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著名画家范扬访谈:我们正在向高峰迈进

著名画家范扬访谈:我们正在向高峰迈进
2021-03-27 17:41:1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问:您在学习素描时曾回忆范曾先生讲徐悲鸿的“三要三不要”,“狮子扑象”的故事,范曾先生从哪些方面影响到您的绘画创作观念?

范扬:范曾先生是我的亲叔叔。在我刚学画、开始画素描的时候,他并没有具体教我,而是给我讲了一些基本的理念,徐悲鸿的“三要三不要”就是之一,也即“宁方毋圆,宁脏毋净,宁过毋不及”。

他还用过一个精彩的比喻,来解释他对绘画的理解,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说:学画要像狮子扑象一样,扑上去的时候要全身心地投入,要把骨髓里的劲都用到爪子里面去,才能抓住这个象。这个象,是形象,也是心象。特别有意思的是,范曾先生对我要求很高。我年轻时取得成绩难免沾沾自喜,他则对我说,“你的水平在家族里只能算‘打的起步价’。”就算我在全国美展获得铜奖的作品《支前》,他也只觉得“还可以”。更早一点的时候,他回家探亲,看到我贪玩不学习,就对我说:不行,范家的人是不能这样的。便引导我学习画画。范曾先生当时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他说:“你要搞科学研究现在没有这个条件,但是你画画,只要有一支笔一张纸,你就是和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有了同样的条件。”可以这样说,是范曾先生领我进了画画的门。

《禅月大师等皆我师也》96.5cm×76.5cm纸本设色2015年

传统笔墨关照当代生活

问:上世纪80年代,在您20多岁的时候就以作品《支前》获得全国美展铜奖而闻名画坛,当时是怎么的一个创作背景?

范扬:那时候我刚大学毕业,我老师对我说,你去全国美展上给我们摸个“牌子”回来,我就真当回事了。当时,大家比较注重主题性创作,我就想画一幅以军民鱼水情为主题的作品。为此,我曾参观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和汉画像馆,也逛了当地两个大的农村集贸市场,苏北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深深吸引了我,这些因素促成了我以淮海战役中的民工支前为主题,创作这样一幅作品。

在构图上,我从《清明上河图》中受到启发,讲究“担夫争道、左右揖让”的章法,同时追求现代感,从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的艺术中寻找律动与灵感。我认为,现代的构图样式和传统的形式美感,精良的制作和朴实的画风,是决定《支前》成功的关键要素。许多年后的今天来看,《支前》依然是一幅立得住的作品。

《扎尕那业日村》75×4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问:有评论说:“在您的作品中,两分董其昌,三分黄宾虹,两分梵高,一分徐悲鸿,剩下的便是范扬自己的潇洒自在。”您是如何学习这些大家的艺术特色,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上的?

范扬:我在上世纪90年代画过一幅《农民和耕牛》,陈丹青看了以后说你这幅画有民国味,那么这个民国味指的就是这“一分徐悲鸿”。徐悲鸿先生在南京任教很多年,我多多少少受到过他的影响。很早就有人说我和黄宾虹先生的风格很像,但我几乎不临摹他的画。我后来总结了一下,我的作品画得比较满、比较重。黄宾虹说自己“学北宋,有天头地脚,少作一角半边”,我也是,或许是整体审美倾向比较接近的缘故。我与黄宾虹又不完全一样,黄宾虹用的是点,我用的是短线,学的是董其昌。画出来之后,有人说有点像梵高。梵高用的是短线,回旋往复,变化很多,也蛮有意思。何家英说:范扬的山水皴法叫“墩布条皴”,北方说“墩布”就是拖把,尽管他是在开玩笑,我却觉得很贴切,何家英的直觉好,说得不错。你看,这个墩布条又宽厚又湿重,又不失雄浑,还是很准确的。

《桃红柳绿未名湖》48.3cm×75.5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关键词:范扬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