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画种的传承与发展,总是与滋养他的母体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对于中国山水画而言,她来自于造化之间真实的存在关系,而且经由上千年发展而来的语言符号——独具程式化特色“笔墨”而支撑。
理解“笔墨”的切入点——单一语言符号的书写性及其得以相关联的排列顺序组合。
画家离不开笔墨,而笔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言说工具,单一抽出笔墨来品评,它不是作品,更不是艺术,毫无任何意义。
我觉得笔墨的运用因人而异,只要能符合这个画家的画面结构,映射出该画家的心境,能恰如其分讲述属于画家自己的内心故事,无疑这就是最优良的笔墨。笔墨由心而生,且在自己的探索中成长,它是一个变化完善的过程。而当下理论界中,对笔墨过多的讨论似乎对画家的探索不会有太多实质的意义,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
至于创新,就是打破和再度组合上述两重关系,使之具有造化-意识-认知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达到既清晰又模糊、既凝重稳固而又运动流淌的别样感受。(白联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