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为了献礼党的二十大,2007起参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徐青峰,在2019年就开始构思起草这组作品,项目正式确立之后,召集山艺最优秀的油画人才共同创作。其时,这位出身于山艺的杰出青年油画家刚刚回归母校接任校长的职务,便担纲如此重任,李善阳对这位校长充满了敬佩,也对于自己能够参与这样一个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项目、这样一个“顶级配置”的团队而深感荣幸。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由9幅150cmx280cm的巨幅油画肖像组成,分别表现了9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其中有大众熟知的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等人,但更多的功勋人物却是“无名英雄”。而在创作中带给李善阳最深的记忆、最大的感触的是一位老英雄——原西北野战军359旅战士、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张富清。
《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张富清》
作者:徐青峰、赵旸、李善阳、张新文、马蕾150cmx280cm
《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张富清》这幅画中,张富清整齐地穿着黄绿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头戴军帽,笔挺地站立向观众敬军礼。他的背后是硝烟弥漫的展场,无论天空还是地面都被战火燃烧成了紫红色,远处敌人的碉堡已经起火,还隐约可见战友冲锋陷阵的身影……而老年的张富清穿着“崭新”的旧军装,在连天的战火中,敬礼的手早已变形却努力地伸直着,脸上挂着淳朴又慈祥的笑容。这幅画将历史与当下、回忆与现实、战争与和平、伟大与平凡、悲壮与幸福、凝重与安详、庄严与质朴……种种矛盾又统一的意向通过构图与色彩,在时空交错、斗转星移间交织在了同一幅画面上。
建国前,张富清是一位连破敌人碉堡、数次身受重伤的战斗英雄;建国后转业,他又选择了背井离乡来到湖北恩施当时最贫困的来凤县工作,一生在基层为人民服务。从此“深藏功与名”,他的英雄事迹和各种表彰战功的勋章、证书都被他深埋在心底,连同岁月一起封尘。身边的人只知道张富清当过兵,却没人知道张富清是个战斗英雄,包括子女。几十年后,县里对党员进行统计,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儿子才发现父亲珍藏的那么多勋章、证书,自此,老英雄的事迹才浮出水面。战争岁月,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他的立功证书上写着:“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舍生忘死,荣获西北野战军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和平年代,他一直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主动去最艰苦的地方,干最困难的工作,一辈子在基层默默奉献,从没有以战功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反而响应在国家号召动员妻子主动下岗,其实家里还有一个长期患病无法工作的女儿,很需要妻子的这个“铁饭碗”……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问到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战功“藏”了几十年,张富清这样说。在他看来,这些功勋是属于他牺牲的战友的,正是他们的“舍生取义”才成就了自己这个“幸存者”的功绩,比起他们早早地将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自己生命的意义正是延续他们没有走完的人生历程,有机会做更多贡献,直到和战友们一样将整个生命奉献给这片热爱的大地。
李善阳教授深深地被老英雄的故事感动了,而在实地走访采风和创作的过程中,这份感动越来越刻骨铭心。而我在听他娓娓道来时,也感动得流泪,甚至几次哽咽,不得不中断采访。间隙,李教授讲起了他6岁前在农村的往事,那时他最爱看村里敲锣打鼓地给烈士遗属送慰问品,觉得特别光荣,有一次他跑回家跟妈妈说,妈妈很惊喜孩子这么小就有这份觉悟,刚表扬了他,他却接下来说:“妈妈,你也当烈属吧,让我们家也这么光荣。”吓得妈妈哭笑不得,赶紧给孩子解释什么叫“烈属”……说到这里,还在流泪的我不禁破涕而笑。李教授说,他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他从小就有“英雄情结”,崇拜英雄、敬仰英雄、像英雄学习是他从小在耳濡目染中自发而生的,有机会参加这个为英雄造像的项目,正契合了自己从小的英雄理想,完成了几十年的英雄梦,感到万分荣幸。而在过程中他也更深刻了理解了自己创作的意义,这些功勋人物才是共和国的“脊梁”,正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享受国庆节的荣耀、中秋节的团圆。而他们得到的关注和宣传却远远不够,本应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很多老百姓却连名字都不知道,更别说了解他们的故事。“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尽自己的力量,用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将他们的故事表达出来、传播出去,这就是我们团队的这个项目在做的。”李善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