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2020年已画上句号,中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迷,迈向更广阔的远方。
胶东经济圈是承接中国南北、辐射东西的重要战略要地,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有独特的“双节点”价值,2020年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开局之年,在过去的一年中,胶东五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站在“十四五”大门面前,下一步胶东五市又将如何把握当下,抓住未来机遇,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为此,记者梳理了青烟潍威日五市2020年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和2021年目标,并将陆续推出“胶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系列解读。本篇将关注胶东五市工业制造与“四新”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装备制造业成工业“压舱石”
2020年,胶东半岛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恢复速度较快,行业增长面持续扩大。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看,2020年胶东五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四市高于全省水平,可以说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青岛
日照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最大,较上年增长9.9%;紧随其后的是潍坊市,增加值同比增长8.3%;烟台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青岛市增长5.5%,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此外,威海市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增幅高于全国,但低于全省的5.0%,增速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通过五市梳理相关数据,记者注意到,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装备制造业的增势表现颇为抢眼,对支撑工业发展,拉动工业增长的贡献非常明显,起到了“压舱石”作用。
其中,青岛市装备制造业累计增加值增长9.7%,较规上工业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占规上的55.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92.5%。其中汽车制造业受载重卡车需求增加拉动,累计增加值增长19.4%。
烟台市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八成左右的前10大行业全部实现正增长,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幅都在10%以上。
烟台
威海市重点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加值分别增长55.4%、41.5%,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个百分点。
此外还不难发现,“链长制”也是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频繁提及的高频词。其目的不仅在于聚焦实体经济,优化产业基础,更在于“延链、补链、强链”,为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寻找主要负责人,找准领域,精准发力。
聚焦“四新”,新产业动能持续发力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胶东半岛城市的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动能不断发力,新兴产品增长强劲。
2020年,青岛“四新”经济加快成长,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2%,新产业、新产品实现蓬勃发展,规上战略性新兴制造业累计增加值增长4.2%,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7.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21.3%。其中,工业机器人增长达到了45%,智能电视增长15.6%。
威海
烟台“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1.5%。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7家,总数达到1120家,新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82家,占全省总数的1/6。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2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4.8%。
威海“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到32.6%,高新技术企业由502家增加到737家,国家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634家增加到113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49.5%提高到60.1%;此外,日照“四新”经济投资增长23.5%,居全省第5位。
在狠抓创新驱动方面,工业企业聚焦“卡脖子”环节,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威海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新引进9个海洋类高端科研平台,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海洋研究院;潍坊表现也十分抢眼,潍柴“重型商用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开发及示范应用”等18个项目先后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居全省第2位。
工业互联网是“四新”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点燃“四新”经济的新引擎。2020年,青岛大胆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以工业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一年来,工业互联网为青岛贡献了超过110亿元的新增产值,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超过20%,集聚了1833家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涵盖软件与系统集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正在形成全生态产业链。
潍坊
而逐步实现一体化的胶东半岛城市,也在龙头城市的带动下加快了融入工业互联网的进程。其中,威海实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互联网”工程,新增上云企业1558家,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实施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8个,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主动融入国家级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服装供应链云平台等行业互联网建设。
全力培育瞪羚、独角兽,发力七大战略性“新集群”
在近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山东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中,共认定了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位于胶东半岛城市的超过半数,共有7个,烟台市2个,威海市2个,日照市2个,潍坊市1个。未来,这些新兴产业集群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将日益显著,将有力推动胶东半岛城市工业结构优化进程提速。
日照
而一座城市所拥有的瞪羚、独角兽企业数量,往往是这座城市创新发展活力最直观的反映。
2020年,青岛共有10家企业进入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同比增加4家,分别为卡奥斯、青岛云路、特来电和能链集团,在全国城市的排名位列中国北方城市第二,全国第五。此外,青岛市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3274家,隐形冠军企业11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1家,累计评选90家高科技高成长企业。
烟台4家企业成为省级独角兽企业,省级瞪羚企业达到97家;威海新增6家国家级、3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2家国家级、2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13家省级瞪羚企业。此外,威海还对2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展培育,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超过20%。建立“小升规”企业库,183家企业进入规上企业行列;日照3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9家企业获评2020年度山东省瞪羚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7家。
近几年来,青岛一直致力于为独角兽企业营造活力迸发的创业创新环境,设立了“青岛独角兽热带雨林工程”,而为推进青岛成为风投聚集地,青岛出台《打造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中心若干政策措施》,并设立了科创母基金,这都为独角兽企业在青岛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风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