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5日电江汉大学是湖北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一所拥有全职院士的湖北省省属高校。“2020年学校新增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4个本科专业。”近日,该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杨光敏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这些新专业都与人工智能相关,是学校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兴专业。
拟成立“英才学院”组建人才培养实验班
填报志愿不纠结“冷热门”专业
学生入校后可申请调换专业
杨光敏介绍,除新增专业外,江汉大学成立“英才学院”,拟自2020年新生入校后,面向全校优秀本科生进行选拔,组建各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班,实验班的每个学生都享有量身定制的培养方案,比如可进入校内最先进的实验室、参与教师最前沿的课题研究工作、获得到世界知名高校或教育机构交流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等。
另外,今年学校面向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新生,因计划原因,湖北省外投放的专业有限,省外同学可在学校官网或学校招生网上了解同批次招生专业。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专业主辅修制以及转专业制,杨光敏介绍,广大考生即使高考录取时未能满足自己理想的专业志愿,进校后仍有多种途径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校期间学生可按相关规定申请转专业,申请者转专业成功率90%。
专业主修辅修双学位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三大特点
国际化办学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
据了解,该校有17个本科专业入选省级一流建设点名单,优势特色本科专业包含: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美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公布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近年来,该校以“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立足学校实际实施学分制改革,逐步形成了“三三”制学分管理运行模式,选课实现了预选、正选和补改选的“三选”模式,修读实现跨专业、跨年级、跨学院的“三跨”模式,管理实现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课堂、自主选择学习进程的“三自”模式,形成了专业主修—辅修—双学位一体化的培养特色。
“学校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多样化,形成了校校、校政及校企三种人才培养模式。”校校培养模式中,学校与武汉工程大学开展合作培养,部分专业学生可以享受其他高校的优势专业教学资源;校政培养模式,学校与众多政府管理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培养相关人才,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空间;校企培养模式,学校与众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采用分段式、“双元制”等培养模式,学生可实现毕业即就业。
另外,学校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近年来,学校在教师“走出去”与“引进来”,涉外合作办学和学生中短期海外交流,国际联合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境外办学和来华留学生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展。
在学生培养方面,学校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项目,与英国、法国、德国、新西兰和日本等国高校建有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和学分项目。此外,学校设有专项经费,用于资助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赴境外高校进行中、短期学习和交流,资助规模为每年400余人。
另外,学校还制定了优秀学生奖励办法,设置多项各级各类奖学金,其中校长奖学金10000元/人•年,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年,另外还有励志奖学金、市政府奖学金、优秀学生标兵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各学院自行设立的企业奖学金等。
学校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坚持把就业工作贯彻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体系,充分发挥校院两个层面、师生两支队伍,校友会理事会两个平台、校企校政合作两个模式的作用,加强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实习一体化的平台与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专业化的就业服务。近几年来,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充分就业,每年就业率均达到91%以上,留汉就业比例超过70%。
最后,杨光敏提醒考生,填报专业志愿时,一定要根据本人志向和兴趣,结合高考成绩和身体条件,并最好选择服从调剂。专业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专业的“热”和“冷”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招生的“冷门”专业也许就是将来就业的“热门”专业,以江汉大学为例,社会工作专业80%以上毕业生走上了事业单位或公务员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