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创业,没有守业。”2013年,柴永森临危受命,担任双星集团董事长,带领其“二次创业”,以智慧转型开创新路,使其摆脱困境,甚至越至行业领先位置——资产和收入实现5倍以上的增长,“双星轮胎”品牌连续多年荣登亚洲品牌500强中国轮胎榜首。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创新。柴永森以自己超前的战略眼光和综合的产业布局,带领百年国企双星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变革,蜕变成为行业创新发展引领者。目前,双星集团已形成橡胶轮胎、人工智能及高端装备、废旧橡塑循环利用三大主业。本期齐鲁企业家日参带你走近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柴永森,回顾其带领老国企双星“二次创业”的奋斗历程,看在百年发展关头双星开启“三次创业”,打造科技、时代、智慧型世界一流企业新梦想的追逐之旅。
01从“汗水型”转向“智慧型”
2013年,柴永森初到双星。这家在当年便已有90多岁的老牌国企的观念、管理和设备都十分落后,与现代化企业天差地别。在传统的制造业模式下,轮胎企业受“质量、库存、应收”这三座大山压制,对此,柴永森选择牺牲发展速度,变“以产能为中心”为“以订单为中心”,从源头规避落后产能过剩问题。后来,双星在全行业利润下滑的洪流中逆行而上,三年年均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50%。
2014年,双星开始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三年间,集团引进人才,本科及以上学历由40人不到增加至1700多人,硕士和博士超过300名。此外还学习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以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如不断增加科研投入,培养工业设计人才,聘请全球优秀专家,走访顶尖智能制造企业等。
2016年6月,柴永森带领双星搭建起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4.0”工厂,这个由用户(订单)指挥、数据驱动、软件运行的智能生态系统,融“产品定制化、企业互联化、制造智能化”于一体,打破了传统轮胎企业的生产工艺和集中式的生产方式。全长约一公里的流水线,应用了11种300余台智能机器人,其中80%以上的装备是由双星自主设计和开发制造的,人工效率提高了3倍,产品不良率降低了80%以上。“要建就建世界最领先的轮胎智能化工厂!”这个当初被看作是天方夜谭的目标,被柴永森以行动实践了,双星完成了智慧转型。
02战略并购 发挥乘数效应
柴永森认为,“中国轮胎未来的竞争不是中国自主品牌轮胎间的竞争,而是和国际品牌的竞争。”不止步于国内发展,柴永森想带领双星“走出去”,而控股锦湖轮胎便是关键的一步棋。锦湖轮胎曾名列全球前十,具备完善的全球网络,是包括奔驰、宝马和奥迪等主流车厂的战略供货商之一,在中国以及欧美市场都具有较高的品牌和质量口碑,其智慧轮胎、低滚阻轮胎和不充气轮胎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
柴永森曾提到,双星对锦湖并不是财务并购,而是战略并购。锦湖的优势在轿车胎,而双星的优势在卡客车胎,双方的战略协同不是简单的1+1>2,而是发挥乘数效应,实现产品线的优化布局,开拓全领域的轮胎原配和替换市场,提升中国轮胎产业的全球地位和影响力。此外,双星充分挖掘锦湖轮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断扩大其优势,使其进一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