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雷锋,离你我有多近?

雷锋,离你我有多近?
2023-03-05 10:10:4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再读雷锋日记,回顾他的事迹,更有体悟:“雷锋”很近,你我他都能成为一滴水、一线阳光,滋润彼此,温暖彼此,守护世间美好。

伟大,源于点滴小事和日积月累。平凡如他,如你,如我,皆能成为别人的太阳。

(三)时代的坐标

岁月匆匆流逝,但无论我们身在何处何时,当我们回望雷锋,他总能给我们笃定的回答。

1996年,一部以雷锋的战友乔安山为原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红遍大江南北,感动了无数观众,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电影中,雷锋曾经的战友乔安山“救老人被讹”的情节,在当时引发了社会层面讨论。“孩子被轧要不要救”“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社会转型、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善念在负面的想象中迟疑,善行因利益的考量而延宕。

雷锋消失了吗?如果雷锋身处我们的时代,面对这些问题,他会怎么做?他会视老人摔倒在地而袖手旁观吗?他会视儿童卷入车底而从容路过吗?答案,我们心里都知道。雷锋,永远不会。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结尾处,乔安山和他的儿子跑长途,货车轮胎在荒郊野外被陷住,几次求助却被拒。正当面临绝境时,戴着“志愿者”红帽的中学生,帮着把车拉了出来。这些中学生的校长说,她曾是雷锋辅导过的学生。乔安山激动地说出这样一句话:“你们用行动告诉我,雷锋他没死,他还活着!”

雷锋永远活着。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越是社会转型,越是社会发展,越需要雷锋精神。学习雷锋依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时代价值。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依然需要无数的雷锋。

(四)一别数十载,从未曾离开

凝视他,靠拢他,成为他,雷锋的身影时常显现。

威海乳山市90后辅警跳入冰湖救起落水老人,95后小伙瞒着家人到重庆救火,女子22年照料1029名孤弃儿童,烈士父母主动帮儿子还助学贷款……

回眸这些年,从舍己救人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到“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活雷锋”徐虎,再到“当代雷锋”郭明义;

从苦练本领能担重任的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雷锋班”,到各地区各行业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

从疫情防控一线千千万万志愿者,到普普通通的身边好人……

60年来,和雷锋那个年代相比,我们的国家、社会和生活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助人为乐的道德追求没有变,诚实守信的人生情操没有变,爱国敬业的奉献精神没有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变。

每一次重大的社会转折都会引起人们对雷锋精神的重新审视,每一次新的检验都会更加坚定人们弘扬雷锋精神的信念。

(五)60年前的期待

作为一个60年前的年轻人,对60年后的我们,雷锋有怎样的期待?

答案写在他的雷锋日记中。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点滴看似微不足道,但每个人向上向善的力量,会汇成浩浩大江。

雷锋与一代代中国人一样,如闪闪的荧光,行进在时代的行列中,激励来者,照亮前路,凝聚磅礴力量。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雷锋,我们都能成为他。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于新悦 李振 周学泽 娄和军

(责任编辑:周龙)
关键词:雷锋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