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以上所述,我们确立了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笔墨的体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这是时代对笔墨的要求。我们以笔墨为手段,首先要建立中国画的当代视觉形式语言,这也是对中国画守正创新的体现。这种构建是以中国画的传统笔墨为载体,是我们要坚守的中国人的审美特征。而当代视觉形式语言强调的是艺术家个人独特的创造与对时代性的把握,所以艺术家个性化的视觉个案是中国画活的生命体的展现。这里不排除在艺术教育体系中对传统笔墨程式尽量完整深入的保存与研究。
当代视觉形式语言来源于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种感受不只是客观的直白表达,而要求观察者能从习以为常的场景中看到不与他同的景致。这种感受要避免因临摹前人作品而形成的不自觉的惯性,这种理所当然的惯性是目前以临摹入手的中国画学习方法导致的。具体而言,这种惯性主要指把前人作品的笔墨程式当作笔墨照抄照搬。笔墨程式不同于笔墨,笔墨是特定的创作方法与审美模式,而笔墨程式是前人按此模式、依据自身的理解与每个人不同的学识禀赋形成的个人理解。前人笔墨程式的强大指向性使得学习者若无外力作用很难摆脱其束缚。所以,我把对生活的感受与对当代视觉形式语言的追求,当作防止陷入传统笔墨程式陷阱的制衡力。
当代生活场景首先是我们的周边环境。城市生活繁华庞杂,光影炫目的影像迫使我们既要寻找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又要去生活中寻找更为偏远的乡村静土。质朴静慢的生活和大自然本身的痕迹,其实已经不是我们的真实生活,而是一种理想的向往之地。这种在古人看来只需客观反映的感受对我们而言就是一种再反映,是一种只有依靠艺术作品才能表达的心情。并且,现代的美术教育使我们相对古人,在造型上有更多的创作方法,水墨及线的运用有更多的拓展可能,生宣的质量使得墨色的变化有了更微妙的显现。这些都使我们只有运用当代的视觉形式语言才能表达真实感受。另外,环境对画面布局有了新的要求,从章法到构成使画面有了更大的结构张力,这种结构张力是当代视觉形式语言所需要的。现代建筑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使得当代建筑的空间剧增,这种变化使所需的画面结构张力有了新的要求,当代中国画的画面结构成为视觉形式语言中最重要的因素。
乔宜男 向阳花开 纸本水墨 240×200厘米 2021
(三)
我们以笔墨为手段去营造一个不与他同的艺术世界,这个艺术的空间就是作品的精神内涵,也是当代中国画进行创作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画的视觉形式语言是建构的立身之本,是外在的实体,而我们对中国画审美意境的追求却能确立作品的灵魂与精神。当代中国画创作不管要面临多少困境,都要把作品的审美意境当作核心。审美是对美丑的认知,意境是中国画对美做出的解答,审美追求是艺术创造的原动力,而意境则是特有的中国文化对中国画审美的界定与指向,所以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始终要把辨美丑、分品格当作作者的首要素质与基本要求。在单一标准下,美丑之辨相对容易,而在多元创作情况中,美丑之分确是由不同审美追求给出的不同答案。况且,在美的范畴内更有品格高低之分,古人逸、妙、神、能四品在当下应有新的解读。中国画的审美内涵追求的是高标准的美学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