生在附小和集团曾经的点点滴滴,是最生动的注脚。早在附小工作期间,苗禾鸣就为一位妻子怀孕待产的老师,让出了一套126平米带电梯的单位住房。

“这件事情,感动的不只是这一位教师,而是整个教师群体。”王敏说,十几年来,发生附小,在集团里,类似的故事早就难以数清。比如,他常常提醒教师们“你们都要照顾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下午开会,如果到了下班时间,他还会提醒那些需要到幼儿园接孩子的老师们先走。“这细节带给了无数年轻妈妈们无比的感动。”王敏说,她也是其中感受颇深的一个。

“有情有义地相处,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当你被浸染其中,自然就会每天都能量满满。”宣传企划部部长于敬敬说,或许,这就是一种集团所特有的“精气神”,是甘于奉献,是情愿担当,是锐意创新……

扶助薄弱校:

“在最需要的地方留下带不走的力量!”

“到农村去,到最薄弱,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这是苗禾鸣从成立附小联盟到发展为基础教育集团以来,一以贯之的行动方针。

怎样才能为合作校提供最适切的帮助?

深谙学校发展之道的苗禾鸣打出了“四个一”的“组合拳”:为合作学校提供一套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个好制度,一个好课程体系。通过三至六年的帮扶,为学校留下一种带不走的力量。

为此,集团也走过了一条从输出优质师资到输出优质管理模式的升级之路。

作为集团成立后开启合作的第一所学校——德州经济开发区太阳城学校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2014年7月22日上午,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与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在该区富豪康博酒店举行,也意味着这所学校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据时任太阳城实验小学的校长李新征介绍,这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在学校建成之初,就遇到了像大多数相同学校一样的办学尴尬的情况: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育经费普遍投入不足等等。8月1日,李新征与山师集团选派的2名管理人员一同报到上任,进行了工作对接。

上任后,这支管理团队按照市教育局和开发区要求,结合开发区教育实际,参照山师附小和山师附中的办学理念,研究制定太阳城学校的办学方案,包括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教师培训、教育资源有效使用等全方位办学内容。办学方案制定后,将经过专家评估认定,作为今后评估办学成效的主要依据。

“集团的新建校并非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新路。”苗禾鸣认为,“集团既要形成共同的文化特征,又要形成不同的具有自己特质的学校,多样性是集团化办学的不二特征。”目前,集团内80%以上的学校,尤其是基础较弱的学校,也均形成了相对成熟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品牌。

今年刚过不惑之年的李新征,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在集团的“五多”培养模式下,先后任过附小雅居园校区教导处主任、山东师范大学平邑赛博分校教导主任,泰安分校常务副校长、齐鲁合作学校(九年一贯制)副校长、附小滕州分校执行校长。实战式的历练,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为了寻找恰当的改革突破口,在李新征带领下,学校领导班子三番五次召开教学改革会议进行商讨,最终,确定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手,进行教学改革。于是,在一批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学校展开了以“任务单达标”的教学改革尝试。

“改革带来了新气象,发生变化的不仅是学生的面貌,在此过程中,浓厚的学术氛围也为教师们的成长注入了新的生机……”改革的初步成功让李新征更增强了信心。

2020年7月,根据协议,6年的合作画上了句号,这所学校以看得见的成绩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能再续签协议,延长合作吗?”

面对当地教育局的续签意愿,苗禾鸣还是坚持了集团的初衷:“当我们集团的理念、文化和人文基因植入合作校以后,学校就会孕育出一种自我生长力,发展也会形成一种惯性。即使我们的人走了,已经形成的这种生长力和惯性是带不走的。选择离开,是因为还有更需要的地方在等着我们。”

坚守住规律:

“为生命成长而服务”

“你想成为学校的风云少年吗?你想转变角色走上讲台‘指点江山’吗?你想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研究的领域分享给更多同学吗?如果都是‘yes’,那么‘齐鲁·风云少年’工作室,不容错过!”

这是一封由山师基础教育集团的直属校——齐鲁实验学校五年级的“齐鲁·风云少年”工作室的三个学生李秋钰、丁保君、江沐子共同发出的“招募令”。背后,有一个寻常又不寻常的故事。

这个不一样的工作室,是在4月13日的全校升旗仪式上,由校长孙艳梅亲自授牌而诞生的。

原来,在一次“校长有约”的活动中,孙艳梅邀请五年级的十名同学共进午餐,聊天中,她发现李秋钰的梦想是当老师,她又对中国历史特别感兴趣,于是,孙艳梅就鼓励秋钰利用寒假多多积累、深入研读,有机会就可以打造一个学生讲堂的课程,讲给同学们听。

这几句话深深鼓舞了李秋钰。寒假期间,她组织小伙伴深入学习,并转变角色,以小老师的视角自主研读,从梳理适合同学听的教学点、讨论讲课脉络开始,到设计教案、制作课件。仅仅一个寒假的时间,她们这支团队就备出了14节课。

工作室成立以后,在大队辅导员吴聪的帮助下,李秋钰的历史团队已在五年级寄宿部开课5次,深受欢迎。

在山师基础教育集团合作校——历山双语学校的校园里,有一个漂亮的“树屋滑梯”,其背后的故事,与齐鲁实验学校的孩子们所经历的,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校长莫陇告诉记者,“树屋滑梯”的创意,来源于一份少代会的学生提案。提出者梁家铭、马圣航等告诉记者,当时让他们激动万分的是,“没想到,梦想这么快就变成了现实!”。后来,二年级二班的孩子们还结合语文课上刚刚学习的拍手歌编出了“滑梯公约”。

什么是“民主”?什么是“尊重”?什么是“专业”?苗禾鸣认为,答案其实就藏在集团各校像这样的一个个真实细节里。“儿童立场”不是一句贴在墙上的口号,而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故事。

“做教育要守住两条规律:一是教育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反过来为社会发展服务;二是教育要遵循人的生命成长规律,反过来为人的生命成长服务。”这是苗禾鸣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他看来,校本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名片”,能否体现教育规律是基本要求。从齐鲁实验学校追求“看见每一个”,到历山双语学校“看见人,发现人,培养人,成就人”,再到祥泰实验学校坚守的“每一个都很重要”,都是对集团教育理念“教育就是服务”丰富内涵和育人追求的生动诠释,也是集团教育质量一直呈上升态势的内在原因之一。

【后记】

出生在青岛即墨的苗禾鸣,从小对大海就天然有着很深的感情——浪花、海风、沙滩、贝壳,是他儿时记忆里最美好的部分。海的辽阔、深邃、自由与丰饶,滋养了他的童年,也成就了后来的他海一样的胸怀、视野与气质。

“出生在海边的孩子,没有一个不喜欢水的。特别是夏天中午,尽管学校严令禁止,但很多孩子还会跑到海边去游泳。”苗禾鸣回忆说,当时他的班主任是一个男教师,却经常带他们到海边安全区域内去学游泳。遭遇学校约谈时,至今让苗禾鸣记忆犹新的,是这位班主任说过的一句话“想不让溺亡事故发生在孩子们身上,就应该教会他们游泳的技能。”

苗禾鸣认为,正是类似这样很多发生在懵懂时代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中就长进了血肉里,筋骨里,精神里,甚至是灵魂里,成为生命中不可拔除的一部分。

正如《历史不忍细看》一书中所言:“我们的成长,是经历了时间的灌木丛,而童年扎根在灌木丛的最底端,一刻不曾离去。性格的所有线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童年,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时候,“一个人长大后的样子,或多或少是童年许多个瞬间堆积而成的。”

从“裂变”到“聚变”——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总校长苗禾鸣的“生意经”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从上大学起,苗禾鸣就喜欢文学,尤其是对诸子百家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情有独钟,久而久之,在沉浸玩味与体悟中,其中的精神养分也慢慢融进了血液。因为喜欢,他还做过山东省中华诗文教育学会会长。有校长这样评价他:“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在工作上,他有着超出常人的大格局、大视野、大手笔、大境界;在为人处世上,他则是一个时时刻刻把集团人都看在眼里装在心里的“大家长”……

苗禾鸣特别喜欢王尔德的一个观点:“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他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他活成了什么。”纵观苗禾鸣和他缔造的山师基础教育集团,其成功密码有三:一是远见,早在附小期间他就有了明确的方向,看到了集团发展的前景;二是专业,附小16年校长的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认知:“管理即经营”,形成了自己对教育更为通透的认识,所以他能用专业的能力在专业的领域发力;三是坚持,一个集团在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人遇到挫折就中途放弃了,而他,则选择了一头扎入其中坚持到底。

对话苗禾鸣:最好的管理是“经营”

记者:您好像特别喜欢谈企业,据说您还有一个特别的“管理经”:不懂经营的校长不是好校长。能否谈一下为什么要用“经营”学校的理念去管理学校?何谓“经营”?

苗禾鸣:我认为现代学校的明显特征有两点,一是依法自主经营学校,二是民主、开放、科学地管理学校。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就是要有超前全新的办学理念、健全灵活的管理机制、丰富有效的人力资源、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和优质和谐的人文环境。而要实现这样的管理,需要校长去“经营学校”。

“管理学校”强调对学校内部业务的组织、计划、实施控制等环节,而“经营学校”就是运用市场机制对学校资源及智力成本等进行重组运营,通过公司化运作和服务化经营,形成学校建设、开发、管理新格局,实现学校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增值。

现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校长群体,多数是从学科门类单一的师范院校毕业,从教师一步步走上学校管理者的岗位的。公办学校又都以上级财政拨款为主,不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又管得面面俱到,校长天天要应付各类会议、检查、评比,忽略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和应对,使学校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教育拨款有限、入不敷出;学校无人事权,上级派来的师资有时难如人意,优秀师资又难以留住等等。

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现代校长,必须打破重“管理”轻“经营”的思想,从传统的办学理念中走出来,以经营的理念来管理学校,用教育经营学理论指导教育管理行为,既要把握教育规律,又要把握经济规律,构建合适学校教育发展的经营模式。

记者:作为校长,应如何用“经营”的理念来管理学校?

苗禾鸣:确立服务意识是经营学校的思想前提。我们应当明确学生不是管理对象,而是服务对象,这种服务要着眼于学生发展。

讲究成本运营是经营学校的经济基础。校长应当熟悉掌握学校现有资源状况,学会盘活现有教育资源,提高投资效益,在师资开发、学生质量和资源输出等方面获得最大回报。比如,以自己的校名作为无形资产合作办学、通过输出优秀管理者或优秀师资等联合办学。没有成本运营作为基础,要赢得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丰收,那是纸上谈兵。

创设品牌是经营学校的有力保障。品牌一旦确立,它就在公众心目中确立了一种认识,就会展现出品牌的魅力。目前,同类学校办学条件趋于同质化,而学校品牌形象的差异正在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差异。因此,作为校长,我们必须创设能被家长和学生认可的品牌学校,这与教育主管部门努力营造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并行不悖。如果你明白了品牌的力量,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家长那么热衷于择校了。

保证质量是经营学校的根本。没有质量,就不可能持续经营下去。我们不泛谈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只是从学生生活服务质量,比如就拿小饭桌来说,这关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如果具备条件的学校连一顿像样的学生午餐都提供不了,这样的学校还能提供什么?

愿不愿意践行“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愿不愿意将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做自己的目标追求,愿不愿意将自己对学生的付出当做一种人生幸福,这考验一个校长经营学校的能力,也透射出一个校长的品行和人格。

记者:要想“经营”好学校,作为校长面临的挑战有哪些?能否举一个小例子,来介绍一下您的一些具体做法?

苗禾鸣:我认为,一所教育质量高的学校,不仅要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而且要有一流的教师和会经营的管理队伍,不仅要有切实可行、高效完善的规章制度,还要有一个明晰的办学目标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校长不仅要关注学校的发展和品牌的提升,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学校发展的目的就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机会。

作为校长,大家都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给学校、给校长们更多办学自主权。但是,当教育主管部门真的把办学自主权下放给学校,那么作为校长应该追问两个问题:我们有经营学校的管理理念吗?是否已为经营学校做好了准备?

比如,为更好地经营学校,我努力克服工学矛盾,之前早早报考了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利用业余时间全身心投入专业学习。当领导决定由我负责筹建成立基础教育集团的时候,我把自己多年经营学校的实践经验与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到集团办学实践中。目前,集团办学实现了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丰收,在全国拥有50余所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的学校,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基础教育集团,目前,正在努力向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基础教育品牌坚定地迈进。(张桂玲)

【校长名片】

从“裂变”到“聚变”——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总校长苗禾鸣的“生意经”

苗禾鸣,研究生学历,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常务副理事长、总经理,总校长。曾获评“全省教育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优秀教师”等称号,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督学,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千名骨干校长”培养工程首批学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山东师范大学智库专家、产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主编《启迪育思》《对话仓颉与羲之》《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等系列丛书20余部,专著《〈论语〉〈孟子〉新探》受到广泛好评。

(责任编辑:于雅男)
关键词: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