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金融财经 > 商业 > 正文

向“时代楷模”学习!交通运输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向山东港口“连钢创新团队”学习活动

向“时代楷模”学习!交通运输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向山东港口“连钢创新团队”学习活动
2021-02-25 11:29:0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交通运输部

2021年2月10日

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

山东港口“连钢创新团队”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计应用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团队,以工程应用研究人员张连钢为领军人物,核心成员25人,其中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工程师20人。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重要指示精神中,“连钢创新团队”立志报国,奋发图强,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一、他们坚定弘扬民族精神、勇争世界一流的报国信念,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全自动化码头代表着海洋港口集装箱装卸的最高端形态,是一个国家港口综合科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集中体现。1993年,世界第一个自动化码头在荷兰诞生,到2013年时已历经三代。当时,全球建成的三四十个自动化码头设施及核心技术主要被发达国家掌控垄断,中国是港口大国,在世界前十名集装箱大港中占据7席,但在象征全球港口最强科技的全自动甚至半自动化码头榜单上却寂寂无名,在此领域已落伍世界20年。

这样的结果让位列世界集装箱第七大港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再也坐不住了,用“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的话说,“当时就是不甘心”。2013年2月,就是因为“不甘心”,让因肺癌手术尚在家休养的张连钢不顾家人反对和医生劝阻,毅然决然地拉起20多名同样“不甘心”的青岛港技术骨干,抱着“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贡献力量”的朴素感情和坚定信念,组建起技术项目组,拉开了全面攻坚全自动化码头的序幕。

“连钢创新团队”怀揣着一颗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滚烫中国心,以“全自动化码头不是西方人的‘专属’,他们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样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的民族志气,打破封锁,自主创新,不仅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而且实现了全面超越。一期工程用3年半的时间走完了国外常规8—10年的路,投资成本仅仅是国外同类码头的约65%,建成了世界一流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且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码头运行创造了平均作业效率36.2自然箱/小时、最高作业效率47.6自然箱/小时的世界纪录,超过全球同类码头50%以上,比人工码头提升效率30%。在2018年欧洲举办的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峰会上,荣获“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最佳效率奖”,标志着中国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打造了港口建设史上的奇迹。二期工程用“5G+”技术再次引领全球自动化码头发展潮流,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希冀的“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连钢创新团队”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始终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报效国家、为国争光为己任,主动对接服务、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最终建成了全球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实现了中国自动化码头的华丽转身,从一个不起眼的追赶者变成了世人关注的领跑者,站上了港口自动化领域世界最前沿。

二、他们秉持忘我拼搏奉献、担当时代使命的奋斗情怀,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自动化码头建设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它兴起于欧美,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多项前沿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被誉为“大国重器”。在建设之初,全世界投入运营的全自动化码头整个亚洲寥寥无几,对于山东港口青岛港的大胆尝试,业界充满了质疑,被外国专家称之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关键词:山东港口,连钢创新团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