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建设中国自己的一流全自动化码头,此生不算虚度!”在“连钢创新团队”成立之初,张连钢就对团队说过这样的话。“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以这句话为座右铭,整个团队就像一团火,大力践行新时代交通精神,不断释放着激情、激扬着斗志。他们真正把“拼命”推到了“忘我”的地步:作为一名刚刚经历手术的肺癌患者,张连钢把“不能熬夜、不能劳累”的医嘱统统抛在了脑后,带领整个团队忘我拼搏、奋勇向前;团队IT组负责人李永翠,每天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陪伴着上下班,为了方便与国外专家技术交流,曾连续一年多的时间经常下半夜起来工作;负责网络系统的徐永宁,在码头数据中心调试的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在妻子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白天上班,晚上陪床,从没有耽误过工作;堆场组的管廷敬,在最后攻坚决胜阶段,连续一个月顾不上回家,甚至在母亲去世时,都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他们是海港科技精英,也是家中的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儿子和女儿,在长达数年的冲锋路上,他们没日没夜,埋头苦干,用奋斗凝聚了力量;他们甘于寂寞,牺牲奉献,用无悔印证了忠诚,深刻诠释着“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连钢创新团队”把建设自动化码头作为崇高事业,把个人完全融入“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征程中,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和重大使命,拼搏奉献,接续奋斗,开创了低成本、短周期、高起点、全智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先河,让高高在上的“贵族码头”走下了云端,变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平民码头”。
三、他们始终坚持勇攀高峰、敢为天下之先的创新意识,实现从“掌握核心技术”到“创造核心科技”
此前在自动化码头领域,四家欧美工业巨头形成了行业联盟和技术垄断,世界上所有的自动化码头,都是这“四大联盟”联合提供技术,并且必须是捆绑销售。当年为建好码头,“连钢创新团队”曾到国外考察,但国外同行们拒不提供任何数据和技术规范,甚至连到现场近距离观看都不让。
面对西方的行业联盟和技术垄断,“连钢创新团队”秉持“要干,就要占领世界自动化码头技术的制高点”的信念,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硬是凭着一股拼劲和钻劲,翻烂了一本本行业书籍、攻克了一个个世界性技术难题。在一期码头建设中不仅破解了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还首创了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世界最轻、自动充电、续航时间无限制的自动导引车,轨道吊“一键锚定”系统等等一大批世界领先的最新技术,被业内称为“彻底改变了全球自动化码头的行业格局”。二期项目更是运用了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5G+自动化技术等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达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科技水平。
截至目前,团队已获得授权专利53项,有6项达到国际领先;取得软件著作权14项,发表论文70余篇;构建了国内首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标准体系”,研制国际标准6项、行业标准3项、团体标准4项;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港口协会特等奖等奖项20余项;先后10余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并做主旨发言,赢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连钢创新团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坚持解放思想、独立思辨、理性质疑、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迷信学术权威,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不畏挫折、敢于试错,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静心笃志、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了从“掌握核心技术”到“创造核心科技”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