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书画同源 以书入画——著名书画家戴丕昌谈书法与国画的关系

书画同源 以书入画——著名书画家戴丕昌谈书法与国画的关系
2020-12-23 14:19:1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笔墨是书画的生命,线条是书画艺术的表现形式。现在科技发达,除墨汁外还有墨液、宿墨,各种墨汁比比皆是。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好象研墨的少了,但讲究的书画家仍然是根据自已创作作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墨来自已研磨。况且古人写字前的研墨还有更重要的作用,传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写道“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意在笔前者胜,意在笔后者败。苏东坡说:“非人磨墨墨磨人”,就是说研墨的过程,使心要趋于清静,弃除浮躁,这个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亦是修心养性的过程。墨离不开砚,好的砚,端正富光泽明亮,极易下墨与发墨,所谓“墨在砚中,随笔旋转”,“墨逾坚者,其恋石也弥甚”,墨与砚其关系密切可想而知。宋代欧阳修在《试笔·学书为乐》中说:“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好的工具,才能使书画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书画同法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同一个领域,都反映作者的文化素养、哲学思想和对事物的认知。书画审美标准的相同,在艺术表现语言上,都是通过相同的工具,以点线为主要造型手段,将点线笔墨形成的黑白、虚实、轻重、长短、粗细等,达到完美的结合和高度的统一。这些笔墨形式都是画家内心世界和情思意境的表达,自然的审美感受转为审美表现,把自然美创作为艺术美来体现书画家深邃的艺术意境。

微信图片_20201223102311.jpg

《仿古扇面》

欧阳修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凸显了尚意不重形的追求。中国绘画发展到高级阶段,就是写意。齐白石界定中国写意画的标准,就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人们公认书法中的行草在表现性上是最有作为的书体,最能抒发人的情感。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轼的《寒食帖》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之经典。其实不管什么书体,书法的审美追求应该是一致的。

书法之重要性

以书入画

著名画家陈子庄说:“中国画应该从整体看是一幅画,分开看都不是画,是书法”。什么样的书法线条就能表达出什么样的绘画风格,徐青藤是草书大家,曾自称“我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其绘画亦得益于草书笔法。吴昌硕一生研究《石鼓文》,追求高古朴厚之气,其绘画得益于他钟爱一生的《石鼓文》,他的国画就是朴厚生拙,苍劲浑穆。潘天寿的绘画,用笔遒劲有力,也得益于隶书的刚健质朴。作为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只有在书法上下一番苦功,才有可能在绘画上有高质量的笔墨意味的体现。

微信图片_20201223102314.jpg

《见贤思齐》

程大利先生说“中国画以外的所有画种都可以与书法无关,唯独中国画离开书法也就离开了书写性的本质和灵魂,所以书法功底决定着中国画家境界的高低”。画法即书法,书法即画法。作画须以书法之笔写之,若离开这个书法的笔法,画中则无内美可言,点线是经不起推敲的,足见书画之间这种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是何等的难解难分。

书格决定画格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在表现形式上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态势。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画弃传统、崇现代、重形式、轻内涵,重制作、少情感、无格调、甜、俗、邪、赖等。现在很多画家的作品“有墨无笔”,初看云山雾罩,细品索然无味。究其原因,除画家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不高,精神境界低下以外,欠缺书法的功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陈传席先生说:“书法不行,中国画格就上不去”。

微信图片_20201223102317.jpg

《古诗一首》

关键词:戴丕昌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