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极,我感受到了地球亿万年来的律动。”田慧如此描述自己的南极之旅。她本就是一个热爱旅行的人,走过了地球的七大洲四大洋几十个国家。看似“玩”的旅途中,田慧多了比普通旅行者的思考,专门出版过一本《慧声慧色》的旅行札记。
“‘旅行’在我的生命中已成为一种成长的方式。”田慧在《慧声慧色》的前言中如是写道。
在阿尔卑斯山巅的冰天雪地沐浴艳阳;在开罗城南的吉萨的沙漠中,她攀上金字塔穿越千年;在哥本哈根的大街小巷,她读懂了安徒生的纯真与善良;在马丘比丘的残垣断壁间,她亲眼见证了辉煌文明的古老奇迹……
最有意义的是田慧还带着妈妈,去土耳其做了回“沙发客”,受到一位叫做艾哈迈德的“沙发主”热心招待。在土耳其上过天、下过海、逛过大巴扎的母女俩,在行程的最后几天就吃住在“沙发主”家。艾哈迈德就把家里的钥匙、公交卡都给了田慧,还非常贴心地给了一部随时能联络到他的手机。
“所有的住宿饮食和帮助全部都是免费的,这就是沙发冲浪互帮互助的精神。”田慧在游记中如是写到。
“旅游,去体味别处的生活。”就在这别处的生活中,田慧认识了很多像沙发主艾哈迈德这样萍水相逢的朋友,“跟他们在一起,虽然语言不同、文化不同,甚至信仰不同,但彼此间的内心却能形成强烈的共鸣。”
就是这种共鸣,在2016年产生出巨大的回响,这次田慧萍水相逢的,是南极的冰川,“亿万年来的积雪层叠积压而成,时间在这里凝固。大自然令人敬畏。”在南极壮阔的冰川前,她感受到人是如此渺小,而所有的烦恼也似乎变得微不足道。
或许就是长久以来的这种感触,让她习惯于不断反思。就在前文描述的那次网上轩然大波后,田慧就反思自己,是从言谈技巧到换位思考的全方位反思。
正因田慧习惯于反思,所以在那位模仿小沈阳的选手脱下了苏格兰长裙,用自己的声音唱了首歌时,田慧终于用微笑和晋级票,表达了她早就应该表达,但被情绪所淹没的那句话:“希望你可以发掘自己的才艺,而不要活在小沈阳的阴影中……”暂时结束旅途的田慧,迫不及待地要返回工作岗位了。
03、42班之旅怎容错过?
在田慧新书《慧说》的读者见面会上,一个10岁的小读者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像你一样成功?这个天真却努力成熟的问题,又给了田慧反思的契机。
“我成功吗?我幸福吗?”她自问,“有时候看着我们栏目走出的歌手,他们比我个人‘成功’多了,但为什么我依然很快乐、很满足?”田慧闪回到了2006年,她答应做《综艺满天星》评委的那一刻。
“是的,我可以尝试更多,因为我是一个有要求的人。对自我,我的要求是价值的充分实现;对事业,我的要求是尽善尽美;对外界我依然有要求,我希望通过我的工作,对观众的价值取向有正面的引领。”
于是在42班开班仪式上,当轮到这个“有要求的人”自我介绍时,她主动“认领”了班级文艺委员的职务,“还能有谁比我更合适呢?”此举也算是给全班同学一个另类的自我介绍:报读42班,我是认真的。
尽管在公众眼中,田慧的形象就是正襟危坐,但在生活中她跟普通人一样,喜欢玩、喜欢运动、喜欢烹饪、喜欢烘焙,最重要的一点:她喜欢交朋友。在她看来,人在旅途会看到前所未见的景色,会遇到萍水相逢的朋友,“如果美景、朋友与你在同一个‘频段’,与之产生的强烈共鸣会给自我一个清晰的定位,让人在迷茫中尽快找到自己。”如是,田慧的迷茫与疲累,旅行与反思,便是通过这一次次共鸣联系在一起,真正成为她人生履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认为学习是用知识的碰撞与智慧的共鸣,来为自我进行定位,这与旅行是相通的。知识可看作震撼心灵的美景,智慧可当做萍水相逢的朋友,那我怎么可能错过42班这样重要的旅程呢?”
于是开班后,但凡有课程,田慧一定会像个学生一样认真记笔记;小组讨论,田慧一定会坐在中间,贪婪地汲取他人的智慧;但凡有活动,田慧一定是最活跃的那一个。
总裁班的课程大多涉及企业管理,这与田慧的职业似乎没什么关联,但她在其中也汲取到了丰富的营养。《组织观人学》《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课程让她似乎打开了思想之旅的另一扇奇妙的大门。
那么,业已出发的42班之旅美妙吗?这趟旅程是否真的会产生强烈的共鸣?田慧并不担心,“42班的同学们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尽管领域不同,但共同的特点就是‘有要求’!如果对自己、对事业没有严格的要求,称不上精英,亦不可能有心来总裁班提升。”
徜徉在知识的美景中,与同一“频段”的精英们琴瑟和鸣,恐怕这不仅是田慧的要求,更是同学们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