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是一场接力赛,每一棒都要全力以赴。
过去一年,青岛平度在作答发展答卷上取得优异成绩:498个固定资产投资支撑项目提速实施,连续12年荣获国家超级产粮大县称号,全球规模最大蓼兰七河生物香菇菌棒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全国单体最大白沙河笼养肉鸭基地竣工投用……
前行路上,有风也有雨。但有成绩,就更有底气。于平度而言,表面上,这些成绩是城市功能的完善和产业实力的增强;实质上,这是平度在精神、思想、战略等层面,对县域思维毅然决然突破的结果。
作为山东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平度耕地面积大、粮食产量大,“大”成为平度一个鲜明的标签。但平度显然不耽于此,它有着更大的希冀。“平而不凡,大而有度”,已成为140万平度人孜孜以求的追寻。
时代大潮,风云际会。去年,青岛都市圈规划“出炉”,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处于“咽喉之地”的平度,成为优势独特的重要支点。同时,平度地处胶东半岛几何中心,是青烟潍城市群会客厅和青岛辐射带动半岛一体化发展桥头堡。如今的平度,进入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蓄积势能迸发期,历史性地站在了聚光灯下。
“抓住了就是风口,抓不住就是一阵风。”在平度市委书记赵兴绩看来,平度当前战略叠加优势前所未有,重大机遇弥足珍贵,必须要乘势而上奔向“浪潮之巅”。找准突破发展的“关键穴位”,把当下短板锻造成未来长板,多向优秀“邻居”学习……一个小时的访谈中,赵兴绩金句迭出,讲述着平度怎样加速融入青岛都市圈,如何借势发力塑造发展新优势,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在哪里。
“云程始发轫,未来月满楼。”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平度起跑的路径、方法和决心清晰铺展开来。“产业强、城乡美、农民富、人心齐,这是我心中理想的平度。我对平度的发展充满信心,对平度的明天充满期待!”展望未来,平度市委书记赵兴绩深情中充满自信。
△平度市委书记赵兴绩(邢志峰摄)
加速融入青岛都市圈
记者:去年10月,《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这是山东省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地处胶东半岛几何中心,平度将如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更好融入服务青岛都市圈?
赵兴绩:对于一个地方发展来说,往往就在关键几步,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会落在后边。加快青岛都市圈发展,是青岛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大发展机遇,也是平度今后突破发展的“关键穴位”。
平度地处胶东半岛几何中心位置,距青烟潍三市主城区各约10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为更好发挥区位优势、嫁接省青资源,我们提出深入实施“双轮驱动、主城崛起,两翼展开、双向协同,多点支撑、全域联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五区”建设牵引作用,驱动全域加速融入青岛都市圈发展大格局。
其中,“双轮驱动、主城崛起”,是指围绕产城协同强化产业支撑,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同和高新区驱动主城区开发建设、商贸发展、人口集聚,实现主城区的产业协同、功能提升、要素提升、整体扩容。“两翼展开、双向协同”,是指对内强化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平度片区、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的产业支撑和整体功能;对外打造集聚资源要素、深化融合联动、强化辐射带动的两个高地。“多点支撑、全域联动”,是依托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绿色增粮示范区、“四区八园”等全域支撑要素,实现整体联动、城乡统筹发展。
具体工作中,主要是聚焦《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中明确的重点任务,做好“吸引人”“留住人”的文章,把平度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要素“磁场”、人气“高地”。
记者:2023年,平度规上工业总产值历史性迈上千亿元台阶,密码何在?下一步,如何加力提速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建设?
赵兴绩:制造业是平度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更是平度潜力和希望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常抓不懈,紧抓不放。
去年以来,我们牢牢抓住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首区”位置和主导地位不动摇,成立由我和市长任总指挥的组织架构,制定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落实闭环管理机制,牵引资源、要素、力量向先进制造业聚焦、聚集、聚合,有力巩固工业经济良好发展势头。去年,我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1家、总数达到526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高于青岛增速1.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跨上了千亿元台阶。
项目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支撑,没有项目,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将紧紧抓住项目这个“牛鼻子”,持续优化招商体制机制,强化要素资源配置,全周期做好项目“招、落、选、育”文章,加力提速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