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热、最湿、最闷的一段时间。所谓“伏”,既有伏邪、暑邪的意思,也有“趴伏”家中,少出门、躲暑湿的意味。本周就要迎来今年的三伏天了,家长们一直在问我:能不能、该不该带宝宝去医院贴三伏贴?
哪些宝宝适合三伏贴?哪些宝宝不宜贴?
“小孩到底能不能用三伏贴?”最近常有家长这样问我。
这个问题无法斩钉截铁地给出确切答案。因为一不知宝宝体质,二不知宝宝身体状况。比如最近有没有生病、有没有积食?中医保健如果不谈辨证,要取得好效果是很难的。所以,判断宝宝是否能用三伏贴的大前提是一看体质,二看身体状况。
三伏贴适合
体质明显虚寒的孩子;
抵抗力差、反复感冒生病的孩子;
患过敏性鼻炎等慢性病的孩子。
那身体健康的宝宝能不能用三伏贴?
可以但没必要。若家长抱着不贴白不贴、多多益善的心态,反而有可能打破宝宝身体原本的平衡。而且,大热天带宝宝去医院,室内空调冷、人又多,室外伏邪肆虐,反倒容易造成身体不适。
三伏贴不适用于
2岁以下的孩子;
正在生病或明显积食的孩子;
有“热气上火”表现的孩子,包括虚火、积热等热证;
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的孩子;
对三伏贴过敏的孩子;
有皮疹、皮损的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三伏贴过敏,包括:皮肤敏感、对三伏贴组成里的中药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生姜等)过敏、对药贴胶布本身过敏等。还要注意,有的宝宝虽然是明显的虚寒体质、易感体质,应该很适合三伏贴,但是遇到发烧感冒,此时就不建议用三伏贴。
一定要在三伏天的“正日子”那天去贴吗?
回答这个问题前,必须先了解,三伏贴遵循的是中医“冬病夏治”的保健原理。
夏天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充足的季节。人在三伏、长夏时节,又有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的特点。因此这个阶段温补阳气最为高效。
“阳气足则百病除”。宝宝在夏天若能补足阳气,抵抗力也会随之提升。到了阳气敛藏、以阴寒为主的冬天,就能少生病。
很多家长认为,三伏贴应当选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头天去贴,只有在那几日去贴,阳气才最足、效果最好。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太准确的,如果是对证的药物敷贴,即使不在三伏天的第一天去贴,也能起到好的效果。
夏季天地间的阳气源源不绝,拘泥于特定的某一天去医院“扎堆”敷贴,没有必要。更不必为了赶日子,故意隐瞒或忽略孩子的不适,对身体造成伤害。
我总是说,功夫在平时,只要认真学习中医育儿、应季养护,就会知道,夏季补养阳气的方法,远不止三伏贴一种,效果也不见得比三伏贴差。艾灸、泡脚、应季食疗方,晴朗无风时出门散步、微微发汗,或者找个向阳的房间,舒舒服服地晒晒后背,都是不错的补阳选择。
三伏贴效果不明显、副作用多?
对中医保健一知半解的家长,往往会对三伏贴抱有“立竿见影”的期待。一旦效果不符合预期,就觉得它没什么用,贴得不合适还会让宝宝皮肤发红、发热甚至起泡等“副作用”很多的样子。
首先要说明的是,用了三伏贴后皮肤有些发红、发热的反应,大都是正常的,是身体往外透发邪毒的表现。不过,和大人不同,宝宝未必能忍受这种异样感,会忍不住用手触碰抓挠,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所以,如果宝宝出现这些情况,应立即停止三伏贴药,不要擅自涂抹药膏,管住宝宝的小手不去抓挠,待其自然痊愈。如果起了水泡、皮肤反应比较严重,还是带宝宝去医院就医处理比较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