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开始,被称为“国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已连续开展两年,覆盖范围也从三级公立医院扩展到了二级公立医院。如何让绩效考核这把标尺更加精准,怎样用好绩效考核这根“指挥棒”,引导公立医院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3月7日,在由《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共同主办的“两会精英汇”线上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与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医院管理者一起畅谈了关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变与不变。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
对公立医院管理者来说,绩效考核工作给医院迈向高质量发展设定了目标,其考核指标体系就是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和指挥棒。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改善医疗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技术。要实现这3个领域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只有同时具备畅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公立医院才能成为优质人才的“蓄水池”,才能发展更好的优势学科,治好更多的疑难复杂疾病,才有机会参与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而让更多的老百姓在更近的距离内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通过两年的绩效考核工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导向更加凸显,医疗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不过,考核指标体系也存在需要调整完善的地方。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国民健康促进政策普及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公立医院必将更加注重综合救治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公共卫生防控能力、科研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更加注重医教研融合、产学研结合。基于此,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也应做出相应调整,同国家“十四五”规划相衔接。
比如,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牵头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大型公立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过程中,除提供对口帮扶、指导、带教、远程医疗等服务外,公立医院还需特别注重医疗服务、医疗技术、医疗安全在基层的同质化推广。这些工作应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地体现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
此外,建议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公立医疗机构,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上有所区别,以充分体现其各自的职能定位,更好地引导多层级、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