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潘鲁生撰文追忆“我们入校40年”并为同学作品展作序

潘鲁生撰文追忆“我们入校40年”并为同学作品展作序
2020-12-02 14:52:3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1.jpg

1980年,来自全省各地的40名新同学,还有2名同学来自青海省,我们一起走进山东工艺美校,相聚在1980级装潢班和织绣班,成为新一代工艺美术学子,从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从那时起,坐落在济南历山路46号的东仓校址、千佛山东路23号的校区,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就融进了我们的画里和心里,点点滴滴,记忆犹新。

2.jpg

1981年,1980级装潢班柳埠写生合影

3.jpg

1982年4月,1980级织绣班同学在菏泽写生

4.jpg

1981年,潘鲁生、郭立民与民间年画艺人合影

四十年前,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同学们思想活跃,好学上进,都有独特的个性。在校时,我们追求过时尚的喇叭裤、蛤蟆镜、双卡录音机和邓丽君的《甜蜜蜜》,经历过庆祝中国女排夺冠的热烈;我们经历了高等艺术教育的调整,还有工艺美术专业向艺术设计转型的变革,接受过“三大构成”等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曾沉浸于敦煌艺术的崇高;我们见证了学校中专阶段的结束和大学阶段的开启,经历了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与复苏。学校培养人,时代造就人,80级的同学们有着格外真挚强烈的使命和热情。

5.jpg

1981年,同学在柳埠写生

6.jpg

1982年10月,1980级织绣班同学在荣城绣花厂学习

7.jpg

1982年,1980级织绣班在曲阜写生

回想当年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浪漫温暖。一届两班常常暗自较劲,有竞争,有互助。专业课上经常有争论,体育课的比赛上有较量,学习读书力争上游,常常要比个高低,但彼此学习的较量绝不影响生活上的相互照应。虽然同学们年龄差距比较大,男女生比例失调,女生不足四分之一,但42名同学亲如一家,一同读书上课、写生创作、讨论交流,一起吃大食堂……一群年轻人竟也没有一对牵手共同生活,同学同窗更似手足亲情。

8.jpg

1980级全体女生入校时合影

9.jpg

1980级同学参加课外义务劳动

10.jpg

1980级装璜班同学在教室学习

四十年前的风华正茂的青年,现已双鬓泛白。大家有着各自艰苦的奋斗,为事业和家庭付出了艰辛,也收获了回报。几十年来,无论从事党政工作、服务经济建设,还是在机关、教育、文化、出版、医疗、企业、商贸等各个行业,大家还能坚持艺术创作,并在各自岗位上成了佼佼者。

2020年,大家相互邀约再次相聚,在母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办一场作品展览,集合了同学们当年在校生活照片和习作总共126件,还有几十年来的绘画设计作品60件,为展览取名《我们入校四十年》。不仅是我们80级入校四十年对学生时代的纪念,是青春的留影,也是我们走向社会观察万象的生活写照,是时代生活砺炼的结晶,是对母校对岁月人生的一次回忆、诉说和凝望,有着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11.jpg

1983年,1980级同学探讨摄影艺术

12.jpg

1983年,1980级全体同学毕业合影

学校就是家,我们从这里出发。俗话也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母校和同学有着我们最真挚的情感和记忆。岁月似流水,情谊如陈酿,回首时格外温暖。四十年再起航,续写人生质实醇厚的新的篇章。

1980级装潢班校友:潘鲁生

庚子小雪于北大山

潘鲁生撰文追忆“我们入校40年”并为同学作品展作序

潘鲁生,艺术学博士、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系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哲学社会科学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文化名家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徐鹏程)
关键词:潘鲁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