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写山大
老舍与历史上的山东大学渊源颇深,在老舍赴英讲学6年后,于1930年至1936年,老舍先后在齐鲁大学与国立山东大学任教。(现山东大学西校区即前山东医科大学校区,山东医科大学继承自齐鲁大学医学院,其校舍即为原齐鲁大学校舍)
1930年到1934年,老舍任齐鲁大学教授;1934年秋,老舍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老舍在讲课之余写了很多著名中、短篇小说,老舍喜欢青岛,也喜欢山大,他写过一篇《青岛与山大》,文中写道:
“北中国的景物是由大漠的风与黄河的水得到色彩与情调:荒、燥、寒、旷、灰黄,在这以尘沙为雾,以风暴为潮的北国里,青岛是颗绿珠,好似偶然地放在那黄色地图的边儿上。在这里,可以遇见真的雾,轻轻地在花林中流转,愁人的雾笛仿佛像一种特有的鹃声。”
在海边的微风里,看高远深碧的天上飞着雁字,老舍说,这真能使人暂时忘了一切,即使欲有所思,大概也只有赞美青岛吧!过去,山大在青岛常常引起他人误解,青岛富有洋味,夏季的青岛易被当时有钱人弄成烟酒香粉的世界,山大立在青岛不大合适吧?用老舍的话说:“这种因爱护而担忧的猜想,正是我们所愿解答的。”“青岛之有夏,正如青岛之有冬;可是一般人似乎只知其夏,不知其冬,猜测多半由此而来。说真的,山大所表现的精神是青岛的冬。”老舍说过,“春山上的野花,秋海上的晴霞,是我们的,避暑的人们大概连想也没想到过。至于冬日寒风恶月里的寂苦,或者也只有我们的读书声与足球场上的欢笑可与相抗;稍微贪点热闹的人恐怕连一个星期也住不下去。”,更说过“能在青岛住过一冬的,就有修仙的资格。我们的学生在这里一住就是四冬啊!他们不会在毕业时候都成为神仙——大概也没人这样期望他们——可是他们的静肃态度已经养成了。”
朴素是山大的风气,即使是六七月最热的时候,当时山大的学子依旧一袭“蓝布大衫”,大有“众人摩登我独古”的气概!老舍先生还会“自傲”地说:我们是一群“山东儿”,我们是在这儿(青岛)矫正那有钱有闲来此避暑的那种奢华与虚浮的摩登。
最忆是山大
1934年老舍辞别济南,来到青岛的国立山东大学。留洋多年且已有盛名的老舍来到山大,师生都是非常欢迎的。1934年10月9日,在欢迎老舍来校的大会上,主席严曙明盛赞老舍:
“在师长方面,新聘有现代文坛知名的舒舍予先生,将来一定能予本系(中文系)同学很多的指导与教诲。”
事实上,不论是作为现代文坛的知名作家,还是山大历史上的杰出教授,老舍都在山大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老舍在山大开设的课程有《文艺批评》《小说作法》《欧洲文学概论》等文学专业课程,也有《欧洲历史》等课程。不管哪一门课程,他都讲得非常认真,因此课堂常常“门庭若市”,甚至没有座位可坐。老舍先生的讲课风格则非常风趣幽默且十分生动,比如讲《欧洲历史》,多谈及自己留欧的见闻和感受;讲小说,则谈自己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也包括自己作品的不成熟之处。尽管老舍先生打分不高,“获得80分以上的据说如黎明时的星辰,寥寥数人”,但依旧非常受学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